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疾控中心裡的HIV/艾滋病故事,世間冷暖和人生百態

我是某縣級疾控中心艾滋病科的一名檢驗師,日常工作主要負責HIV樣本的採集以及檢測。

初接觸這份工作時,說不怕是假的,因此也算是邊摸索邊戰鬥。

接觸了許多病患,經歷了各種尷尬與戰戰兢兢,現在雖說不上百毒不侵,但至少是輕車熟路。

檢驗科的窗口很小,但透過它,我看到了另一番人生百態。

一、我了解的艾滋病概況

我接觸這項工作的時間不算太長,所以簡單談一下我對艾滋病現狀的一點看法。

說起艾滋病,大家應該是既熟悉又陌生。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所以每年12月前後,我們都會搞大量的宣傳活動以及免費的培訓。

從長期以來的反饋來看,大家對於艾滋病還是知之甚少。

艾滋病離我們普通人很遙遠嗎?並不!

在我參加工作以前,我一直覺得我們國家的艾滋病形勢還相對樂觀,因為長久以來中國是一個相對傳統的國家,民風保守算是我們抵禦艾滋病的一道很重要的防線。

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發展,這道防線的作用越來越弱,加之我們國家人口基數實在太大,實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數還是遠超我們想像。

我曾天真地認為我們縣級疾控的艾滋病科室只是一個擺設,但事實上,情況比我想像的要糟糕得多。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上世紀,我們國家的艾滋病傳播主要是血液傳播,現在,90%以上都是性傳播,這其中,男男又佔了大部分。

艾滋病可不可怕?我想了很久,覺得答案應該是,既可怕又不可怕。

可怕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它依然是一種絕症,同時還是一種傳染病。

伴隨病痛而來的,還有名譽的損害、外界的歧視等種種影響。

為什麼又說它不可怕?因為從傳播途徑上可以看出,我們平日與艾滋病人或HIV攜帶者正常的交往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

通俗點講,只要你不賣血,只要你潔身自愛,艾滋病就離你很遙遠。

在我們接診的不少HIV感染者中,有的說住過一次酒店就感染上了,有的說在大街上不知道怎麼好像被扎了一針就中獎了......

這種可能完全沒有嗎?有,但是可能性是百分之零點零零零零幾。

對於這些說法,我們不當真但也不揭穿,畢竟每個人想保護自己的心理總是可以理解的。

二、愛恨情仇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講幾個故事。我用了愛恨情仇四個字,但其實我覺得還不夠貼切,畢竟艾滋病這種疾病對於人性的考驗真的不是一點點。

故事一:「怎麼找對象?」

這個故事是我剛剛接觸這一行時發生的。

來疾控中心自願諮詢檢測HIV的人其實並不多,出於對隱私的考慮,很多人對疾控的恐懼甚至超過醫院。

我們的門診曾經接診過一個病人——平日我一般不會稱來檢測的人為病人,但是那個男孩子一看就呈現著一種可怕的「病態」。

他坐在門診部前面的台階上,垂著頭,看不清表情,只能看到蒼白的臉,大夏天的套著一件長袖衣服,露出一截極細的手臂。

我心裡咯噔一下,看了一眼,他確實是坐在艾滋病科的門口。當下我就有了幾分瞭然,大概是發病了。

我喊了他一聲,問他是不是來抽血。他點頭,剛要起身,一個人連忙上來扶他,我這才發現,原來他身後一直站著一個背書包的老人。

老人看起來年紀也挺大了,但在孱弱的兒子面前,反而顯得身體還算硬朗。

男孩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這才抬起臉,他的眼周、嘴角長滿了疙瘩,看上去很是瘮人。

我問他能不能把袖子擼上去,他緩慢點頭,可試了半天也沒成功。

我也沒多想,就小心地幫他挽了上去。之所以用了「小心」這個字眼,是因為我無意中看到他纖細手臂上密密麻麻的針眼。

現在我明白了,他的針眼意味著什麼,但當時的我並不懂,還很二地問了他,「你最近抽過血啊?」他似乎一愣,然後想了很久,才點點頭。

我簡單看了一下他的手臂,發現無處下針,有點不好意思地問他,「不然,抽另外一隻胳膊?」

這時,他父親突然開口,「醫生,你這結果多久能出?」我一邊幫他擼著袖子,一邊回答,「兩周以內。」

「不能快一點嗎,我兒子眼睛這病,你們不出結果,醫生不給我們治。」老人似乎有點焦灼,他看了兒子一眼,又有些期待地望著我。

我當時已經進針了,但是出血並不流暢,無奈,血管實在太細,而且乾癟。

我嘗試調換角度,還得應著老人的問題,「我們這先初步檢測,出來結果還要向上級反饋,等上級的結果出來,再回到我們這邊,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所以大致在兩周以內,快的話一周左右也有可能。」

