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統疾病概述

造血生理

胚胎早期肝脾為主要造血器官;胚胎後期及出生後,骨髓成為人體最主要的造血器官。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後基本停止,但在應激情況下,如慢性溶血,已經停止造血的肝、脾可部分地恢復其造血功能。

補充知識點:

血細胞比容:血細胞在血液中的容積所佔百分比,舊稱血細胞壓積。正常值:男40%-50%,女37%-48%。

出血或出血傾向

原因

血小板數目減少及功能異常、毛細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漿中凝血因子缺乏及循環血液中抗凝血物質增加。

護理評估

一、出血部位

1.皮膚黏膜是最常見部位,表現為瘀點、瘀斑,主要因血管脆性增加、血小板異常所致。

2.內臟出血:主要因凝血因子缺乏所致。顱內出血,最嚴重,多危及生命。

二、出血程度

護理措施

一、安全與舒適護理:保證睡眠,避免情緒激動;注意休息/絕對卧床休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過敏性紫癜患者、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安全與休息注意事項。

二、飲食護理: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軟食或半流質飲食;禁食過硬、粗糙的食物,以免誘發或加重消化道出血;餐前後可用冷蘇打漱口水含漱;保持排便通暢,便秘者可使用開塞露或緩瀉劑促進排便,禁灌腸。

三、疾病監測: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血小板測定常在 20×10∧9/L 以下,應警惕顱內出血;出血程度觀察。

補充知識點:顱內出血的搶救配合與護理措施:去枕平卧,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高流量吸氧;迅速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按醫囑快速靜滴或靜注20%甘露醇、呋塞米等,以降低顱內壓;頭置冰袋;觀察並記錄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尿量的變化。

四、對症護理:皮膚黏膜出血、關節腔出血或深部組織血腫、鼻腔粘膜出血、口腔牙齦出血。

發熱

護理評估

常見感染部位: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

血液病繼發感染特點::時間長,熱型多樣,抗生素不理想。

護理措施

一、對症護理:高熱患者首先給予物理降溫,禁用酒精擦浴。

二、疾病監測:注意觀察有無感染灶及相應體征的變化。

三、安全與舒適護理:卧床休息,採取舒適的體位,減少機體的消耗;保暖;預防感染。

四、飲食護理:多飲水。


推薦閱讀:

6大原因導致血液粘稠,會出現5個顯著表現,有些是心梗腦梗的前兆
一把花生「立大功」,血壓嘩啦啦往下流,血液不粘,沒看就是虧!
導致自身血小板減少的因素是這些嗎?
快看血小板減少,快速止血的方法!
血液粘稠是血栓第一步!這5個信號說明你的血液粘稠度過高!

TAG:血液 | 內科學 | 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