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求並不高,但是總感覺別人過的比自己好,羨慕別人,天天不開心。
最後,其實自己也很棒的,只是自己太了解自己的短處又總是看到自己的短處了!你總有值得別人羨慕的地方,只是你沒發現,比如我就羨慕你啊(?˙︶˙?)
要求高不高的標準是什麼?
自己當前只能掙2000,
看著他人掙的3000就想得3000,
這要求高嗎?
不高,
如果你能進步,
如果你能前進,
如果你能為他人創造出掙3000的人相同的價值,
那麼你就真能走到3000。
高得很,
如果你不進步,
如果你不前進,
如果你無法為他人創造出掙3000的人相同的價值,
那麼3000就只能活在自己夢中。
固化思維之人認定好事一定會自動而來,
所以守株待兔,
所以嫉妒優秀之人,
所以不開心。
成長思維之人堅信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的努力,
所以勤奮不已,
所以讚賞優秀之人,
所以快樂。
謝邀
」要求並不高「,那都有哪些要求呢?經濟上,心理上還有其他方面?
」並不高「有具體要求嗎?比如一個月能賺多少錢這樣比較具體或者較明確的要求。
撇開自己的要求,當您覺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也有可能是您見到了更多更優秀的人,內心想要向他們靠近,因此逐漸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這從側面反映出您想要進步,變得更優秀的要求。
但是您現在的問題是,覺得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因此不開心。
所以,這可能是關於」優越感「的問題,您覺得只有自己比別人過得好,自己才會開心。
所謂優越感,是指人的優勝,超越需要得到滿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情感。一般是指自以為在生理方面(體形、相貌或體力等)、心理方面(智力、知識、技能等),以及其他方面強於別人、優於別人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優越性",是要擺脫自卑感以求得到優越感。具有優越感的人,常常容易以不適當的方式(如高傲、固執、自我欣賞等)表現出這種心理狀態。
人類從來都是在比較中進步的,在比較中自尋煩惱,也在比較中自我安慰,這優越感便是人們自我安慰的良藥。優越感可以是來自職業的優越感,可以是來自文化層次的優越感,可以是來自財富的優越感,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活動讓人類覺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高人一等的,並以此來證明的自己的存在感。
平心而論,每個人都會產生優越感,就像優於平均效應一樣,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優於平均水平。比別人成績好,會產生優越感;比別人長得好看,會產生優越感;比別人有錢,會產生優越感。
優越感是來自那些事事都比人強的人嗎?一部分是,而另外一部分是來自那些不如別人的人,是心理上的「弱者」,才需要挖掘自己的一些看似優秀的品質來與別人比較,等到挖掘到一些東西時,就迫不及待的表現出來,好像這樣就能掩蓋自己的心虛與羸弱。
弱者流露出的「優越感」或許被視為荒唐的"精神勝利法",阿Q是中國舊社會民眾的一個縮影,不願承認他人比自己強。其實阿Q體現的人性是盲目的妄自尊大,他即使是愛勞動的、能幹的,憑這點也是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的。但阿Q不行,他非得要一些「不切實際」的誇讚,總是自以為將來「我的兒子會闊的多」,這些荒誕的信念都說明了他的自尊有些超乎常態了。
如何提升優越感?
鏡像自我的概念最早是由被譽為「法國的弗洛伊德」的心理大師拉康·雅克提出的。他認為,我們時常通過觀察他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對自己的評價。每個人對於別人來說猶如一面鏡子,這面鏡子不僅能夠反映出經過它面前人的服飾、容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態度、性格。人與人可以互相作為鏡子,照出彼此的形象。
鏡像自我有三層涵義:第一層,我以為別人看的我什麼,這並不一定就是別人真的看的我這些,而是我自己以為他看到了;第二層:我以為別人看的我這些後會有什麼想法,這也並不真的就是別人有的想法,而是我以為他有的想法,是我根據他的外在行為進行的猜測。第三層:我對我以為的別人的想法有什麼想法,這是我對別人的想法做出的反應。
從這三層涵義中我們可以看出,鏡像自我是基於我們自己內心的猜測和評價。鏡像自我的核心內容就是反思評價,即個體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覺,也就是個體推斷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另外兩部分內容是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個體經常把反思評價當做是他人的實際評價,就出現了心理的不平衡狀態。
而其根源又在於自我評價與反思評價的不匹配。自我評價是我們如何評價自己。當對自己沒有準確的評價時,也會曲解他人的評價,從而出現錯誤的反思評價。個體的自我評價與實際評價差別越大,個體就越無法接受,特指自我評價很高,但實際評價很差時。
在這點上,就需要我們好好利用鏡像自我,建立積極的鏡像自我,來提升自己內心的優越感。
不去想像別人怎麼想你,當我們在一個群體中和周圍的人接觸時,我們會察覺到別人對我們言行的反應,也會不自覺地扮演對方,以想像對方如何看我們。這些猜想會影響(但不決定)我們如何看自己。但是,猜想不意味著要接受和認同。一個自信心強的人即使別人在看扁自己,也可能只是一笑置之。
所以要建立積極的鏡像自我首要任務就是建立準確的自我認知與自信心。如果你是有孩子的人,就不能輕易的否定TA,「你怎麼這麼笨」之類的話就會讓TA形成這樣的鏡像自我,在以後的成長中就會認為別人都覺得自己很笨,會嚴重打擊其自信。對於成年人,同齡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經常會過分認同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忽略的自己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認知的改變和修正。
