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夫俗子
來源:「凡夫俗子話財經」(ID:eric_fuzi)
1987年6月12日,正值國家偉大轉折伊始。
剛剛在中國東南沿海「畫了幾個圈」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同外賓談話時,首次公開說:「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經濟特區」。對此,鄧公信心滿滿,因為「海南島和台灣的面積差不多,那裡有許多資源,有富鐵礦,有石油、天然氣,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
出於「中國南大門國防前哨」的特殊身份,彼時的海南一直將偉大領袖「加強防衛、鞏固海南」的題詞作為長期的建島方針。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讓你搞國防,你便無從搞經濟。直接結果便是除了擁有全國最大的橡膠生產基地外,海南幾乎再無其他像樣的產業,經濟發展極為緩慢,從地方財政到居民收入都是一片慘淡。
所謂瓊島,還不如叫「窮島」來得更加實在。
然而,小平同志卻慧眼識珠地看到了海南的潛力和未來,在1984年視察完深圳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後,他更加堅定了進一步開放海南島的決心,即便發生了轟動一時的海南島「汽車事件」,也絲毫未能動搖偉人的想法。經過冷靜的思索後,一個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的宏大設計已然呼之欲出——而這,也是總設計師擘畫中的一部分。
1988年4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通過了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至此,海南徹底脫離了廣東的行政掣肘,真正成為了全國最大也是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從國防前哨到開放前沿,從邊陲海島到開發熱土,海南完成了華麗轉身,並步入發展的嶄新紀元。
在鄧公看來,「如果用20年時間把海南島的經濟發展到台灣的水平,那就是偉大的勝利」。
一、工業與外貿並舉的探索期
建省,只是第一步;如何進行產業布局,才是接下來發展的關鍵所在。數據顯示,1988年的海南,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關係為50:18.4:31.6,農業主導態勢凸顯,服務業次之,而工業卻極其薄弱。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來看,兩百多年的工業文明創造的財富總量已經遠遠超越過去幾千年創造的財富總和,正是因為有了現代化機器大工業,經濟社會的現代化才得以不斷推進;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也早已證實:要想實現現代化,工業化是必由之路。
為了讓海南經濟實現騰飛,工業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可是,海南真的要大力發展工業嗎?
這個問題困擾了人們許久,以至於在商討海南發展大計時,參與者們曾經一度舉棋不定。按照當時的情景,工業並不符合以生態環境著稱的海南所具備的比較優勢,更何況建省初期的海南基本沒有工業,發展起來難度之大進度之慢可想而知。
但最終,「工業主導」思想還是佔了上風,在主政者看來,海南之所以經濟增長緩慢,產業結構不合理,根源恰恰在於沒有現代工業的支撐;意欲真正一改海南一窮二白的面貌,工業化階段勢必不可超越。於是,1988年定稿的《海南經濟發展戰略》中,確定了海南發展的總目標:
建立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貿旅並舉,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經濟體系。
以此為基調,海南將改善企業經營機製作為切入點,大刀闊斧發展工業。其間,廣泛推行企業承包責任制和廠長負責制,而工業增加值也由此得以穩步提升,從1988年的10.03億元增至1992年的20.98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0.26%(詳見圖1)。
※經濟學理論匯總
※越南消費水平怎麼樣?
※2018年區塊鏈技術與通證經濟產業發展論壇圓滿落幕!
※深網丨沒有「邊界」的亞馬遜 萬億美元不是終點
TAG:海南 | 房地產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