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和時間哪個更重要?

我猶豫著寫下這個題目,怕有的同學覺得超綱了。

什麼?注意力不就是時間嗎?龔老師你這個問題不科學啊!

童鞋,等一等,難道你沒聽說過「心不在焉」,難道沒聽說「身在曹營心在漢」,難道沒聽說一心二用、漫不經心、魂不守舍、六神無主、左顧右盼、心猿意馬……

Stop!咱們不是中國成語大會。差不多就得了。

你還覺得時間和注意力是相等的嗎?其實不是噠,時間不等於注意力。注意力是時間王冠上的寶石,是時間花朵中的花蕊。表面上我們用時間來做事、來成事,但其實我們動用的是注意力。

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在其著作中指出,信息時代,信息資源的極大豐富將導致注意力稀缺。按照經濟學理論,促進信息消費則需最大化利用稀缺的注意力資源。

今天,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導致信息過載、注意力稀缺的時代,在廣告商搜腸刮肚、千方百計想吸引你注意力的時代,在媒體和各種app居心叵測通過各種精確的上癮和誘導設計收割你的注意力轉化成商業價值的時代,你自己卻從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注意力是一種寶貴的稀缺資源?

要千方百計保護好自己的注意力,這是一場鬥爭。

注意力的一個重要特徵是有限性。

「有限注意力」最早是由丹尼爾·卡尼曼在1973年提出的,指的是個體在處理信息或執行多任務時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注意力變成認知過程中的一種稀缺資源,個體在面臨多信息或多任務時必須分配其有限的注意力,從而對某一事件投入更多的關注,勢必意味著在另一個事件上關注力的下降。

就像我們在使用電腦時,無論多麼高的配置,如果沒有節制地開啟多線程處理任務,電腦「速度還是會變慢,甚至崩潰死機」。

那麼,現在集中我們的注意力,接受一個價值排序:注意力比時間重要。

這個答案意味著,很多時候,我們應該犧牲時間來賺取注意力或減少注意力的支出。

舉個例子,比如父母怕小孩走失,花時間來訓練孩子應對突發情況;比如花時間做好防火防盜;比如每天花時間好好陪伴妻子、老公或戀人,免得兩人吵架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這是李笑來的做法);比如凡事做好第二套預案,比如每天花5分鐘整理自己的空間和文件,比如定期給自己的文檔資料備份;比如花時間來自我規劃,花時間來整理思緒……這種防患未然和讓自己更為有序化的時間支出,都有利於減少將來自己在注意力上的支出。龔老師對此有一個界定:凡是花時間可以讓自己日後免於心緒不寧、心情不安、上躥下跳,都是在以時間賺取注意力。

明確注意力的寶貴价值,做到有效保護自己注意力,就應該謹慎對待社交生活,避免無意義的注意力耗費。說到這個,我想起孔夫子,老人家雖然講文質彬彬、講溫良恭儉讓、講有教無類,但是也決絕地訓誡大家:無友不如己者。不要與那些跟自己不是一路人的人廝混。孔子有可能收二逼當學生(其實,他的三千弟子裡頭肯定少不了二貨),但是絕對不會跟二逼當朋友。

我們以後還會講另一個價值序列:時間>金錢。因而對於最重要的三項個人資產而言,完整的價值排序是:注意力>時間>金錢。這個序列告訴我們:應該用金錢的支出來賺取時間,應該用時間的支出來賺取注意力。

於是,對很多戀人來說,對方捨得在你身上花錢,並不一定是愛你的表現,可能只不過是在用最不值錢的資產來打發你;對於戀愛中的龔老師來說,最好處的女朋友,是索取金錢的,最難纏的女朋友,是要注意力的,這是最要命的。當然前提是龔老師要有一個女朋友。

注意力要成塊使用才有價值。所以類似番茄工作法之類的微觀時間管理方法是有價值的。但這篇文章並不側重講提升注意力的小技巧,而是著眼於戰略技巧。

樹立注意力第一的觀念,要做到四條:

不沉湎於未來的幻想,不沉湎於垃圾信息,不沉湎於垃圾情緒,跟垃圾人保持距離。

話不多說,珍惜注意力這個花中之蕊,不要像周華健那樣悲鳴:

花的心藏在蕊中 空把花期都錯過……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孩子的「注意力缺失」?
注意機制的深入探究
白天無法集中精力,晚上又困,,怎麼能提起精神來學習呢??
我的孩子為什麼上課老是注意力不集中?老師多次反映!
【親子教育】孩子身心發育不健全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家長知道嗎?

TAG:專註力 | 注意力 | 集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