二、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來的,自我效能感是對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為的預期,也就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
影響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一般而言有四種,一是以往的成敗經驗,這個因素的影響是最大的,成功的經驗可以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敗就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當個體尚未形成較強的自我效能感之前。二是替代性經驗,如果人們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過努力獲得成功,他們就會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相反,對失敗者的觀察會使個體懷疑自己進行相似活動的能力,進而降低動機水平。三是社會勸說,當人們被勸說他們擁有完成任務和工作的能力時,他們更有可能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堅持下來。四是情緒狀況和生理喚醒,人們往往將受到的壓力視為是業績不良的徵兆,而把耐力活動中的疲憊感和疼痛感看做是生理缺陷,同時,積極的情緒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而消極的情緒會削弱自我效能感。
所以需要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1、選擇一些你認為能做好的事,而不要選擇那些自己都感覺完成不了的事情。多次的成功能幫助你培養一種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隨著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你慢慢就可以解決那些曾經讓你畏縮的棘手問題了。
2、將過去的表現與現在的情況區分開。以往屢次的失敗或許讓你覺得有些事情是你做不了的,但一定要時刻告訴自己:以往的失敗已經成為過去,現在的你又重新滿懷著信心和成就感。
3、密切關注你的成功。有些人往往只記住自己的失敗而不是那些成功的經歷。
4、保持手寫記錄以便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功。倘若一個學生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他只堅持了4天,第5天就將計劃拋到一邊,那麼,他就不應該這樣想:「我失敗了,我根本堅持不下去。」這個說法不準確,因為事實上,這個學生80%的時間都是成功的(5天中有4天堅持了這個學習計劃)。
三、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
高自尊的人懂得尊重別人,懂得照顧自己,懂得如何讓心靈成長的人,而低自尊的人要強,怕別人說自己不好,處處「要強」。
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傾向於問題解決和求助的應對方式,遇到挫折時,通常自律嚴謹,認為成功決定於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會對自己有一系列的正面評價,認為自己表現比較出色;即使沒有能力應付當前的問題,因其正向的、好的自我評價,因此也不會不好意思向別人尋求幫助。通常TA們會以積極的方式表現自己。
1、設置適當的目標和計劃。
成功有很多的制約因素,有時候我們覺得成功很難,這個時候,我們要意識到是否需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這樣,一個小的成功就能讓我們驚喜不已,進而激發我們追求更大的成功。適度的目標才有強烈的激勵作用,假如一個人的抱負水平低,他固然容易達到目標,但是那種成就並不能給他帶來滿足感,對於增強他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自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他的身心潛能沒有得到發揮,處於埋沒狀態,就會空虛、苦悶,如果抱負過高,超過了自己的能力,雖然他會全力以赴,但依然會感覺力不從心,如果最終未能實現目標,挫敗感就會產生,使得他的自尊水平降低。
2、打破負面的預期
低自尊會讓人容易做出負面的預期。低自尊的人常常將預期混淆為現實,於是為負面結果的可能性焦慮不已。我們恐懼的不是讓我們恐懼的事情,而是恐懼這種心理。所以很多時候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糟糕,只是我們給予了太多負面的預期,而心生恐懼,與低自尊水平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替代性想法的訓練,當你把結局想的很糟糕時,試試用其他的替代性想法。比如說感覺自己搞砸了某事,設想了一系列的負面預期,可以試著想想「應該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事情沒有那麼糟糕」。
最後想說,優越感不是你比別人高多少,而是你比過去的自己高多少。
優越感來自精神的滿足。
關注小麥心理,關注科學心理學。
你要的不多,都滿足了嗎?不是你要的不多,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吧?感覺你想要快樂,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而實際上卻脫離生活,想的多而沒有真正活在當下,感受當下。
建議你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比如健身,或學樂器,或學別的讓你的生活更精彩的技能,這樣你才會覺得心裡有支柱,會自信而快樂。
※你有沒有遇到過性格比較複雜的女子?※長得溫柔的女生髮脾氣如何才能不顯得戾氣滿滿?※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怎麼才能走出又自卑又高傲自大的性格 討厭自己?※男朋友性格天生就有些自私,能結婚嗎?
TAG:生活 | 人生 | 心理 | 女性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