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詠吐納珠玉聲—— 鄧博士論取名之「音韻朗暢」

文字是記載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音韻體系中每一個特定的發音都呼應於文字體系里每一個特定的含義,並與之建立固定的語音聯繫,加上記錄這一特定含義的具體字形,就構成了文字的三要素:音、義、形。姓名學作為語言文字學的一部分,理應納入語言文字學理論研究的範疇,故取名同樣講究音、義、形三要素,音韻朗暢、含義豐富、字形簡美為佳名美名之必要基礎,今天先為大家講解取名音、義、形三要素之首——音韻朗暢。

「名,自命也,從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說文解字》,初民時代,人口稀少,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僅僅是識別形體和聲音就夠了。但如果在夜晚相遇,雙方看不清楚,就需要「以口自名」,說出一個符號作為個人標記,由此而產生了人名。因此,名字從「口」、「夕」,為會意字。可見人的名字,最初是為了區別他人而使用的符號標記,而「呼喚」是使用最主要的方式,無論是高官名人,還是平民百姓,每天的工作生活都離不開相互「稱呼」。因此,發音於名字的重要性,譬如五官之於人。人與人的初次會面,第一眼觀察的便是對方的相貌。五官端正、耳目清亮,自然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良好印象,甚至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這也是名字審美必不可少的環節。其人生於世上,相貌難改,名字卻可自主選擇,讓名字擁有「美麗的面孔」,理所當然是取名學孜孜不倦的追求。

但是縱觀歷年來眾多的取名書籍及文章,有關語言文字方面的內容,重點大多數都是放在字義上,其次為字形,語音方面卻較少提及,匆匆帶過。雖然漢字是表意文字,但漢字字音的複雜性也是異常突出的。據統計,標音的形聲字占漢字總數的90%以上,對比起來,姓名學中語音方面遠遠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而在取名行業中,這部分幾乎是處於空白狀態。很多家長也就不太注重名字的發音。我身邊一友人,父母當年為之取名「錦年」,為「錦繡年華」之意,字義雖然很好,但由於「年」的「n」聲母因為受到「錦」字「in」韻母(前鼻韻母)的影響,容易被發成「l」,成了「錦廉」,而且眾人都嫌其發音拗口而叫「幾年」,給這位友人帶來不少麻煩和苦惱。一個人的名字,首先是使用於口頭上而被呼喚,其次才是使用於書面上而被書寫。若是名字發音晦澀拗口,不僅使名字本身的美感印象被破壞,還無法達到最基本的交際要求。特別是現代電話等通訊工具普及,人不照面,在喧囂的場合里,如果人名聽起來音韻啞仄,會給名主造成更大的困擾。

因此,我主張音韻諧暢應該是取名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所謂音韻諧暢,是指取名時所使用的文字,組合起來要音韻和諧,名字叫起來要順暢。用作人名的漢字,在讀音上有聲﹑韻﹑調三個要素,彼此之間應該彼此協調﹑合理搭配,而其中涉及到三方面內容的:響亮度、流暢度、音韻度。

眾人皆知,人之五官,耳、眉、眼、鼻、口,形狀各異,但是卻有一個「比例協調」的問題,讓人看著「舒服」,因而謂之「五官端正」。聲、韻、調之搭配,雖然較之複雜,道理亦然。漢語普通話共有二十二個輔音,其中二十一個可以用來作聲母,另外再加上一個零聲母(零聲母可從韻母的角度考慮),剛好也是二十二個。漢語的聲母共有二十二個,其中二十一個是輔音聲母,一個是零聲母。二十一個輔音聲母按發音部位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組:

一組:b p m f (唇音)

二組:d t n l (舌尖音)

三組:g k h (舌根音)

四組:j q x zh ch sh r z c s (舌面音、舌尖後音、舌尖前音)

1、雙唇音:

b發音時,雙唇閉合,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衝破雙唇的阻礙,迸裂而出,爆發成音。如「辨別」、「標本」的聲母。

p發音的狀況與b相近,只是發p時有一股較強的氣流沖開雙唇。如「乒乓」、「批評」的聲母。

m發音時,雙唇閉合,軟齶下降,氣流振動聲帶從鼻腔通過。如「美妙」、「瀰漫」的聲母。

2、唇齒音:

f發音時,下唇接近上齒,形成窄縫,氣流從唇齒間摩擦出來,聲帶不顫動。如「豐富」、「芬芳」的聲母。

3、舌尖中音:

d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衝破舌尖的阻礙,迸裂而出,爆發成聲。如「等待」、「定奪」的聲母。

t發音的狀況與d相近,只是發t時氣流較強。如「淘汰」、「團體」的聲母。

n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從鼻腔通過。如:「能耐」、「泥濘」的聲母。

l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氣流振動聲帶,從舌頭兩邊通過。如「玲瓏」、「嘹亮」的聲母。

