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陳舜臣把宋太祖列為中國最佳皇帝?

宋朝是中國最文明最有活力的一代嗎?


謝邀。宋代君主的專制權力不像漢唐明清等中國其它統一王朝的君主那麼強大,君主不能隨意制裁大臣,朝廷大政往往交給士大夫們共議,這很像日本將軍大名們搞的家老共議。所以宋太祖贏得日本歷史學家喜愛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正是因為宋代君主的軟弱,導致政權被士大夫們所把持,但是這些士大夫們照樣因循苟且,好大喜功,黨同伐異。可以說皇帝、外戚、宦官所有的毛病,他們照樣一樣不缺。

宋朝雖然在商業科技上比較發達,對待百姓官吏等各階層也都比較仁厚,可以說實行的是一種小心翼翼討好民眾的政策。但是也造成國勢積弱不振,對外戰爭屢戰屢敗,最終才有了靖康之恥。所以是選擇一個寬厚但卻軟弱的君主,被夷狄欺負;還是一個強大但卻專制的君主,被自己人欺負,這還真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


謝邀

宋代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淡淡的,似乎總是沒有那些起伏,沒有那些令你驚喜狂喜的大時代的成就感,她很細緻,整個社會都注入了最徹底的士大夫的精神。文人們以吟詩作畫習字為樂趣,弈棋著述,這個時代總是給我一小的感覺, 不論是從國土面積還是其他的方面,淡淡的,文化在這個時代昌盛,這是真正的文人墨客主宰的時代。講學之風大盛,民間的說唱藝術也極為發達,市鎮里的集市.

宋代的淡表現在繪畫上,風俗畫逐漸興起並成為重要門類,山水寫意重在得其情趣,很淡,追求一種單一的趣味,連宋人最喜歡的瓷器,顏色也是很清淡的。大多是青色,灰褐色,沒有明清時的大紅色,整個色調都是很清新,沒有一絲俗氣,這似乎也是整個宋代的文化精神與心靈空間的一種寫照。於歷史事件來看,似乎總是以極其平淡的方式結束,武將們登台的機遇似乎並不少,但似乎冥冥之中註定好了這300多年都是文人的黃金時代,一切靜靜地流逝,宋代似乎離現在已很遠了,烽煙也已經消散,但那些宋詞,那些瓷器,那些寺廟,那些海船,都在印證著一個淡雅而有無窮韻味的王朝,不是嗎?雖淡而有味。


對於那些日本人的一些看法,我向來不敢苟同。

人人都稱頌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動一兵一卒,手不血刃地解除了帝國的內部隱患,將那些和他一起發動兵變的武將撤走了手中的實權。趙匡胤曾對身邊的趙普說過:「一百個文官即使都變成了貪官,也沒有一個武將謀反造成的危害大啊」。而此時的宋朝還尚未解除外患——契丹,趙匡胤就急於收回武將的兵權,只求皇位穩固,並且建立的一系列制度都使得宋朝的軍事力量根本根本不堪一擊。300餘年的重文抑武,使得宋朝積弱已久,與外族交戰,常常潰不成軍。

但是不得不說在這種制度下,宋朝的文化,技術經濟都十分地發達,大家都願意從文,處處營造出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即使南宋亡國之際亦是如此。即使在亡國之際,人們也不願意拿起手中的武器反抗,一是不想,二是軍事積弱已久,沒有能力與外族對抗,只願意活在歌舞昇平的假象中。正所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再繁華的生活,再發達的文化也必須要有軍事力量作為後盾!

但是也會有人說,既然這套制度不好,怎麼照樣在趙匡胤手中玩得轉。其實可以看看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來保障國家的運行,但他的那套制度也只有他這種猛人才受得了,所以他的後代不堪重負建立了內閣、司禮監。由此,我們可以說制度能否玩得轉,還得看人。

最後,我認為宋太祖趙匡胤是個仁慈的好皇帝,在他的統治下百姓安養生息,發展文化經濟。但是,他缺乏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見識,或許他知道但是為了鞏固皇權他依舊如此,無英主之雄略。

宋太祖趙匡胤是中國最佳皇帝實在言過其實。

對此可參考明代陳邦瞻的評論:「然當時務強主勢,矯枉過正,兵材盡聚京師,藩籬日削,故主勢強而國勢反弱矣,以不可謂非其遺孽矣。」


如果將宋太祖列為中國最佳皇帝,那讓唐太宗情何以堪。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覺得說得很對,所以在這裡提一下。

不要以為流放就相當於遊山玩水,要想一下當時的社會條件和歷史條件。蘇東坡沒錯是去了海南島,但當時的海南島會和現在的一樣嗎?鐵路不通之前去海南島還得坐一段時間的船,這裡的船是現代大船。更何況宋朝根本沒有長途汽車和高速公路。流放就是每天讓你坐在馬車上去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而且還不知路程,路上還不知道會不會碰上什麼疾病,瘟疫,饑荒,盜賊,也是很折磨人的,蘇東坡似乎是沒去到海南就等到朝廷召回,但他也因病回不去了。

當然,比起動不動就庭杖,車裂,凌遲,至少流放還是先把小命保住了


其實宋和晉是一樣的,因為得位不正,無法對士族進行清理或大規模改造,所以政權表現的極其羸弱


推薦閱讀:

他們靠假疫苗大發橫財,真正的疫苗英雄卻無人問津
比《延禧攻略》更甜,真實歷史的乾隆究竟多愛富察皇后?
宋朝最大笑柄,時刻不忘給自己加戲,卻道出一段心酸歷史!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宋朝 | 中國古代歷史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