標籤:

新生兒肚臍出現這5種異樣不能拖,馬上去醫院...

肚臍是寶寶身體上的第一個「傷口」,對於外界的影響比較敏感,如果護理不當,細菌很容易通過臍部侵入身體,輕者引起臍周發炎,重者會造成敗血症而危及新生兒的生命。所以,寶寶肚臍的護理工作是不可輕視的呢!第一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前

在臍帶未脫落之前,一定要保持局部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排尿後尿液浸濕到臍部創面。此外家長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若無滲血,只要每天用棉簽蘸碘伏、愛爾碘、酒精後輕拭臍帶根部,以及容易忽略的上緣,即可等待其自然脫落。

第二階段:臍帶未脫落之後

一般情況下,寶寶的臍帶會在結紮後的5至7天左右脫落。臍帶脫落後,臍部仍可見少許血性分泌物,家長可繼續用碘伏、愛爾碘、酒精等消毒、清洗,然後蓋上消毒紗布來保護寶寶的肚臍。

在肚臍癒合的過程中,臍帶殘端先是變硬、變黑,因時常與尿布或衣服發生摩擦,臍窩內會有少許出血、少量清亮的滲液或淡黃色稠厚的液體(黏如蜜糖),家長無需擔心,這都屬於臍帶癒合中的正常現象。

但如果黃色滲液類似於尿液並伴有尿味,或滲液具有惡臭味,則屬於結構異常或局部感染,這就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診斷處理了。

哪些問題需要就醫?

1、臍炎

臍部流水或有膿性分泌物。臍輪皮膚紅腫或去除臍窩痂後有膿性分泌物。臍部分泌物有臭味,除局部消毒、清洗外可能還需用抗生素治療,應去醫院檢查。若有發熱淚盈眶、精神弱、吃奶差者,還應警惕有無敗血症,需緊急求醫,絕不能耽誤。

2、臍肉芽腫

臍帶脫落後,如果臍根部的創面受異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會在局部形成小的肉芽組織:直徑1厘米,表面濕潤,有少量黏液或血性分泌物,日久不愈。此時應及時就醫,醫生會用硝酸銀燒灼或搔刮局部或電灼,均可以治癒。如果以上方法無效,應手術切除。

3、臍茸

臍帶脫落後,創面有紅色、表面光滑濕潤像黏膜樣的腫物,很像小息肉,有少量分泌物,稱臍茸。臍茸與肉芽腫不同,它是腸黏膜組織,為胚胎時期卵黃管的殘留物。臍茸的治療方法與肉芽腫相同。

4、臍瘺

臍帶脫落後,臍正中有黏膜樣物,中心有孔,有腸內物流出,並帶有臭味,周圍皮膚髮生糜爛。此為胚胎時卵黃管與臍部相通,卵黃管未閉合殘留所致,需住院切除治療。

臍部有一圓形或半圓形腫物,哭時增大,安靜時恢復,手指探入可觸到根莖部的邊緣。這是臍部的腹直肌鞘未合攏,腹壓增高時,腹膜、腸管等由此部位向外突起所致。小的臍疝在1歲以後會自愈,或用膠布加壓法固定,大的臍疝需2~4歲後進行手術治療。

5、臍濕疹

因過敏因素引起肚臍及周圍皮膚的皮疹,表現為丘疹、糜爛、滲出及脫屑等。可以用硼酸液外洗、塗氧化鋅油等方式治療。

注意!!觀察臍部有無異常分泌物,有無出血、滲血、紅腫等異常情況。保持臍部敷料乾燥,如有潮濕應及時更換。

勤換紙尿褲或尿布,且摺疊位勿蓋住臍部,防止尿液污染臍部。

臍帶脫落前,勿試圖將其剝脫。

操作中動作輕柔,注意保暖。

總之,一旦發現寶寶臍部異樣,一定要立即帶寶寶就醫!

這麼好的文章,請分享給其他姐妹吧,她們會感謝你的哦!

掃一掃加微信有驚喜哦!


推薦閱讀:

什麼是濕疹?寶寶長濕疹媽媽護理該怎麼做...
寶寶濕疹反覆,媽媽護理要注意這6個誤區
什麼是寶寶斜頸,造成斜頸的原因是什麼呢?
輔食|寶寶各月齡吃什麼、怎麼做 幫你捋一捋?
嬰兒濕疹原因,讓媽媽不再手足無措

TAG:寶寶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