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羽毛球擊球技巧之手指發力續篇

無意間看到一個大神的反手教學視頻,突然意識到一個被大多人忽略的一個握拍以及發力的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是對《握拍法》和《手指法》的補充。

一、基礎握拍及發力

在《擊球技巧》開篇時就講過握拍和手指發力,為了更好的理解進階的方法,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先要回顧一下之前的內容。

1)多種握拍不離其一

大多情況下會有三種握拍方式指握、虎口握、拳握,分別用於小球和殺球。

雖然看上去握拍有很多種,但實際上這些不同的握拍方式都擊球瞬間變化形態而在常態下一般只有一種相對標準的基礎握拍方式。

從初學開始大多教學都是講虎口對著斜邊,而實際上,基礎握拍是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抵住拍柄的兩個寬面,挾住拍柄,後三指自然握拍就可以了。如果你覺得那樣的發力不夠牢靠,甚至可以加上中指幫助捏住拍柄

當然很多業餘愛好者甚至包括職業選手在內,為了發力便捷也會長時間採用拳握方式握拍,其目的也是為了抓住拍柄,我想挾住球拍或許才是握拍的真正意義。

2)手指發力控制反彈

在《手指法》一文中講過的手指發力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手指扣壓發力,分別用拇指和食指頂壓或者扣壓拍柄以抵消擊球時的反彈力,保證力量的傳遞,這種手指發力,通常揮拍幅度較大,偏向的可能性也較小,只需要頂住拍柄就可以,常用於較大的擊球發力。

二是手指捻轉發力,是在扣壓發力基礎上的升級,這類手指發力通常揮拍幅度較小,需要手指有更好的控制能力,還需要幫助拍面旋轉增加擊球發力,常用於快速的小發力。

更多握拍及發力教學,請參閱前文!

二、特殊握拍及發力

擊球的線路主要取決於屈體和擺臂的方向,而手指的作用既可以在發力時通過挾住拍柄控制拍面的穩定性,以防止在擊球瞬間的反彈力改變擊球線路,又可以在一些假動作技術中,通過瞬間發力改變擊球方向

手指在基礎握拍發力時,不管是扣壓還是捻轉,都是以單側為受力點,擊球面一側為支點的手指發力形態,或者說是拇指和食指在相對的位置夾住拍柄

受到肘腕關節的活動限制,在幾個特定的區域,這種對側發力會變的非常困難,比如正手網前球和反手後場球。

1)挾式握拍

在這些特定的條件下,就需要另一種變化而來的握拍方式和發力形式,與基礎握拍不同的是,這種握拍方式,拇指和食指不再是相對作用的關係,而是作用在同一個方向,為了與鉗式握拍有所區分,姑且稱為挾式握拍

2)挾式發力

一般的手指發力食指與拇指在寬面相對發力(食指扣壓拇指支撐、拇指頂壓食指支撐),而挾式發力是需要同時鉗住拍柄協同發力,並以手掌作為支撐,以保障拍柄的穩定性。

正手發力時拇指後端和食指後端分別抵住寬面兩側的斜邊,同時扣壓發力;

反手發力時,拇指前端和食指前段分別抵住寬面兩側的斜邊,同時扣壓發力;

當然也可以用拇指抵住窄面,通過與食指三個指節的共同作用挾住拍柄,同樣也能保證拍柄的穩定性,這種握拍更像是蒼蠅拍,對拍面的控制稍差,發力上或許稍遜於前兩種方式,好處在於正反拍都可以發力,也更有利於變線。

3)引拍揮拍

正手後場揮拍時,手臂一般是高舉高打,拍面可以內旋180度,有些技術還需要往前送肩或者送拍面。

而在反手後場和正手網前時手臂大多處於平伸(向前或者向身側)的狀態,因此拍面無法旋轉太多角度,過度轉向反而會受到關節的限制降低揮拍的速度,影響最終的擊球效果,所以擊球時只要將拍面轉正即可

正手前場的揮拍正好是反手後場的引拍

反手後場的揮拍正好是正手前場的引拍

三、兩種握拍體系

題外話,從理論上來說,拳握和指握算是兩種不同的發力體系,拳握髮力是以後三指(或四指)為主的發力,力矩大,發力也更大,但控制性較差,如:拳握和虎口握。

指握髮力是以拇指和食指為主的發力,力矩短,控制性較好,但發力相對小,對手感要求也比較高,如:指握和挾式握拍。

在初學時一般會以某個系統為基礎建立自己的發力方式,而在實戰時這兩種體系是不可分割的,拳握時需要拇指輔助發力和控制,指握時需要後三指輔助支撐和增加力度。

綜上所述,挾式握拍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變化,拇指和食指共同在發力側作用控制拍面,揮拍時切忌將拍面過度旋轉;

同時不要過於糾結手指的位置,應當是以挾住拍柄穩住球拍為目的,在掌握基礎握拍的條件下,根據自身條件找到最舒服的發力方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只要是中國厲害的體育項目總有人說該項目應該取消?
如何評價羽毛球 2018 年中國公開賽(福州)女單項目陳雨菲以 2:0 的成績戰勝奧原希望奪冠?
如何比照視頻學習一個動作?
羽毛球怎樣發球?
「羽翎軍精剪版」羽毛球史必看:四大天王對決之陶菲克VS林丹

TAG:羽毛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