4、舌根音:

g發音時,舌根抵住軟齶,軟齶後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聲。如「鞏固」、「改革」的聲母。

k發音的狀況與g相近,只是氣流較強。如「寬闊」、「刻苦」的聲母。

h發音時,舌根接近軟齶,留出窄縫,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氣流從窄縫中摩擦出來。如「歡呼」、「輝煌」的聲母。

5、舌面音:

j發音時,舌面前部抵信硬齶前部,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把阻礙沖開,形成一條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如「境界」、「將就」的聲母。

q發音的狀況與和j相近,只是氣流較強。如「鞦韆」、「親切」的聲母。

x發音時,舌面前部接近硬齶前部,留出窄縫,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如「形象」、「虛心」的聲母。

6、舌尖後音:

zh發音時,舌尖上翹,抵住硬齶前部,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把阻礙沖開一條窄縫,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如「莊重」、「主張」的聲母。

ch發音的狀況與zh相近,只是氣流較強。如「車床」、「長城」的聲母。

sh發音時,舌尖上翹接近硬齶前部,留出窄縫,氣流從縫間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如「閃爍」、「山水」的聲母。

r發音狀況與sh相近,只是聲帶不顫動。如「容忍」、「柔軟」的聲母。

7、舌尖前音:

z發音時,舌尖平伸,抵住上齒背,軟齶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不顫動,較弱的氣流把阻礙沖開一條窄縫,從窄縫中擠出間,摩擦成聲。如「總則」、「自在」的聲母。

c和z的發音區別不大,不同的地方在於c氣流較強。如「粗糙」、「參差」的聲母。

s發音時,舌尖接近上齒背。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顫動。如「思索」、「鬆散」的聲母。

漢語的韻母有38個,i的兩讀和e的兩讀不細分,則有36個。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一類:a ai ao an ang

二類:e er ei en eng

三類:o ou ong

四類:i ia ie iao iou ian in iang ing iong v ve van vn

五類: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其中一、二、三類系開口呼,四類系齊齒呼和撮口呼,五類系合口呼。

四類、五類以零聲母表達時,分別是:

四類:yi ya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yong yu yue yuan yun

五類:wu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名字的響亮度,起主要作用的是聲韻,這一點往往為命名者所忽略。音色的響亮度,(聲母)組數依次以降,零聲母為最低。(韻母)類數亦為依次以降。如果希望自己的名字響亮,讀起來能先聲奪人,那麼就要盡量選取聲母、韻母前面的類別。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名字里所有字的聲、韻母音色都必須越響亮越好,而是在於和諧搭配,原則上是把重心放在最後一個字的音色上。這就涉及到讀音是否流暢的問題了。所謂「朗朗上口」,單有「朗朗」(音色響亮)是不夠的,還應該考慮是否「上口」(讀音流暢)。

符合流暢美標準的命名,應當是名和姓的聲母不同組,韻母不同類。譬如我為侄子所取之「鄧雲軒」,聲母分別是第二組、零聲母、第四組;韻母是第二類、第四類、第五類。顯得非常流暢,主要是由於名和姓的聲韻異組異類使聲音有了變化,因而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如果名和姓同組,只要處理好韻母的關係,效果也很好;如果韻母相同,則可以在中間插入一不同韻母的字,這樣不僅避免了發音艱澀的問題,還能造成迴環相扣的音韻美。如我為澳洲華僑許哥之千金所擬「許清如」一名,「許」與「清」聲母同是第四組,但因為韻母搭配避開了相同類別,也就不顯拗口。並且「如」與「許」字雖然同韻,但因為隔著「清」字,反而有種首尾呼應的巧妙和美感。如果名和姓同類,就要處理好聲母的關係。如果名和姓既同組又同類,就需要仔細推敲,許多不拗口難聽的名字多出自這裡。譬如我那位鄭姓友人的名字,聲韻搭配上就是犯了這個錯誤。不僅「鄭」與「錦」聲母同組,「錦」和「年」韻母同類,並且是分別相連的兩個字,音韻搭配上是最差的效果。如果是雙名,其規律大致同上所述,只要使三個字的聲韻有變化即可。最佳選擇就是中間的字與首尾的字不同組,不同類。

