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酒桌上聽到各種各樣的謠言,微信公號「千里談酒業」發布了《三分鐘硬「懟」酒桌上那些「謠言」(上)》和《三分鐘硬「懟」酒桌上那些「謠言」(下)》,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謠言」開炮,文章被廣泛轉載,刷屏朋友圈,也引發大眾對酒桌謠言的熱議和思考。
今天我們就詳細講講第一炮:「現在很多白酒都是勾兌的,勾兌的白酒不能喝。」
說起勾兌,耳邊就會出現「酒勾酒」,「都是勾兌的假酒」、「沒良心的酒精勾兌酒」等批判性的言論,酒水行業接二連三的惡性事件,讓很多消費者對白酒產生誤解,對白酒的質量問題產生懷疑,甚至「談勾色變」,認為「酒勾酒」就是酒精勾兌的假酒,喝了對身體不好,甚至將其與「三精一水」等同,加之個別組織、「專家」博人眼球卻並不負責的言論,導致公眾陷入一個對白酒行業的不信任怪圈。
然而,勾兌並不是貶義詞,也不是代表酒不好,而是白酒生產技術的進步,是生產優質酒必不可少的環節。
可以說,勾兌與釀造幾乎同時出現,只不過早期的勾兌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先輩們將自己釀出的白酒進行品嘗後發現每次釀出的白酒味道不完全相同,不同季節釀出的白酒也是不同,於是嘗試將各種不同口味的酒摻兌在一起,再經品嘗後覺得白酒的味道得到較大改善,這或許就是早期的勾兌,沒有理論支撐也沒有固定的程序流程,只是簡單的將幾種酒摻在一起而已。
「勾兌」這個詞以前也是沒有的,是在建國之後才有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糧食供應不富裕,酒成為緊缺產品。1955年,工業部組織全國13個省(市)的釀酒技術人員和幹部到山東煙台釀酒廠開展了中國酒界有史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技術試點,用將近半年的時間完整總結出一套白酒生產操作法,後又經過全國釀酒專家鑒定,認為是切實可行的操作法。次年,通過液態發酵法將玉米和薯類蒸餾出高純度酒精,食用酒精開始逐漸走上市場。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酒界泰斗熊子書先生開始研究「飲料酒精兌制白酒」,由於受到當時勾兌技術的局限,為了給「新工藝酒」增香,當時採用了一種「三精一水」的釀製方法,即用酒精、香精、糖精加水稀釋配成白酒,但是這種酒的口感差、「香氣」並不好聞,市場上的接受程度並不高,不過也算解決了那個年代下的供需問題。上世紀八十年代,「當縣長、辦酒廠」時期,全國酒廠遍地開花,為了追求效益,有些酒廠用酒精勾兌白酒,有些小酒廠甚至用低檔酒精勾兌成品酒。酒精勾兌白酒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這大概也是公眾對「勾兌酒」聞之色變的起源。
1997年初,有新聞媒體發文披露央視「標王」秦池的實際生產能力不足以及收購外地酒進行勾兌的情況。報道一出,被國內數家報刊轉載,迅速傳到全國各地,給正沉浸在蟬聯標王喜悅之中的秦池沉重打擊,也讓整個白酒行業引起軒然大波。「勾兌」和「酒精」兩個概念不脛而走,成為牽動消費者敏感神經的兩個關鍵辭彙,從此在人們心中便有了一根刺。
真正讓白酒背上污名的事件則是1998年的山西朔州假酒案。
1998年春節期間,山西省呂梁市文水縣農民王青華用34噸甲醇加水勾兌成散裝白酒57.5噸,出售給山西省朔州市個體批發戶,在明知這些散裝白酒甲醇含量嚴重超標(後經測定,每升甲醇361克,超過國家標準902倍)的情況下,為了牟取暴利,鋌而走險,最終造成27死亡,222人中毒入院治療,其中多人失明。假酒事件造成極大的影響,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帶來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這些報道中重點強調的一個詞就是「酒精勾兌酒」,同時當地酒類行業主管部門未進行有效的正確引導,導致「勾兌」及「酒精酒」,一夜爆紅,人人喊打。
朔州假酒案事件讓酒民患上「恐酒精症」、「恐勾兌症」。
在朔州假酒案餘波未平的情況下,1999年的全國新工藝白酒研討會上,著名白酒專家沈怡芳指出「目前採用食用酒精生產的新工藝白酒達到70%」。一石激起千層浪,該觀點被媒體誤讀,隨即中央電視台報道「目前我國70%的白酒系勾兌」,當即引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將此與朔州假酒案聯想到一起,「勾兌」被打入谷底。
