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寫PPT的方式和方法
一、孔子
正名
中國禮制思想中關於名實關係的一個原則,最早由孔子提出。在孔子看來,他所生活的春秋時代是一個「禮崩樂壞」、「邪說暴行」不斷發生的大亂時代。為了有一個秩序良好的社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正名。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至於正名的具體內容,就是他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就是說,「實」應當與「名」為它所規定的含義相符合。在社會關係中,每個名都含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君、臣、父、子都是這樣的名,負有這些名的人都必須相應地履行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孔子的「正名」思想還具有一定的認識論和邏輯學意義,他第一次提出了事物的名稱、概念和實際事物應當相符的觀點。
忠恕
春秋孔子倫理思想的重要範疇。《論語?里仁》載曾子語:「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南宋朱熹註:「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而已矣者,竭盡而無餘之辭也。」(《論語集注》)孔子認為,「忠」、「恕」相通而有別。「忠」要求積極為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恕」要求推己及人。《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即「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公冶長》)。孔子又稱為「能近取譬」(《論語?雍也》)。由人同此心此心出發,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施於己而不欲」,推知人亦不欲,故「亦勿施於人」。同樣,我之所欲,推知人亦所欲,故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忠恕是實行「仁」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即「為仁之方」。為後儒繼承,成為儒家倫理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從大眾汽車公司學習PPT製作06
※【每日一擼--Day70】雙重曝光效果在PPT中的製作分析
※怎樣把手上的PPT做出價值幾百甚至幾千一頁的幻燈片效果 ?
※如何讓你的PPT看起來就很貴?試試這個土豪金字效!
※這些不為人知的PPT圖片處理技巧,輕鬆幫你做出高質量的幻燈片!
TAG: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