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天朝的黑天鵝事件

1840年6月,47艘船艦、4000士兵在英國海軍少將懿律的率領下,逼進廣東珠江口,鴉片戰爭自此揭開了帷幕。

歷史學家蔣廷黻曾言道,中西關係是很特別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而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對於大清天朝上國這一封閉系統而言,南中國海上氣勢洶洶的英國戰艦以及隨後而來的鴉片戰爭,無疑是一場無從預計的黑天鵝事件。

鴉片戰爭成為大清王朝國運的分水嶺。

一)道光皇帝

是年,道光皇帝御宇正好二十載。

愛新覺羅旻寧,嘉慶皇帝的嫡長子,39歲登上皇位時,接手的是父親留下的亂攤子。

白蓮教暴亂,靡費白銀2億兩,損失人口億計,帝國元氣大傷。

道光皇帝是一個資質平常的人,以他的才智與魄力,萬難做到中興奮起,恢復康乾榮光。

若能看好祖宗這份家業,勉強做個守成之主,順利地傳遞給下一代,已經算得上不錯的表現。

道光雖然平庸,但很少面對自己的過失,更不願意承認清朝已然傾頹的現狀。

一旦事情出錯,他便會將責任歸咎於大臣們對他的欺騙,懷疑他們的忠誠,質疑他們是否儘力,以道德的責難來掩蓋制度上的積疾。

對於臣子的功績,皇帝賞賜時毫不吝惜,而一旦犯錯,則不管他地位多高、功勞多大,毫不猶豫給予嚴懲,不留情面。

林則徐從欽差大臣、兩廣總督,到發配伊犁,不過眨眼的時間。

皇帝翻臉不認情,滿朝文武無不謹小慎微,得過且過。

曹振鏞是道光帝軍機處三大重臣之一,80歲善終,生前封為太傅,死後謚號文正。有人問他做官的秘訣,曹答曰,多磕頭,少說話。

官場上文過飾非風氣極盛,大家都學會報喜不報憂。

道光皇帝就像個沒穿衣服的國王,很多事情的真相,早已經被大家心照不宣地集體瞞下來了。

朝廷上所有官員第一要義便是揣測聖意,每逢進言,只討歡心而不究事理。

二)戰無可戰

大家爭相粉飾的太平,一場戰爭就將其打回原形。

戰爭始終是兩支軍隊的力量對抗。

其時的英軍已經處於初步發展的火器時代,而清軍還是冷熱兵器混用的階段,英軍的堅船利炮、先進戰術無疑是一種降維打擊。

英軍的裝備是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每分鐘3發的射速,200米射程。清軍仍舊在使用明代的鳥槍,射速每分鐘1發,射程100米。

武器制式上,清軍整整落後200年。

以及火炮、火藥、艦船等全方位的巨大差距,註定了一場無可避免的失敗。

如果當時的清廷能夠掌握雙方真實的實力對比信息,或許最好的選擇便是,避而不戰。

但當時的清王朝,從皇帝到平民,誰不知道英國的實力,英國在什麼地方。

道光皇帝依舊沉迷在天朝上國的榮光里,對於英夷的挑釁,壓根兒就根本沒放在心上。

真相給人以力量,愚昧也給人以力量,有時甚至是更大的力量。

1840年夏天,當戰爭在清王朝全然不覺的情況下爆發時,雪崩式的潰敗,隨即給它帶來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厄運。

鴉片戰爭如同一場黑天鵝事件,徹底地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局面。

三)肥皂泡

鴉片戰爭爆發後,不出意料地一路潰敗。

從虎門、靜海、廈門、定海,一直到鎮江,屢戰屢敗。

但在整個戰役中,遠在北京的道光帝不停地收到各方大員送來的好消息,捷報頻傳,龍顏大悅。

1841年3月12日,楊芳上報烏涌之戰清軍殺敵446人,英軍四處逃竄,潰不成軍。道光帝回曰,聽了這個消息,朕心甚喜。

3月16日,楊芳又彙報了一場勝仗,擊沉英三板船兩隻,擊斷兵船主桅杆一根,擊斃英軍多名。道光連連稱讚,調度有方,出奇制勝。

5月26日,廣州城已經掛起了白旗,奕山卻宣稱擊沉、焚毀英軍輪船一艘,焚毀兵船一艘。道光皇帝極為興奮,連批甚好、可喜、好極。

其實,朝廷上已經有很多人知道戰敗的消息,但大家出奇地保持一致,絕不和皇帝透露事情的真相。

從兩廣總督鄧廷楨開始,再到兩江總督伊裡布,欽差大臣琦善,參贊大臣楊芳,靖逆將軍奕山,揚威將軍奕經等等。

參與這場戰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極力維繫著天朝上國戰無不勝的榮耀,一個巨大的肥皂泡,誰都不會去捅破。

先吹牛,後面接著忽悠,最終是想各種辦法自圓其說,只要順利瞞過了皇帝就行。

以及後續和談中,耆英、伊裡布、牛鑒等各種先斬後奏、私藏夾帶、上下其手,不勝枚舉。

中英南京條約,又加上隨後補簽的中英虎門條約,英國人滿意地將艦隊撤出了中國的內河,南京保全了,英軍退出了,戰爭結束了。

大清朝長長地鬆了一口氣。

一直到最後,皇帝依舊認為,這場戰爭之目的是英人在向大皇帝訴說委屈,燒了他們的鴉片,不給他們通商,不得已驚動天聽的手段。

皇帝的面子大於天。

四)日本

就在鴉片戰爭爆發後不久,日本同樣遇到了類似的麻煩。

1853年,美國准將佩里率4艘軍艦駛入東京灣,打破了日本的閉關鎖國,史稱黑船事件。

德川幕府不戰而降,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簽訂合約,開國通商。

隨後,西方國家蜂擁而入,日本陸續與英俄法荷等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

日本其時沒有做任何抵抗,原因在於主政的幕府自認積弱,即使抵抗,也必然會與清朝一樣慘敗,於是直接投降。

西方進入日本後的種種刺激,卻變成另一種催化劑,直接催生了後來的明治維新,日本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

日本的例子說明了一種可能性,暫時落後的民族,若是奮起直追,假以時日,也有機會再度輝煌,關鍵在於戰後的反思與努力。

而滿清王朝與德川幕府不一樣,滿清是一個自信的天朝,對於自己的積重難返、百病纏身絕無知曉。

一場鴉片戰爭遠遠沒有觸及到它的靈魂。

五)結語

南京條約簽署時,北京城裡已經是一片祥和,恬嬉如常。

道光皇帝已經60歲了,他日夜操勞、克勤克儉,老得比平常人更快。

皇帝像所有老人一樣,不喜歡聽洋務荒災等壞事,只希望天下太平,耳根清凈,不再去細究水面下涌動的暗流。

於是,那場歷時二年的戰爭,夷人戰船游弋在海外,美法俄荷漸次來到中國,這些事兒已經沒有人再提及了。

茶坊酒館裡,牆上貼著四個大字,莫談國事。

參考文獻:

1,茅海建,2017,《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三聯出版社


推薦閱讀:

清亡一百零七周年祭
晚清名臣功績不下於曾國藩、左宗棠,為何卻要將一15歲小孩凌遲?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史話
曾國藩從屌絲到聖賢(一):可複製的曾國藩方法
七和卓之亂研究(四)

TAG:鴉片戰爭 | 晚清 | 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