漢語獨特的聲調系統,決定了漢字組合時如果要講究美感,是必須考慮聲調搭配的。韻文所講究的平仄就是由聲調所決定,近體詩和詞曲之所以顯得抑揚頓挫而具有音樂般的旋律,其原因也正是由於聲調錯落有致的和諧搭配。人之名字,既然為語言的文字元號,也免不了講究聲韻。

漢字字音的分別聲調,古已有之。南朝始創「平、上、去、入」四聲之說,今日普通話之「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正是由此變化而來:

陰平(第一聲):聲調高而平,沒有升降變化,起點、終點都是55,調值標為55,又稱高平調,如「清、薇、軒、東」等。

陽平(第二聲):聲調由中向高揚起,起點為3,終點為5,調值標為35,又稱高升調,如「雲、華、如、陽」等。

上聲(第三聲):聲音由次低降到最低,再升到次高。起點是2,降到1,又升到4度,調值標為214,又稱降升調,如「采、遠、楚、美」等。

去聲(第四聲):聲調由最高降到最低,中間沒有曲折。起點為5,終點為1,調值標為51,又稱全降調,如「笑、自、鄧、岳」等。

相應地,我們也可以把姓氏按聲調區分為四類,即:陰平類、陽平類、上聲類和去聲類。姓氏有聲調的差異,它們對名的聲調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若將姓名按照聲調進行排列組合,從中就可以發現些有用的規律。

對應單名,每個姓氏都有四種聲調組合形式。

(1)陰平類:

A. 陰──陰型

B. 陰──陽型

C. 陰──上型

D. 陰──去型

上述組合出來的聲音都比較和諧,說明陰平類的姓氏有較強的組合能力。只是D類稍微遜色,它適合使用比較響亮的字眼,一般不使用在追求儒雅細膩格調的命名中。

(2)陽平類:

A. 陽──陰型

B. 陽──陽型

C. 陽──上型

D. 陽──去型

上述的四種類型中,A、C、D是理想的組合。B類缺乏一氣呵成的整體感,人們在稱呼時常常不自覺地改變姓氏的調。

(3)上聲類:

A. 上──陰型

B. 上──陽型

C. 上──上型

D. 上──去型

上述的四種類型中,A、B、D是理想的組合。C類在稱呼時一般要使姓氏異化為陽平。

(4)去聲類:

A. 去──陰型

B. 去──陽型

C. 去──上型

D. 去──去型

上述的四種類型中,A、B、C是理想的組合。D類讀起來給人吃力的感覺,稱呼時一般要改變調值,最好不選。

對應雙名,每個姓氏都有16種聲調組合形式。

(1) 陰平類:

A. 陰──陰──陰型

B. 陰──陰──陽型

C. 陰──陰──上型

D. 陰──陰──去型

E. 陰──陽──陰型

F. 陰──陽──陽型

G. 陰──陽──上型

H. 陰──陽──去型

J. 陰──上──陰型

K. 陰──上──陽型

L. 陰──上──上型

M. 陰──上──去型

N. 陰──去──陰型

O. 陰──去──陽型

P. 陰──去──上型

Q. 陰──去──去型

上述的16種類型中,E、H、J、K、M、N、O、P是理想的組合。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聲調富於變化,尤以E、J、N為最佳,它們都是以陰平開頭,以陰平結尾,首尾呼應,十分和諧。

B、C、D、F、G五種,前四種是兩陰或兩陽連綴,語感平淡,G類雖有變化,讀起來卻有些拗口。A類是三陰平連綴,顯得呆板拘謹,應避免。L 和Q類是兩上或兩去連綴,讀起來拗口,聽起來彆扭。

(2) 陽平類:

A. 陽──陽──陰型

B. 陽──陽──陽型

C. 陽──陽──上型

D. 陽──陽──去型

E. 陽──陰──陰型

F. 陽──陰──陽型

G. 陽──陰──上型

H. 陽──陰──去型

J. 陽──上──陰型

K. 陽──上──陽型

L. 陽──上──上型

M. 陽──上──去型

N. 陽──去──陰型

O. 陽──去──陽型

P. 陽──去──上型

Q. 陽──去──去型

上述的16種類型中,F、G、H、J、K、N、O、P是理想的組合。A、D、C、E、M 次之,需要在選字上下工夫。B、L、Q不宜採用。

(3) 上聲類:

