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未來恐懼,害怕長期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比該怎麼辦?

每天晚上都有這種感覺,不敢告訴父母,怕他們擔心,自己單身,又沒什麼朋友,我該怎樣辦?


看到有一位知友給出了很準確的回答。短期付出來驗證短期回報,但是說的不夠具體,我就展開再詳細說一下。

一、為什麼對未來恐懼?

我們只要能知道明天自己做什麼,就算暫時沒有人生目標,我們也不會恐懼明天,因為我們不會看不到對明天的預期,哪怕實際結果和預期有偏差,這個偏差本身我們也是有辦法認識它的範圍的。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那我們就會恐懼。比如我們生病時候,第二天要手術,但是我們不知道手術結果是好還是壞,是順利還是麻煩,這種未知會讓我們腦子裡不停地猜測各種結果,推測各種情況,我們就會難免產生一些對不好結果的恐懼(這個時候我們更關注不好的一面,而不會關注好的一面)。

總結一句話,未知帶來恐懼

二、如何戰勝對未來的恐懼

既然已經明確的恐懼的原因,那麼就從解決這個原因入手。當這個原因(未知)不存在了,那麼結果(恐懼)自然就不會產生了。

問題轉化為「如何讓未知變成已知?」,把限制條件加上,就是「如何讓一個持續過程的結果由未知變成已知」。這裡「一個持續過程的結果」是對未知的描述,即一個長期的付出過程的結果如何才能將其預知清楚。

長期的過程,意味著一個大目標,一個長期的計劃,一個漫長的實現過程。①目標太大,很難找到準確的方向和下手點,感覺同時要做很多事,又沒有什麼能馬上著手去做(沒有能快速實現的回報)。②計劃的時間跨度太長,很難保證每個節點都估算準確。③實現過程漫長,中間任何風險都可能發生,導致結果偏離預期。這麼看下來,不恐懼才奇怪。

為了應對長期過程的這三個部分(目標、計劃、實現過程)的弱點,我們引入項目管理的概念,①拆分。由大變小,由整變零,用實現每個組件的方式來完成整體。②細分。把拆分後的目標細分成若干個小步驟,並由此明確出每個步驟的預期。③審查。在完成後根據每個步驟的預期去評估自己是否做到了,如果有偏差,就把偏差糾正過來。

通過上面的方式,我們可以把未知的變成近似已知,至少每個小目標有它特定的步驟和預期,都是在一定範圍內可控的。

三、更進一步,去探索和解決深層恐懼

以上我們解決了如何把大目標分解來控制,以降低風險帶來的對未知的恐懼。但是這是否就解決了所有的未知呢?我們再深度挖掘一下我們的問題。

①目標太大,可能無法跟上社會的變革節奏(船大難掉頭,目標太大不好調整方向),等到了實現的時候就已經落伍。②目標一變,計劃就得跟著變,如果目標改變頻度太高,或者改變幅度太大,那麼計劃就會陷入不斷修改,甚至計劃修改還趕不上目標改變的困境。③每步計劃實現的結果,有可能符合預期但是沒有價值。比如實現完這步計划了,發現社會已經產生了巨大變革,之前受人認可的東西現在變得過時了,雖然你達到了之前的目標,但是卻不再被人追捧甚至不被人認可了。

在快速發展變化的現在,上面的問題會帶來我們對「得到的結果失去了價值」的恐懼。所以我們不僅僅需要把未知變成已知,更要讓已知的東西具備價值。

為了保證最終結果具備價值,我們需要每個小步驟都能得到有價值的東西。這樣最後組合起來的整體才會是有價值的。①不訂太長遠的目標,而用一個大的價值方向代替。將大的價值方向切分成一個個小的價值目標,並訂計划去實現這個價值。②不限定如何實現價值的固定路徑,勇於嘗試,隨時根據嘗試的結果調整方法。確定一個最佳方法之後就一口氣去實現預定的價值目標。③實現價值之後回顧過程,看是否需要追加新的價值目標或者調整既定的價值目標,並刪除掉對價值方向沒有意義的價值目標。

通過不斷地實行①②③①②③的循環,通過一個個價值目標的實現,最終會達到我們預期的價值方向。

四、有效的方法和有價值的原則

以上說了解決方案,但是都是純理論的方法論,在根據自身情況落實成自身的方法時,我們肯定會遇到各種問題。我這裡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可能能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幫助。