2013年4月15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不明不白的白酒」為題,報道了部分小酒廠酒精酒標註問題、香精香料容易產生塑化劑等問題。此次報道再一次將「勾兌」推向了風口浪尖,讓國人「談勾色變」。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害怕勾兌酒,對勾兌大加批判。其實,勾兌根本沒那麼可怕。
首先,勾兌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
白酒中含有醇、酸、醛、酮等微量芳香成分,含量的多少或有無,因生產條件不同,幾乎每批酒都不一樣,而一款好酒需要酸、甜、苦、咸、鮮等諸味諧調,恰到好處,要有辣味,但辣不刺喉,要適當有苦味,但又不能持續的苦,酸不可缺少,但酸過頭又會變得粗糙,飲後有回甘,太甜膩也不行。
釀酒業有句行話,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成型靠勾兌。勾兌是酒類生產中技術用詞,不同窖池、工人、時間等釀造出的酒味道有差別,儲藏時間不一的酒味道也有差別,都需要經過勾兌這一環節來統一口味。
勾兌十分考驗釀酒師的技術,需要釀酒師依據自身豐富的經驗,將不同風格的酒進行重新組合,從而使微量成分之間達到恰當的比例酒體協調、平衡,並且保證每一批產品都保持穩定的風格,在口感或者氣味上不出現偏差。
其次,勾兌≠酒精勾兌,酒精勾兌≠不能喝。
白酒的釀造工藝分為固態法、液態法、固液法。固態法釀出的白酒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純糧酒,都知道純糧酒好,也都下意識的認為純糧酒不會勾兌。其實不然,純糧酒更需要勾兌,不勾兌的那是原漿酒,原漿酒的問題咱們以後再細說。對於純糧固態白酒企業而言,想要還原白酒真實口感,彰顯差異化魅力,必須要勾兌。這種勾兌是以老酒勾新酒,用優質的調味酒完全可以調配出品質超群的產品。
公眾理解的酒精勾兌,說的是「食用酒精勾食用香料」,即液態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從標準上講,這是被法律所允許。2017年6月23日開始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酒精》再次明確:以穀物、薯類、糖蜜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食用酒精達到標準食品級水平,是安全的。瀘州老窖的戰略單品瀘州老窖二曲就是液態法白酒,銷量很好,口碑不錯。
勾兌沒有錯,酒精勾兌也沒有錯,錯的是那些把酒精勾兌酒假冒純糧固態發酵「酒勾酒」銷售的不法之徒,錯的是那些妖魔化勾兌及酒精勾兌的造謠者和傳謠者。
另外,不只是白酒進行勾兌。
總說白酒勾兌,其實黃酒、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朗姆酒等酒類都會用高品質的酒進行勾兌。酒是一個有機整體,並不是簡單蒸餾出來就能達到好喝的水準,勾兌就是打破原有的平衡,重建新的平衡的過程,遵循固有的規律,考慮各風味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它們之間的比例關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從而儘可能地保證酒體的整體感。
一瓶好酒的誕生可以說是「七分技術,三分藝術」,正如一盤好菜離不開各種調味劑,離不開油鹽醬醋,一款好酒也離不開勾兌,勾兌對於酒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可謂釀酒的畫龍點睛之筆。中國白酒的魅力,在於勾調。歷經多年陳放的老酒與幾種不同風味的調味酒,在釀酒大師的勾調下成為一款酒體豐滿的成品酒。
所以,不要再被錯誤、虛假的謠言蒙蔽了,白酒勾兌沒那麼可怕,可怕的是無知,是造謠傳謠。
(作者張燕,系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助理)
※中國白酒最齊全的地圖!太實用了!※白酒行業亂象之一二,淺析白酒行業亂象及選購策略(下篇)※自家的酒要這樣存才老熟的快※入白酒行業基礎知識※冬季喝酒「燙一燙」,謹記喝酒「三不做」,這6類人不宜喝酒
TAG:白酒 | 白酒文化 | 白酒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