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榮格認知功能組的一些思路,以及對劣勢功能的建議。

思考的起點是在國外的一個網站上用谷歌機翻看了幾篇他們對認知功能組的看法,把我從Ni-Ne,Si-Se,Fi-Fe,Ti-Te,這樣的思路上拽了開來,解決了我之前的很多疑惑,同時也讓我重新對認知功能的起源產生了一些粗淺的猜想。

講的可能不是很好,文內包含大量我的主觀意見,務必理性看待,不要全盤無腦接收,這只是另一個角度下對認知功能的解讀。希望能引起讀者的一些思考。


簡言之,功能組的對立並非我一開始所想的那樣,而是按照從一個人的自我是以何種目的而進行感知和判斷信息的層面上衡量。比如:

第一組,本質感知組。Se-Ni。Se和Ni從邏輯上來講,本質上是同樣的目的下,實現方式不同的兩個極端。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感知眼前事物的全貌,事物的本質

Se通過五官去直接的感受,眼前事物的每一個細節都將被記錄下來,無論何時回想起這些事物,都彷彿身臨其境。甚至在一些Se的眼裡,所有事物的現實全貌就是其本質。

Ni則是通過將五官感受到的信息的【關鍵特徵合集—一種主觀的印象】在潛意識中抽象,抽象到極致之後,把這個主要特徵的抽象集合體,與自己的知識庫(或稱原型,可以理解為先前被抽象過的事物的匯總,用Ni使用者自己的語言、或者符號、或者圖像來進行編碼和保存)進行比對,之後得出的,是對當前用五官感受到的信息之「關鍵特徵合集」的總體認知,一種模糊的主觀印象,但不少Ni卻會堅信這是眼前事物的全貌及本質(客觀的說,此信息很可能失真,一方面只是提取了關鍵信息,不夠全面細緻,另一方面,用來解釋的方式是自身知識庫的對比,還需要進一步對這些印象進行再次解讀)


第二組,抽象感知組。Si-Ne。同樣,從邏輯上考察,這兩者是為了達到同樣目的,使用的兩種策略下的極端表現。目的都是為了用抽象的方式感知眼前的事物

Si通過把事物抽象化,變成使用者自身的語言、或者符號、或者圖像來進行編碼和保存,眼前事物的【具體細節】都會被嚴格抽象成各種自身的語言進行保存和展現,可以說是一種雖然被抽象化,但是卻詳實、連貫、具體的主觀印象

相對於於Ne只提取關鍵的、主要的特徵,Si會儘可能的把事物的具體細節都進行抽象編碼,要注意一點,因為只是信息的提取策略,與記憶力雖然相關,但並非所有Si使用者都能長久記憶各種細節,舉例說明:1.有時會對一些淡忘的事物持有莫名其妙的情感,這是由於記憶有誤導致的印象出錯。2.或者對新事物的排斥,原因是面對新事物時,針對新事物的部分細節,激發回憶起了不好的印象。記憶的詳細程度也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注意的點不同。

無論何時回想起這些事物,Si都能通過這一組組詳細的抽象信息,用使用者獨有的方式進行提取、倒推,用這些印象的集合體來組合畫面(因為只是主觀印象的重組,所以一是回憶時不會像Se那樣身臨其境,二是有時甚至在看眼前的事物時,都表現出像是在腦內用主觀印象在考察事物)

與之相對的Ne,則是通過提取事物的【關鍵特徵】,把這些關鍵特徵抽象後,與自己的知識庫進行比對,找出所有與之相關的可能性。因為粗暴提取記憶以及提取信息的特徵,導致很多極端的Ne使用者自稱敘事記憶很差,但不是因為他們記不住事情,而是他們比常人更需要一些觸發詞,給足了提示便能像Si那樣利用各種碎片化的抽象信息還願整段記憶。與其像說Ne使用者經常是在「舉一反三」,不如說是在「以物釋物」或者「以事解事」。


第三組,共識判斷組。Ti-Fe。原諒我暫時還沒想出更好的縮略詞,先讓我嘗試解釋這兩者在邏輯上為何是同一種目的的兩種極端表達。從兩者的底線來看,Ti所堅持的,是個人的主觀邏輯基礎,認為這些邏輯的概念定義應該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最基礎認知;Fe所看重的,是其身邊所有人都能認可的一套公共價值觀,公用的情感底線,希望每個人都能遵守它,認為這些共識應該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基礎認知。

從遇到困難時的心態不同來看,Ti和Fe分別是這麼想的:「我該怎麼想才能想通這件事?我該如何溝通才能解決矛盾呢?」。兩者行為背後的核心,從社交的角度看,可以說所有人從本質上來講都是相同的,社交時產生的矛盾都只是因為溝通方法不當。Ti希望通過自己改變對外的做法,去適應他人;Fe通過把一套能適用於所有人的公共價值觀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從而達到適應他人或約束要求他人的目的。