「那你說醫生非得等你們這的結果,不給結果說沒法治,這是為什麼?」老人繼續發問。

他問到這裡我有點明白了,他其實並不知道艾滋病是種什麼病,也不清楚它的危害,所以他心裡只想快點治好他兒子的眼睛。

我思考了一會兒,說,「具體的事情你還是問問大夫吧,我們這邊只管檢測。」老人幽幽地「嗯」了一聲。

我給男生拔下針,對老人說,「您給他摁一下吧,五分鐘左右,不出血了再取下棉棒。」

老人嘆了口氣,上前把兒子扶起來,低聲嘟噥,「也不給治,這一臉疙瘩,怎麼找對象。」

這時他兒子突然開口無奈地喊了一聲,「爸。」然後轉向我,「醫生,對不起,我爸他不懂,以後有什麼情況通知我就行了。」

我點點頭,想了半天,說了一句,「下樓小心。」

男生笑笑,點頭,「謝謝您。」

老人沉默著,渾濁的眼神悲喜難辨攙扶著兒子下了樓。

我看了看男孩子的身份證複印件, 1998年出生,頓時唏噓不已。

後來,我跟資深的同事們說起這件事,她們很不在意,「你還是太年輕,等你接觸多了就明白了,這種年輕人你看著乖乖巧巧的,實際上浪著呢。

得這種病的小年輕,除了作死沒有別的原因,不值得同情,就是老人確實可憐。」

老人還抱著傳宗接代的樸素念想,但包括男生自己在內的我們都知道,這個願望大概只能成為一個願望了。

故事二:「我要結婚了!」

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地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九條。

第二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中年男人。

這個人一進門診我就注意到了,眼神閃爍,油頭滑腦的。進了艾滋病科的門,他很小聲地問道,「這邊是體檢么?」

接診的同事當時正在做一份表格,沒有注意到。坐在對桌的我便敲了敲她的桌子,她才抬起頭,很溫柔地問道,「你來做檢測?」

中年男人想了一會兒,「我來做個健康體檢,入職體檢。」

同事皺了皺眉頭,「健康體檢在那邊查體科,我們這邊只檢測HIV。」

中年男人打了個哈哈道,「我知道,我就是想來檢測一下,看看身體有沒有毛病。」

我們這就明白了,也不再過問他相關的情況,只讓他填一下表格。

他拿起我們的表格看了會兒就放下,「我就是抽個血,填這麼詳細幹什麼?」

我重新把表格遞給他,「這是上面的規定,您來檢查HIV抗體,必須要填這個表格的。」

「不用了吧,醫院裡都不用這樣的,你們這地方還這麼多規定啊,我就是自己想有個數,你們告訴我結果就行,也不用給我報告。」他堅持不出示身份證。

「醫院裡也要身份證啊。」我剛想繼續說,同事用手示意我不要說了。

「你要檢測就填好表我帶你上去,不檢測就算了,沒有身份證我們是不能做的。」說完她就低下頭繼續做自己的事,我也沒再說話。

那中年男人哼了一聲,站在旁邊,半晌扔出了一張身份證。「我記得這事國家規定是要保密的,你們登記就登記吧。」

姐姐接過身份證,笑笑,「當然,為你們保密是我們的職責。」

帶他抽血之後,我做的實驗,初篩結果是陽性。

按照流程我們向上級反映了,幾天後上級回饋過來的確證結果依然是陽性。也就是說這個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無疑了。

當一個病人確診之後,我們會通知他本人親自來取報告,同時會建議他,通知親屬尤其是配偶來疾控檢測。

這裡說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一般女人如果確診,大部分都會通知自己的丈夫來檢測;但是如果確診的是男人,百分之九十的情況,他會選擇隱瞞。

我只是說這個現象,不做評價。

這個男人也是百分之九十中的一個。他表格里雖然填寫著未婚,但考慮到他的年紀,我們仍告知他,最好通知他的性夥伴來檢測一下。他想都沒想就否決了。

第一次跟他溝通,我們被掛了電話。但是按規定,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必須進行流調(流行病學調查)和定期隨訪。

於是第二天,我們又打了一個電話。同事換了一種說法,「我們這邊按照要求必須要到您家消毒,並且向您的家人普及一下防護知識。希望您能配合一下。」

當然,沒有這種規定,同事只是希望能儘可能多了解一些信息,畢竟這個人東拉西扯沒有幾句話是真實的。

這次他的態度依舊很強硬,「我跟你們說,你們別來!我爸媽都不知道!我就要結婚了!你們要是給我搞砸了,你們可等著吧!」

第二次溝通,依舊以被掛斷電話告終。

但令我最震驚的不是我們被威脅了,而是我聽說他要結婚了。

對於艾滋病人的絕對隱私保護,其實我到現在都是不支持的。

國家制定這項規定的初心是希望艾滋病病人可以免於被歧視,但卻也成了部分人危害他人、報復社會的籌碼。

艾滋病人是弱勢群體,但絕對隱私保護卻將健康人置於更弱勢的境地。這實在太可怕!

