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多數廣西廣東人普通話真的不好么?


有很多兩廣人的普通話非常標準,雖然有不少兩廣人的普通話帶有口音,但是目前兩廣大多數人的普通話是不影響交流的,特別是年青一代,只有個別口音問題、辭彙習慣問題和語法問題,完全不影響交流。要說口音問題…很多官話區乃至北京人的普通話都是「有很濃重口音的」。

很多人對於煲冬瓜要求過高,很多答主都提到兩廣人煲冬瓜怎麼怎麼不標準,和「標準音」有多大的差異。其實吧…煲冬瓜只要學到不影響交流即可,除非要做播音主持,否則不應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人家印度英語照樣跟美國人談笑風生,長者煲冬瓜如何?雷軍煲冬瓜如何?有空不如學點別的東西或者好好學學母語,好好學英語。你考個一級甲等給你北京三環分套房?


不一定的

我是在廣東長大的廣西人

現在在天津讀書

男朋友東北人

我回廣東能說出港腔普通話

回廣西能說出夾壯普通話

跟天津朋友交流能說天津話

跟男朋友待一起就是一股子東北味

普通話也是能說好的

只是看環境


廣西的不知道,認識的很多廣東人還是挺標準的,除了一些老一輩的,像我媽。但很奇怪,她卻能順暢地和五湖四海的方言溝通,還互相討論各自方言的槽點,這是我很服氣的。

當然,雖然說是普通話,每個人還是會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說明:舉例的每個人都不是我本人。

一同學就經常去換糖(飯堂),H和F永遠分不清,你猜。

一同學,sh、zh等永遠沒h。

一同學,我是蟹(射)手座的。

本人嘛,當然是粵普本普。今天這樣先了,88。


到也沒有說大部分吧,現在的學生普通話都還可以。主要是兩廣地區的方言太多了,每個人從小學的都不是普通話,難免會帶點口音。


廣西人。在西北上學,有一次去買東西,才問了一句:「爺爺,這個怎麼賣?」那個爺爺一直誇我普通話講得太好了。。。。哈哈哈哈哈哈。。。還有我上大學之後才知道居然用方言上課。居然有人不分送氣和不送氣,不分前後鼻音。

所以我想說,廣西人的普通話其實還ok啊


這個話題沒意義,大多數兩廣人對普通話的標準程度的意識和北方人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按北方人的要求去要求他們,他們會覺得很沒意思,快成播音員了。同理,大多數北方人也學不像南方人說話的口音,能聽出來。


我認為大多數廣東人和廣西人的普通話不好是事實。

我來自廣東某二線城市,本地人幾乎都不會讀普通話的er和ing,往往用e和in替代這兩個音,例如把「然而」讀成「然鵝」,「明星」讀成「民心」。很多人提到的zh、ch、sh其實反而不是最大的問題。在我讀高中時,學校里做播音工作的同學都發得好zh、ch、sh,但能把er讀準的也只是少數,而他們全都發不好ing。

年輕人的普通話確實比中老年人好很多,但仍有明顯的不足(就是我剛才提到的發不好er和ing)。

另外,儘管現在有很多青少年不太會說方言,但他們的普通話仍受到方言影響。比如把「食堂」叫成「飯堂」,「給我一支筆」說成「給支筆我」,「我先洗澡」說成「我沖涼先」。

但是跟年輕人交流一般不會有什麼障礙。

而中老年人的普通話就很有可能讓別人聽不懂。中老年人往往會把zh、ch、sh和z、c、s讀成j、q、x,例如把「這是」讀成「介系」,「這樣」讀成「介樣」。有些人簡直就是用普通話的聲調說粵語。


我是廣西學生,我個人覺得在城區學生來說,口音就沒什麼,頂多就是有時候chuō讀成cuō,不行說成沒得,不是說成沒是。

我覺得口音重的就是中老年老師還有中老年人,你能想像把雄鷹說成sóng鷹,學生說成shé生的老師嗎?


教育普及,一代比一代好了

不過因為本身母語的原因,翹舌是什麼?


現因人而異吧。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但因為媽媽是湖南人所以平常講的是普通話和湖南話

因為有同學是北方來的導致現在講話一股濃濃的東北味

直接導致了我說普通話自我感覺良好

普通話不好個人感覺只是相對來說

感覺廣東普通話出現比較多的就是平翹舌不分

nl不分

真正講到渣渣輝這種程度的在00甚至95後已經很少很少了,至少我身邊是沒有的。

所以總的來說,不是大部分廣東人的普通話都不好的,真正的「煲冬瓜」在年輕一代人里已經是少見的了


也不是,有些人普通話還是很好的,但是我是廣東人,我就永遠沒辦法翹舌,四和十永遠分不清,瓷飯和吃飯也說不清


記者:「你知道大家都在喊你渣渣輝的事嗎?你有什麼感受嗎?」

渣渣輝:「我雞道,但系我揍細一急不嗦,你們嗦得開心揍好,我揍一急不嗦,我雞道介過系情已經發森了。」


推薦閱讀:

古漢語有哪些特點是除了官話方言留下了,其他方言極少的?
北京話「去聲字讀上聲」、「平聲字讀上聲」情況的普遍性如何?
可信地名外字證據徵集(未竟)
方言有沒有必要淘汰?
吳語如何讀人名?

TAG: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