1)5W2H

這是一個挖掘全面要素的方法。任何一個行為情景,都存在幾個必要的要素,缺一不可(但是可以有預設內容)。

What,做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Who,誰去做,都有誰參與。

Where,在什麼地方做,在什麼環境下做。

When,什麼時間做,在什麼時點做。

Why,為什麼做,這麼做有什麼價值。

How,如何做,路線圖是什麼。

How much,成本多大,需要付出什麼。

通過5W2H就可以完全的去認知和定義一個行為情景,以幫助自己做出全面的判斷和選擇。

2)PDCA

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變得更好的,PDCA就是幫助我們變得更好的一個循環過程

計劃(P)→執行(D)→檢查(C)→改進(A),然後再來一輪,螺旋式前進。

另外,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原則。實際上,整個方案都是在這個原則基礎上構建的。這個原則就是「精益」。一切都以創造價值為導向,不做「規定」的事情,做「有價值」的事情。「規定」要符合,但是只需要做到「剛剛好」,不要為了符合「規定」去浪費太多的時間。這個「規定」可能是某個社會規則,可能是某種潛在的認知束縛,比如「你該在每個年紀做你該做的事情」,這就是一個「規定」。

結束語:

這是一套很即複雜又簡單的方法論。雖然吃透它比較困難,但是在指導下執行並不困難。重要的是如何用對它,而不是如何成為掌握它的專家。當然,如果能成為掌握它的專家,那麼肯定會獲得更多的回報。


謝邀。

最簡單的辦法,那就做出短期的付出,檢驗預期的回報,直到你確信某個長期付出一定會獲得巨大回報。大多數人都在這一個階段,長達一輩子。因此,需要好好考慮什麼回報才是真正重要的。


那要看你對什麼方面的付出了。人生不就是要走彎路嗎。如果是對某人方面的,那就不需要回報。你對那人的付出是你的事,回報是人家的事。如果是對工作方面的,你就當積累經驗了,人總要經歷一些事,才能成長。


你現在具體是一個什麼現狀,是上學還是工作了,不同的現狀所去處理面對問題的方式也不同。

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恐懼,這是對未來的擔心所產生的一種焦慮狀態,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都會通過充實的生活來緩解這種焦慮感,也就是說只要你忙起來就能轉移注意力,轉移焦慮,恐懼帶給自己的煩惱!

付出與回報本身就不成比,可能付出很多,但是收穫很少甚至有時候可能沒有收穫,這裡面有個方向和時間的問題,或許自己努力的方向有問題,有或者自己堅持的時間不夠,等等問題。

你需要建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確定自己的奮鬥方向,堅持去做,把結果看淡一些,只要你足夠的努力,結果是必然的,不要過於在意回報,反而會有驚喜。

不敢和父母談,怕父母擔心說明你是一個懂得考慮他人感受的孩子,如果願意,可以找適合自己的諮詢師聊聊!


害怕有用,還要行動做什麼?怕,怕就去浪費時間想啊。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別去改變!怕死別活著啊,人生的意義是回報嗎?我想不是的,而是你的一次次選擇是否,做到了自己問心無愧。


去做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

這是一個怪圈

必須要自己學著打破


除了感情,其他事情你的付出是必然會有回報的,只是可能有的見效快,有點見效慢罷了。你所謂的不成比例在我看來就是自己能力不足的體現罷了。題主的主體實在模糊,我也不清楚你是要說什麼,就先當作是談工作學業吧。一個領域裡面,最頂尖的5%絕對是賺錢的,要是你從業很久沒有回本,我只能說你的業務水平不行,怪不了這個行業


這意味著,已即將墮落,懶惰,因為你已經有了逃避未來,逃避現實的理由,相信我,未來既現實


隨著自己的年齡越大,相應的投入就要越多。

你要所謂的安全感,就是要對自身有相應的投入。

投入起碼要大於損失,例如你對自己投入了10元錢,而損失了4元錢。你還有6元錢在。不會導致你損失太大。這就是安全感。

假如你沒有之前10元錢的投入,那你損失的就是 -4元錢,出現了負數了,你怎麼可能有安全感呢?

你要是不去投入,就別想著有什麼保障了,更不會有安全感了。

有舍才有得。

人雖然是活在當下的,但是只有當下有相應的投入,未來才會安全感。否則就別想了。


推薦閱讀:

不敢喜歡上一個人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有些人用別人所恐懼的事情嚇唬別人?
有哪些你正在擔憂的事?
你在什麼時候意識到生活中存在一些可怕的事情?
為什麼害怕被追著跑?

TAG:恐懼 | 害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