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給我看,我不識字
1、很久沒有看理論性的文字了,以後幾乎也不會再看了,無論是公開發表的,還是別人推給我的,為什麼呢?因為我不認字。
2、昨天突然被問到:「師父,你總教我放下,都沒拿起來過,放下什麼?」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因為這個邏輯問題,沒有賓語。你說它對也行,說它不對也行。舉個栗子,你從廚房出來,雙手捧著一大碗剛出鍋的熱湯,不可能扔地上,端著還燙手。這時候說「你總教我放下大米飯,都沒拿起來過大米飯,怎麼放下?」這沒問題,很正確,你的確沒有拿起過大米飯,當然也不需要放下。但,問題是,你現在手裡端著的是湯,我讓你放下的,也是這碗燙手的湯,如果你手裡什麼都沒有,當然沒有需要放下的,那你自然也不會有煩惱,更不會來問這個問題。
3,我沒有錢,我乞討為生,我睡馬路,我也不需要錢,所以我不缺錢,我沒拿起過金錢,但我已放下金錢,這又什麼矛盾的呢?
4、放下的是執念和妄想,我沒當過總統,我也不想當總統,那我能不能放下當總統?當然能,我並一定非當過總統才要放下當總統,那我需不需要放下當總統,當然不需要。因為我沒拿起來過。但是反過來,如果我做夢都想當皇上呢?這時,當然是當上皇上以後才能說放下。
5、文字本身的歧義和矛盾。特別是漢語,同音不同字,也就算了,同一個字還有好幾個音,每個讀音的意思都不一樣,比如:「啊」、「哦」。哪怕這個字,只有一個讀音,讀成不同語氣,意思也不一樣,比如「我」、「草」。更甚之,同一個詞,同一個音,同一個語氣,意思也不一樣。比如:地道。網上有個段子,教導主任在大喇叭里說:「校服上除了校徽別別別的,讓你們別別別的別別別的你非得別別的!」
6、語言的片面性,張口就錯,並非真的錯,而是無論說什麼,都很片面。任何一段經書,文字,你說它對,它是片面的對,你說它錯,它亦是片面的錯。網上有個論文《論漢字構形的優勢和表意文字說的片面性》,剛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所以如果文字沒有片面性,大藏經也不會有一萬多卷了。
7、不同的人,讀同樣的文字,讀出的意思也不同,乃至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候讀同樣的文字,讀出的意思也不同,這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個視頻:劉若英唱《後來》淚崩,哭到一度唱不下去!
8、文字的確是一種學習的中介,它也的確可以開拓人的思維,但同時,也會變成靈魂的枷鎖。拐杖可以幫你走路,但是跑起來的時候,拐杖就成了負擔。沒上學的時候,啟蒙古詩死記硬背,小學的時候,老師會告訴你這個古詩的意思,高中的時候,老師會給你講解古文的知識和詩人的生平。但是,這首詩的意境,只能自己去體會。就像「草盛豆苗稀」「但使願無違」「心遠地自偏」「欲辨已忘言」「無案牘之勞形」「往來無白丁」等等。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只能自己吃一口。
9、所以,看文字要自己思考,自己分析,就像這個菜,愛不愛吃,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難道也有一種悟叫你師父覺得你悟了嗎?
10、不可說,不可說,無法說,亦無法可說。沒有真理,即使有,也無法用語言描述。
推薦閱讀:
※十大經典佛語, 你能悟透多少?
※量子壇經:第49講: 為什麼說入定不是除妄念?
※論辯 | 廣東佛學院嶺東學院論辯隊賽後分享
※佛說,生死輪迴的那一瞬是什麼樣子?
※佛學說無我,什麼是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