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記載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音韻體系中每一個特定的發音都呼應於文字體系里每一個特定的含義,並與之建立固定的語音聯繫,加上記錄這一特定含義的具體字形,就構成了文字的三要素:音、義、形。姓名學作為語言文字學的一部分,理應納入語言文字學理論研究的範疇,故取名同樣講究音、義、形三要素,音韻朗暢、含義豐富、字形簡美為佳名美名之必要基礎,今天先為大家講解取名音、義、形三要素之首——音韻朗暢。
「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說文解字》,初民時代,人口稀少,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僅僅是識別形體和聲音就夠了。但如果在夜晚相遇,雙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說出一個符號作為個人標記,由此而產生了人名。因此,名字從「口」、「夕」,為會意字。可見人的名字,最初是為了區別他人而使用的符號標記,而「呼喚」是使用最主要的方式,無論是高官名人,還是平民百姓,每天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相互「稱呼」。因此,發音於名字的重要性,譬如五官之於人。人與人的初次會面,第一眼觀察的便是對方的相貌。五官端正、耳目清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良好印象,甚至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這也是名字審美必不可少的環節。其人生於世上,相貌難改,名字卻可自主選擇,讓名字擁有「美麗的面孔」,理所當然是取名學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