A. 上──上──陰型

B. 上──上──陽型

C. 上──上──上型

D. 上──上──去型

E. 上──陰──陰型

F. 上──陰──陽型

G. 上──陰──上型

H. 上──陰──去型

J. 上──陽──陰型

K. 上──陽──陽型

L. 上──陽──上型

M. 上──陽──去型

N. 上──去──陰型

O. 上──去──陽型

P. 上──去──上型

Q. 上──去──去型

上述的16種類型中,E、F、G、H、J、M、N、O、P是理想的組合。K、L次之。A、B、C、D則不宜採用。

(4) 去聲類:

A. 去──去──陰型 B. 去──去──陽型

C. 去──去──上型 D. 去──去──去型

E. 去──陰──陰型 F. 去──陰──陽型

G. 去──陰──上型 H. 去──陰──去型

J. 去──陽──陰型 K. 去──陽──陽型

L. 去──陽──上型 M. 去──陽──去型

N. 去──上──陰型 O. 去──上──陽型

P. 去──上──上型 Q. 去──上──去型

上述的16種類型中,E、F、G、H、J、L、M、N、O、Q是理想的組合。其它則出現連綴現象,不宜採用。總之,對每一個姓氏來說可以用來組合的聲調只有十幾種。但是聲調的組合併非孤立的現象,在應用中一定要同所選的名字的字型和字意聯繫起來。例如我應一譚姓家長請求所擬的「譚笑鴻」一名,聲調依次是陽平、去聲和陽平,正是理想組合中的0型,加上三字的聲母分別是:t、x、h;韻母分別是:an、iao、ong,各屬於不同的類組,錯落多變,完全符合音律美的規律;而且三字的音色都很響亮,讀起來有先聲奪人之效果;且最後一字「鴻」為平韻的後鼻音,發音響亮而悠長,因而整個名字顯得大氣響亮,琅琅上口,抑揚頓挫甚至餘韻悠悠。

理論知識雖然枯燥,但方法上不過是聲母、韻母按一定發音的規則和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類別,探求其不同的搭配方式產生的效果,找到完美的組合。然後加上聲調分析,「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使之產生極具動感的韻律美,就象唐詩宋詞元曲給人如音樂般的享受。

另外還要考慮到名字的社會學色彩,還要注意名字語音的「雅俗」問題。首先是髒話、粗話的諧音字詞不宜入名。如古代名人「曹操」之「操」字,本義為品行、品德。後來在語言的長期發展中,已借代為一不潔字音的字,現在已不宜入名。這點很容易為人所想到,但要注意的是不同方言區域間的區別。比如《詩經》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名句,所以也有不少家長為女寶寶取名時取「窈」、「窕」之名。但是「窕」在廣州話中很容易被誤聽為廣州話中不潔字音「diao」,如果在流行粵語的區域內,取這樣的名字顯然是不太適合的。所以家長也應該將以後可能定居的地方方音考慮在內。而漢字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素,否則會給名主造成尷尬的境地,如 「苟維華」叫成了「狗尾花」,「朱冶菲」成了「豬也肥」。

除此之外,還需考慮語音情感色彩的差異。唐代《元和韻譜》:「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康熙字典》卷首《分四聲法》歌:「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現代漢語語音的發展已經與古代語音差異較大,但總的來說,陰平安和中正,陽平激昂活潑,上聲婉轉嫵媚,去聲鏗鏘豪邁。這不能不涉及到男女性之間不同的審美價值觀。如人之五官,瓜子臉、柳葉眉等,是女性之美的象徵,若是長在男性臉上,多少會被認為帶點「女兒氣」,過於陰柔;面相濃眉粗眼的女性,也會被認為是「男兒頭」,過於陽剛。因為世人眼裡的男性之美,多在於豪放渾厚、健壯勇敢或者風度翩翩、文質彬彬;女性之美,多在於溫柔賢淑、沉靜寧和或特立獨行、氣質出眾。傳統家長為孩子取名常遵循這樣的規則:男寶寶取名偏向陽剛,女寶寶取名偏向陰柔,這是符合傳統大眾審美觀念的。故而,男性姓名宜用陽平或去聲結尾,女性姓名宜用陰平或上聲結尾。還可根據性格喜好而取不同聲調的名字。


推薦閱讀:

起名改名,姓名學常用50字,看看你的名字有什麼含義
12生肖之起名禁忌,為了後代必須要轉走!
史家騏講姓名學:2018年生的寶寶起名要注意
詩經適合女孩名字_雅

TAG:取名 | 寶寶 | 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