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必要的衝動「剁手」,你需要一份願望清單
這是我的系列內容《GTB 消費體系》的第 3 期。
我把這個體系稱之為 Getting Things Bought。我們追求的,不是以「不買」為代價的省錢,而是在買下真正所愛之物的同時,省下錢。
提升生活品質,實現高額儲蓄,兩者可以兼得。
這個系列內容只為一個目的,讓你不降低生活幸福感的前提下,實現理性消費,打破沒錢可理的魔咒。
註:沒錯,我山寨了 GTD(Getting Things Done) 這個名字,因為 GTB 從 GTD 借鑒了很多。任務管理的思路對於消費管理同樣適用。
已發內容鏈接
- 我的 GTB 消費體系 1 | 儲蓄和生活品質可以兩者兼顧,破除沒錢可理的魔咒
- 我的 GTB 消費體系 2 | 如何有效規劃個人預算,從月光到儲蓄率超過 60%
回顧我自己實現理性消費、計劃消費的歷程,幫助最大的兩個工具莫屬個人預算和願望清單。在上一篇中,我已經很詳細的寫完了個人預算的部分,這一篇則來側重寫寫願望清單的作用。
如果說預算是通過量化消費進度,倒逼我們思考消費的意義,削減那些看似需要、實則無意義的偽消費需求。那麼願望清單就是真的從根本上提高我們對於消費的理解、提高消費質量,讓我們自願的放棄很多「低效」的消費。
如何理解願望清單
這篇內容所討論的願望清單(慾望清單)主要是指消費願望清單,說白了就是把所有想買的、想玩的東西都列下來並不斷回顧。
我們可以把願望清單看做是一個待辦清單,每一個願望就是一個 To-Do,形式是一致的。但是願望與待辦又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你對於願望本身的好感。
當一個清單中有重要的、耗時的待辦時,我們可能會偶爾犯起拖延症,轉而去不斷的完成簡單輕鬆的任務;而願望卻正相反,越是發自內心的願望,我們越願意為此而放棄那些無足輕重的小願望,這是願望清單自身的基因優勢。
而正是這個區別,讓願望清單提升消費質量成為可能。
如何使用願望清單
一句話概括——在想到一個消費需求後,別急著下單,先把這筆消費需求放到願望清單中,同時回顧一下清單中的其他內容,然後再做下一步的消費打算。
人本身是健忘的,當我們忙於生活時很容易就會忘記自己當初的願望。當我們回顧清單時,清單會重新提醒我們勿忘初心。你大概率會發現,相比於發自內心的願望,自己新想到的這個消費打算太無足輕重了。
舉一個我自己最近的例子,正好前段時間,我的 Evernote 會員到期,提示我續費一年。在決定下單之前,我先把這筆消費放入願望清單中,並排列優先順序。
※夏天使用冰絲席的好處
※不服就正面剛!這才是中國熱血少年該有的樣子!
※榮耀手機重磅跨年計劃今天啟動,參加贏取10台榮耀10!
※如何才能讓您的赴美生活享有最安全保障?
TAG: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