現在從具體的使用方式上來講講我對這兩者的認識。Ti作為主觀的思維邏輯,在判斷和處理信息時,會審視所有區域,把符合自己先驗認知的事物保留,把不符合自己先驗認知的事物進行排除。通過這種行為,在內心組建一條嚴絲合縫的自洽邏輯。(注意,在審查信息時,極度的主觀,可能會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沒能力分辨信息是否符合客觀邏輯的部分使用者,這些人的內心世界僅僅能保證滿足其自己,儘管表面上看有他自己的邏輯,卻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

Fe除了會把公共的價值觀體系納入自己的思考體系外,更多體現在與他人社交時,在滿足公共情感需求的前提下做事。這裡有一點很重要,有些極端的Fe使用者,在考慮社交問題時,是嚴格按照公共的信息來思考的,也就是說,可能有時候會以「大善」的名義,忽視某些個體的利益,做出符合公眾利益卻會傷害部分個人的行為(包括其自身)。因為這種對外部世界的「侵略性」,導致Fe和Te成為MBTI中的「J」維度形成的主要原因,這兩者在生活中體現的越明顯,J維度就越明顯。


第四組,價值判斷組。Fi-Te。同樣,希望你們能有更好的縮略詞,從我對這兩者的解讀里自行總結。從底線上看,Fi堅持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觀,認為人們應該尊重彼此的價值觀;Te則是客觀事物的邏輯,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客觀的邏輯而忽視個人的價值觀。

在遇到麻煩時,Fi和Te分別是這麼想的:「我想要什麼,我怎麼能得到它?」兩者行為背後的核心,從社交的角度上來看,可以說所有人從本質上是不同的,需要依靠某種特定的客觀規範作為準則才能進行溝通。Fi通過調整自己的行為去適應外界的客觀邏輯而進行社交;Te則用這些外部世界的客觀邏輯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與他人溝通、或約束他人。

再從具體的使用方式上說說我對這兩者的認識。Fi作為主觀的情感,在判斷和處理信息時,一樣會掃視所有區域,把符合自己先驗情感的事物保留,把不符合自己先驗情感的事物排除。通過這種行為,在內心組建一個溫暖的、理想化的個人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處於抑鬱或者是失落之類情緒下的人,會在MBTI測試中測成INFP的原因,這些人很容易無視客觀現實和各種邏輯,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遨遊,與世隔絕。)

Te因為其思維的特性,不光體現在對待他人時,會尊重客觀的邏輯,還會把客觀邏輯作為自己思維的基石。這樣導致的一個問題是,有些Te使用者會極端的按照客觀規律行事,無視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的情感需求,有時與強迫癥狀配合在一起,可能會有極端的控制欲和染上各種各樣莫名其妙的怪癖。所以,因為這種對外部世界的「侵略性」,Te和Fe形成了MBTI中的「J」維度,Te在生活中體現的越明顯,J維度就越明顯。


順便貼一下我思考來源的網站,用的是谷歌機翻,所以很多沒法理解的部分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而且那邊有一些會員限定的文檔我沒去查看。有興趣的可以去看。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earch Labs?

www.idrlabs.com圖標


最後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玄學區域,根據我自己的想法來理解現有MBTI的一些理論現狀。

先是畫了一張圖來查看這些維度。

如圖,最中間是人的自我意識。周圍是各個功能的維度,最外端四條線的頂端是外向的功能,在圓的範圍內則都是內向的功能。

假設圓的半徑是1,代表了一個功能的基礎長度,目前MBTI的規則是以一個相對的功能為一組的,也就是說每個類型在橫向或者豎向的那條線上,必須是三個單位,三個單位剛好是我上文所說的一組對立的功能。就我目前的理解,一個人的自我不可能像圖上那樣,形成一個Fi-Ti-Ni-Si的自閉圈。如果要把其中一類功能放在某一點上的話,必須要有另外一個對立的功能來平衡。用Fi的必須用Te去平衡,用Ni的必須用Se去平衡,這樣類推。

那麼舉例,體現在具體某個類型上,INFP Fi Ne Si Te。如下圖

隨便塗了一張,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自我意識,或者說是意識的注意力(區別於察覺不到的潛意識)是有限的,有限的注意力往往只被集中在某些能力上。當一個人的注意力放在某些功能上時,相對的另外一個區域的功能就會被壓榨,或者說是意識不到,進入了潛意識的領域。就像是圖中的綠色部分,以Fi+Ne+Si為主要部分,Te的區域便少的可憐。

於是,我認為。對於INFP來說,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儘可能擴大自己的意識領域,在保證Fi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拓展Te在意識內的區域,盡量少把Te丟進潛意識中。這樣有助於自身的掌控力。

這個道理推廣到所有類型都是一樣的。希望能對那些想要提升自己卻不知從何下手的人有所幫助:先去搞清楚自己的主要認知功能,然後自審哪一部分的認知功能有所不足,接著去發掘自己的潛力,提升自己。


推薦閱讀:

輝夜大小姐有點太多了,非傲慢。9w8INTP戀愛關係幾個需要關注的點
對九型人格和MBTI之間的初步看法(二)
小紅氣質Ne的成熟與不成熟
infj身上什麼特質會吸引intp?
不成熟的ENTJ是怎樣的?

TAG: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MBTI) | INTP | 榮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