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你不知道的10件事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同宗同源的國家,兩個像親兄的國家,雖然是親兄弟,可是每天都在互掐脖子,每隔不久就要吵一頓...

吵架嘛... 通常在上層是馬來西亞的領導想當大哥,欺負新加坡

平民百姓階層嘛,則是新加坡人想當大哥,比如這為新加坡老闆娘打馬來西亞夥計

又或者是新加坡人(黑衣者)打馬來西亞人(黃衣)...

當然,還有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馬來西亞人在新加坡亂停車

或者是新加坡人在馬來西亞的高速公路的路肩超速行駛

還有這個,新加坡人在馬來西亞搞車震

視頻封面

01:21

視頻封面

01:02

吵架歸吵架,吵了架就得和好,兩國同宗同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下面就給大家介紹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之間有趣、特別的十件事。

------ 我是一條分割線 ------

1- 身份證/護照

先說身份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身份證在證件的顏色上的安排非常有趣...

馬來西亞的身份證,藍色代表公民(馬來西亞國籍)紅色代表永久居民

新加坡的身份證,粉紅色代表公民(新加坡國籍),藍色代表永久居民

另外,兩國的第一代身份證也非常相似:

----

說完身份證說護照。

兩國的護照使用的是紅色系的護照,馬來西亞為暗紅色,新加坡則為鮮紅色

在護照硬度方面,新加坡護照排行第三,可享有166個國家的免簽入境待遇;馬來西亞護照則排名第九,可享有160個國家的免簽入境待遇。

在此之前,新馬兩國還各發行了只能在兩國之間使用的限制護照(Restricted Passport),新加坡在1999年停止發行限制護照,馬來西亞則在2005年停止發行對新加坡的限制護照。馬來西亞目前仍有限於砂拉越與汶萊之間的限制護照。

2- 車牌,路牌

除了相反的身份證顏色之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路牌的顏色也相反。

在馬來西亞,路牌的主體色是藍色,高速公路上及普通公路路牌上代表高速公路的部分則使用綠色。

在新加坡,路牌的主體色是綠色,路牌上代表高速公路的部分則使用藍色

也有使用一樣顏色地方 -- 代表景點的路牌都是用棕色

---

車牌方面,由於兩國的公路系統源自以前英殖民時代的同一套系統,因此兩國即使分家後,在路牌方面也仍有一定相似度。

在英殖民時期,車牌的第一個字母(如上圖的S及第二張圖的P)代表的是該汽車的註冊地,S代表新加坡(Singapore),P則代表檳城(Penang)。遇到地方名使用同個字母的情況就用其他字母代替,例如霹靂州(Perak)的P跟檳城相衝,因此就用A代表霹靂;雪蘭莪州(Selangor)的S跟新加坡的相衝,因此就用B代表雪蘭莪。

新馬兩國分家後,馬來西亞沿用原英殖民時期的制度,為避免跟新加坡的車牌相衝,在馬來半島不使用S(沙巴因跟新加坡隔一條南海,所以可以使用S);新加坡後來以車種區分車牌時,也避免使用一些會與馬來半島車牌相衝的字母 -- 摩托車使用F而不是M(當時馬來半島沒有F的車牌,直到最近因吉隆坡的車牌耗盡才用F),執法車車牌用Q等。

另外,新加坡在新馬分家後,也在車牌後面加上了一位校驗碼,因此車牌相衝的情況下,如開進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大巴(P)跟檳城的汽車(P)可通過最後一位校驗碼區分,有校驗碼的是新加坡的,沒有校驗碼的則是馬來西亞的。

3- 電話區域碼

由於兩國在英殖民時期使用一樣的電話通訊系統,兩國分家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在不用撥國家代碼的情況下撥打相應的區域代碼直撥對方的電話號碼。

2017年以前,從馬來西亞境內可直接使用區域代碼 02 直撥新加坡的任何電話;1995年以前,從新加坡境內可直接使用馬來西亞的區域代碼直撥馬來西亞的任何電話。

舉個例子:

