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不是說明我們的文字還需要繼續發展?


不謝邀。

語言和文字都分不清就別問這種問題了。題主的問題本質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這和語言科學本身沒有關係和文化有關。

每一種語言都可以形成表達曖昧模糊的形式。然後事實上會有某種語言(A)的理解起來比另一種語言(B)更清晰、簡練,這個時候也是可以依照B的邏輯結構重組A,表達的意義基本出入不大但讀者會覺得哪裡怪怪的,這就是文化衝突。


謝邀。

文字和語言的目的都是要達意,傳遞思想、意義是核心。但是文字語言不是萬能的,為什麼上課還要輔以圖片、聲音甚至影片呢?為什麼還要親身實踐加深理解呢?因為即便文字語言發展到頂峰,很多情況還是說不清的。

還有,人的領悟能力跟境界是直接相關的,傳統上很強調修身,就是這個原因。當然現代意識強調的是技術,似乎表面的努力與知識的堆積可以搞定很多事情,或者說經驗的積累很重要。這樣看來,即便文字語言可以達意,接收者的理解能力達不到也不行。

文字語言當然「百尺竿頭,更進一尺」是對的,但是難的,看看孔子的論語,看看李杜的詩,後代有幾人可以超越?


理解性誤讀不可避免


運用文字好比開山鑿路,而登頂之後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就是言說之外了。


謝邀。

不知道題主是否記得白居易的「此時無聲勝有聲」?或者是陶淵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只能說留白也是一種藝術。

現在切入正題,我沒文化就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吧。假如,我在公共場合說了冒犯長輩的話,並且就這個話題想繼續說點什麼,而我媽媽在一旁想阻止我,這時候她拍拍我示意我停下比較合適,還是直接大聲說「XX你不能這麼說難道你對XX有意見嗎」更合適?誠然這兩種方式我都能領悟她的意思,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但前者給大家都留了面子,後一種則是使我尷尬的同時也使那個長輩尷尬,這也算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另外,不是說所有的交流都是用發聲解決的,肢體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情境下當人們不便發聲或是書寫傳遞時,完全可以用肢體動作以及神情表達。


就像你喜歡的女生冬天穿著厚厚的衣服,而你只想看她夏天穿著體恤衫。


推薦閱讀:

OCR圖片文字識別與SDK開發包
關於「青」的含義
你見過的最沒有道理的一句話是什麼?
這些與酒有關的絕美句子,讓我在文字里大醉一場...
文字代碼及屬性

TAG:語言 | 語言學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