當然,我不否認一部分患病的人是可憐人。但是很多都是老鼠屎,他們禍禍的可不是一鍋粥那麼簡單。

後來的隨訪我沒參與,聽說他真的結婚了。

什麼時候人最無奈?大概就是這種時候,明明知道結局卻無法做任何事。

我曾問過,我們可不可以報警,前輩們給我的回答都支支吾吾,這裡面,有太多我們不能左右的事情了。

無奈的事情我們沒有力量去改變,但是,我們還是有一些辦法保護自己的。比如,在性生活中正確使用安全套,比如,重視婚前檢查。

另外,提醒一下大家,許多傳染性疾病,即便婚前檢查的時候查出來,只要患病一方要求保密,醫生也不能告知另一方。

所以,一定要求與對方交換婚檢報告。

故事三:賣孩子的艾滋病媽媽

最後這個故事,是我聽科室的前輩們說的。故事發生在這個世紀初,我們這邊婦女兒童醫院報了一例艾滋陽性病例,是一名艾滋媽媽。

這位媽媽其實是知情的,但由於當時醫療水平也有限,並沒有經過任何阻斷,就把孩子生了下來。孩子不出意外地中獎了。

後期,疾控人員在做流調的時候,發現這位艾滋媽媽是緬甸人,中文並不好,來到我們這是因為嫁給了我們當地一個村的村民。

這個村怎麼說呢,是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裡老少光棍有一堆,為數不多的已婚的多是這種情況,娶個外國新娘,或者用「買」更合適一些,只是為了傳宗接代。

單位里的前輩去家裡做隨訪的時候,見過這位樸實的農民。

典型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小麥膚色,笑起來憨憨的,臉上有很多溝壑。

家裡十分簡陋,簡陋到連張桌子都沒有,只有兩個破凳子,一坐上去還吱嘎地響。

對於他熱情遞上的,用大茶缸盛的井水,前輩們沒敢喝。

這件事情到這裡我覺得已經很悲哀了,結局卻比這更驚人。

緬甸媽媽把孩子生下來之後並沒有帶回家,也不進行治療,而是轉手賣給了外省的一個買家。

買家同樣很窮,無子,買這個孩子幾乎要傾家蕩產。

這是一個靠生孩子賣孩子為生的「媽媽」。

老農民倒是對來訪的前輩們不設防,只是說起這件事就很無奈——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們要生活下去,他們沒有錢。

賣一個孩子能有兩萬塊左右,這兩萬塊,對他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這位老農民顯然不了解艾滋病意味著什麼,前輩們提及讓他妻子接受治療並讓他也檢測的時候,他拒絕了,只是嘟囔著沒錢沒錢,沒錢治病,不賣孩子也活不下去。

前輩們知道這件事無法干預了,就走了。後來過了幾個月,打電話過去,那位老農民說,他的妻子已經回緬甸了。

對於這種說法,前輩們自然是不相信的,但是顧及老農民實在不願意說,也就沒有強迫。

一兩年之後,前輩們得知那個艾滋媽媽根本沒有走,非但沒有走,而且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大眼睛,很是可愛。

在這裡我想說明一下,其實現在母嬰傳播這條途徑還是相對可控的。

艾滋媽媽通過孕期的用藥,剖宮產分娩,嬰兒出生後用藥以及配合人工餵養,是可以進行阻斷的,也就是說,艾滋媽媽也完全有可能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

當然作為艾滋病患者來講,不生育是最明智的,可是如果要生育,就一定一定一定要進行阻斷,不能諱疾忌醫。

回到這件事上來,當前輩們再一次得知相關消息,聽到的就是艾滋媽媽的死訊了。

她們跟領導反映了這件事,聽說當時也聯合了公安部門,尋找過這幾個艾滋寶寶的下落,但是至今沒有音信。也許,都不在了吧。

貧窮可怕,愚昧比貧窮更可怕。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真的不像想像得那麼美好。

三、艾滋病的防治

令人唏噓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大環境如此,並非一朝一夕一己之力能改變得了。

作為普通人,一定要時刻有保護自己的意識,潔身自好。還有我上文提到過的,重視與正確使用防護措施。

如果有高危行為發生,24小時內,最遲72小時內,服用艾滋病阻斷葯,且需按時按量服用,很大幾率可以成功阻斷艾滋病感染。

當然,艾滋病毒是殺不死的,藥物只是控制病毒的擴散,隨著時間的推移,初始感染病毒的細胞會死掉,病毒就會從體內清除了。

阻斷藥物,通常可以去市級的疾控中心、傳染病醫院等專業機構購買。小的醫療機構可能不會配備相關藥物。

但是抗阻斷藥物並不是一種保障。它具有很強的副作用,而且阻斷幾率並不是百分之百,所以比起事後去補救,不如在事前就預防。

萬一真的感染了艾滋病毒,也不要過於悲觀,一定要早檢測,早治療。

雖然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仍然沒有能治癒艾滋病的藥物,但艾滋病病毒是可以控制的,積極配合治療,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生活質量,延長預期壽命。

內容來源:子魚ziyu 如若侵權請告知

新疆天同網路防艾宣傳


推薦閱讀:

蕭亞軒發聲了!那HIV感染者可以生小孩嗎?
獨生子得了艾滋,父母的感受?
為什麼入職體檢不檢查艾滋病?
中國疾控中心首度表態支持U=U丨持續檢測不到HIV病毒=沒有傳染性
艾滋病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TAG:HIV | 艾滋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