2017年以前,從馬來西亞要撥打新加坡電話號 8012 3456 可以直接在電話上按 02-8012 3456,而不需要使用 +65 國家代碼;

1995年以前,從新加坡境內要撥打吉隆坡電話號 03-5501 2345,可以直接在電話上撥 03-5501 2345,而不需要使用 +60 國家代碼。

1995年以後,由於新加坡的電話系統有些更動,從新加坡直撥馬來西亞時須在號碼前方加上 02 兩個號碼。打個比方,要撥打柔佛電話號 07-234 5678 必須在電話上撥 0207-234 5678。

近幾年,隨著兩國電訊市場的開放,兩國已相繼停用區域代碼直撥對方電話號碼的便利,現在要從馬來西亞撥打新加坡電話,須在號碼前方加上 +65;要從新加坡撥打馬來西亞的電話,則需在號碼前方撥 +60。

4- 馬新航空公司

馬來亞航空是英殖民時期馬來亞與新加坡地區的航空公司,1963年新加坡、砂拉越及沙巴跟馬來亞和組成馬來西亞後,馬來亞航空更名為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新馬分家後,兩國政府決定聯合經營這家航空公司,於是就出現了馬來西亞-新加坡航空公司(Malaysia-Singapore Airlines)。

當時的馬新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以新加坡為基地,國內航線則以吉隆坡為基地。馬新航空除了擁有彗星噴射機(世界第一噴射客機)之外,也擁有數架波音707及波音737。

然而,聯合經營六年後,馬新兩國因分別對航空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發生嚴重分歧而再次「分家」-- 新加坡想專註發展國際航線,馬來西亞則想專註發展國內航線。1972年,馬新航空一分為二- 新加坡航空及馬來西亞航空。

想發展國際航線的新加坡航空繼承了馬新航空的所有噴射機及長途客機。

想發展國內航線的馬來西亞航空則繼承了馬新航空的短途渦輪螺旋槳客機。

5- 貨幣

新馬分家後,1967年,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汶萊三國簽署貨幣互通協議(Currency Interchangeability Agreement),馬幣、新幣、汶幣兌換率為1:1:1,且在三國之間都可以使用。

然而,1973年後,因兩國經濟政策上轉向不同的路線,再加上當時美元貶值,馬來西亞因擔心貨幣被新加坡扯後腿而宣布退出三國貨幣互通協議,跟新幣及汶幣分道揚鑣。退出三國貨幣互通協議後,馬幣兌新幣一度升至 1兌1.2,但最後還是被新幣及汶幣反超,現在1新元兌3馬幣左右。

今天,新加坡與汶萊的貨幣仍互通,在汶萊可使用新元,在新加坡的主要超市、機構等仍能使用汶萊幣。

---

由於曾經的三國貨幣互通政策的關係,新幣、馬幣及汶萊幣的紙鈔即使到了今天仍使用相同的色系。下面就舉一些例子:

一塊錢紙鈔(新加坡已停止發行一新元紙鈔)

五塊錢紙鈔(綠色系)

十塊錢紙鈔(紅色系)

6- 軍事

這個有趣,可以寫很多東西。

---

先說軍旗。新馬兩國都是曾是英殖民地,因此軍旗的設計走的是英國軍隊的色系。下面附上英國、澳洲等國相應的軍旗作參考

---

兩軍關係。

新馬兩國的海、陸、空三軍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時常進行聯合軍演。

話說2018年年底,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兩國因領空及水域爭議等問題造成兩國關係緊張,中國的一些公眾號說「馬來西亞新加坡要打起來了!」

兩國軍隊當時在做什麼呢?在聯合軍演!

---

裝備。

裝備方面,兩國在軍購及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時候會特意跟對方保持勢均力敵,不相上下的情況(這其實也是六七十年代兩國領導人吵架後的結果)-- 90年代的時候新馬兩國的坦克勢均力敵,新加坡的火力較小,但是數量較多,馬來西亞的則火力較大,但數量較少;90年代末,新加坡買了一批阿帕奇戰鬥直升機,但是沒立即把他們送來新加坡,而是等到馬來西亞在2005年引進了PT-91主戰坦克後才把阿帕奇送來新加坡,而新加坡也在馬來西亞的PT-91戰隊建好後才購置新的主戰坦克。

21世紀初,新加坡的主要戰機為F-16,馬來西亞的則是F/A-18;兩國都想買新戰機,但新加坡等到馬來西亞下訂單買蘇-30MKM戰機後才跟美國下訂單購買F-15SG戰機,而且這些F-15戰機也是留在美國,直到馬來西亞的蘇-30全員到齊後才將F-15開來新加坡。

海軍也是一樣,馬來西亞先買潛艇,再輪到新加坡購買瀕海戰鬥艦,新加坡的瀕海戰鬥艦交付後,馬來西亞再購置瀕海戰鬥艦。

---

其他。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為五國防禦協定(FPDA)的成員,五國防禦協定由英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及紐西蘭組成。

7- 語言

語言就更有趣了。

新加坡、馬來西亞皆為多語言環境(英語、馬來語、中文、淡米爾語),兩國的英語也因多語言環境的關係而形成一個非常獨特的混合語,這個混合語在新加坡稱 singlish,在馬來西亞稱 manglish。

這裡就舉例一些兩國通用的英語混合語:

  • Paiseh:不好意思、羞恥
  • Sibeh:非常
  • Sekali(馬)/ Scarly(新):搞不好
  • Kena (馬)/ Kana(新):被抓包/被處罰
  • Pon:翹課(源自馬來語「Ponteng」)
  • Tahan:忍耐、忍受
  • Bo Jio:沒邀請
  • Geli:噁心
  • Siam:讓路
  • Saman:被下罰單
  • Blur:混淆,滿頭問號
  • Chop:蓋章

當然,由於兩國的語言政策不同,有些混合語的字僅限於馬來西亞使用,有些則僅限於新加坡使用:

  • Gostan:在馬來西亞是「倒車、退後」的意思
  • Kantoi:在馬來西亞是被抓包的意思(跟Kena相似)
  • Chope:在新加坡是「佔位」的意思

---

另外,兩國也有一些字不一樣,例如隨身碟(U盤),在新加坡稱 Pendrive,在馬來西亞則稱 Thumbdrive;網吧在馬來西亞稱 CC或cybercafe,在新加坡則稱 Lan Shop。

---

中文方面,新馬兩地的華語(普通話)口音不一樣,方言的口音也不一樣 -- 其實馬來西亞國內也有幾種不同的華語(普通話)口音,檳城是一種口音,霹靂是另一種口音,到了吉隆坡是另一種口音,到了南部新山又是另一種口音,你去東海岸也有自己的口音,去到沙巴、砂拉越又是另一種口音。

---

馬來語也一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馬來語存在著不同的口音 -- 馬來西亞本省也有吉蘭丹話、吉打話 、吉隆坡馬來語、柔佛馬來語、砂拉越馬來語、沙巴馬來語等數十種馬來方言。

---

不過,有個東西是兩國都互通的,那就是各種語言的髒話!

8- 民俗文化

前面說了,新馬兩國同宗同源,因此民俗文化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基於後來新加坡受第三波華人移民(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及國內發展環境的影響,新馬兩國的一些民俗文化也出現了分歧。

先說節假日,新馬兩國的節假日基本一樣- 元旦、農曆新年(華人過年)、復活節、衛塞節、開齋節、哈芝節、屠妖節、聖誕節等。

先說農曆新年,新馬兩國共同特有的文化就是撈生

視頻封面

00:40

兩國的差異是 - 新加坡的農曆新年只放假兩天,因此整個氣氛比馬來西亞淡一些;馬來西亞正式的假期只有兩天,但絕大部分的華人學校及華人企業都會休假到農曆初五以後,因此節目、活動等比新加坡多。

還有新年賀歲歌曲,新加坡的是群星翻唱那幾首... 對,就那幾首。

視頻封面

02:32

馬來西亞這裡每年都要有新創的,自己寫詞、作曲的賀歲歌,例如今年的 《回家的車票》

視頻封面

03:31

說到新年就必須說「妝藝」(Chingay),新馬兩國的妝藝最初是都是以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但到了後來,新加坡方面添加了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元素,因此今天新加坡的妝藝遊行有著濃厚的世俗、現代化色彩。

馬來西亞方面,由於甚少加入其他文化的元素,因此到了一百四十幾年後的今天,馬來西亞的妝藝遊行還是以華人的文化為主,有著濃濃的中華色彩。

---

馬來族的開齋節文化也一樣,最大的差別體現在齋戒月期間的開齋市集 -- 馬來西亞的開齋市集比較簡單,賣的主要是傳統食品。

馬來西亞的開齋市集的理念是,你來買食物,買了後回家全家團圓開齋。

新加坡的開齋市集則比較多樣化

新加坡開齋市集的理念是,你來買食物,就在現場跟朋友、家人吃

今年新加坡開齋市集的一道網紅菜是 龍蝦椰漿飯 - 一份約23新元(115人民幣)

9- 食物

現在說食物。先聲明- 作為馬來西亞,我有義務及輿論壓力堅持馬來西亞的食物比新加坡的食物好吃,因此下面的評論可能有欠客觀,不過事實確實就是馬來西亞的是食物比較好吃。

先說這道,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肉骨茶 -- 馬來西亞的肉骨茶以黑色的肉骨茶為主:

新加坡的則是白色的(用馬來西亞人的話說,是燒開水加胡椒粉

下一道是叻沙(Laksa),馬來西亞的標誌性叻沙有一個稱為「亞參」的香料,香辣中帶有酸味

新加坡的標誌性叻沙則是有放椰漿的加東叻沙(Katong Laksa)

-- 用馬來西亞人的話叫只有辣,沒有味道的咖喱面

炒福建面- 馬來西亞具標誌性的是吉隆坡的炒福建面(馬來西亞不同的地方的福建面長得不一樣)

新加坡的炒福建面則是這樣的(用馬來西亞人的話叫過水的鹼面加海鮮

現在說椰漿飯,馬來西亞傳統上的椰漿飯比較簡單

新加坡的則通常配有一條魚,馬來西亞戲稱為「下水道釣的魚

現在說嘛嘛檔(狹義指的是由印裔穆斯林開的食店,廣義指的是由穆斯林開的,24小時開放讓人家閑聊、吹水、聚集看足球賽的食店)。馬來西亞的嘛嘛檔允許你自己夾你想吃的

新加坡的則因「衛生」理由,只能由賣食物的替你夾

華人的「菜飯」或「雜菜飯」(我們稱「經濟飯」)也一樣,馬來西亞的可以自己夾菜

新加坡的則是由攤主替你夾

很顯然,馬來西亞這方法比較不衛生,於是就出現了這笑話:

學校食堂因食物不衛生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新加坡學生全部病倒入院,馬來西亞學生全部沒事,第二天照常來學校上課。

---

再說一個有趣的,新加坡有幾家名叫 「Malaysia Boleh」的馬來西亞風味餐廳,一年365天都處於座無虛席,吃個飯都要排隊的狀態

有時候,馬來西亞人也不明白新加坡人的飲食邏輯,例如一家來自美國的 A&W 快餐店,馬來西亞的A&W快餐廳是這場景:

新加坡的A&W快餐店則是這樣(對,你沒看錯,他們在排隊吃A&W):

還有這間專賣咖喱魚頭的,每個周末都有新加坡人來排2-3小時的隊吃咖喱魚,可是當地人始終不明白這咖喱魚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10- 欺負印尼

俗話說,新馬關係靠印尼 --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網民以欺負印尼為樂。比如說現在正在新馬吵架大會,只要有印尼人進來說話,新馬吵架大會會馬上變成欺負印尼大會

以上,就是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最後,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以上。


推薦閱讀:

中資鐵路被廢,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逆轉?
馬來首相為什麼會有印度血統?地球知識局
馬來西亞這幾所私立大學受中國認可,可要擦亮雙眼哦~
如果你來馬來西亞留學,你一定要知道這些
馬來西亞的銀行

TAG:新加坡 | 馬來西亞 | 國際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