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十大武功中代價最大的!

1747年至1749年,即乾隆十二年,清軍初征大金川,彈壓進犯周邊土司的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在初期損兵折將的情況下,派出傅恆並起用老將岳鍾琪出征,改變戰術後局勢得已扭轉,終於迫使莎羅奔投降。雖然莎羅奔的實力並未遭受太大損失,川西還是平靜了一段時間,平靜過後就是更大的風暴來臨。

20多年後,到了1772年,大小金川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劇烈,彼此之間攻伐已經嚴重影響到地區的穩定。如果一方吞掉另一方,勢必對清朝在川西,甚至西南地區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

乾隆決定第二次出征金川,本來互毆的大小金川卻聯合起來對付清朝。這次的出征打得非常艱難,耗費了5年多的時間,花費約六千多萬兩白銀,先後投入數十萬兵力,可以說是乾隆的十大武功裡面付出代價最大的戰爭。

清軍兵分兩路進發,北路軍由溫福率領從汶川出,溯河谷而行至小金川上游。南路軍由桂林率領從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市)出,溯金湯河北上至小金川南。小金川以割地向大金川求援,大小金川聯合起來懟清軍。南路軍桂林兵敗,副將戰死。乾隆遂派阿桂代替桂林,繼續征伐大小金川。

北路溫福軍倒是有些收穫,俘虜了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的父親澤旺,即小金川的老土司。第二年,阿桂軍、溫福軍合攻噶爾崖(今四川金川安寧)受阻。清軍被襲營,提督董天弼、定邊大將軍溫福戰死,清軍大敗,攻克的小金川之地盡數丟失,回到原點。

乾隆又派健銳營、火器營等精兵五千入川助戰。以阿桂為定西將軍,明亮、豐伸額為副將,兵分三路攻克小金川。能順利攻下小金川,被派來助戰的健銳營和火器營功不可沒。金川每家都有一座碉樓,更不用說險要隘口了。這些碉樓用巨大的石頭壘成,高達到15米,下寬上窄,裡面分層,每層都有射擊孔,易守難攻。而且碉樓之間還可以互相掩護,組成碉樓群,形成犄角之勢,要想攻克真的很難。清軍第一次平定大金川的時候,就吃了碉樓的大虧,傷亡慘重。

健銳營的全名是「健銳雲梯營」,是乾隆為了對付大小金川的碉樓而專門設的千人「特種部隊」。乾隆為此還特地從金川召了些工匠進京,在京城西山香山腳下的訓練基地仿造了一些碉樓,訓練健銳營將士的攀爬奪堡能力。香山至今還有部分當時建造的碉樓存在,相當地堅固。

1774年,清軍兵分三路,阿桂、豐伸額、明亮分別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展開進攻,圍攻大金川,逼至勒烏圍(大金川土司官寨)。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毒死僧格桑請降,清廷不受。這次是乾隆是鐵了心的要把大小金川的土司給做掉,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索諾木在勒烏圍被攻破後逃往噶爾崖。

清軍遂一路向噶爾崖攻去,連克千餘座碉樓,將噶爾崖徹底圍困,大炮日夜不停進行轟擊,索諾木見大勢已去,遂投降。至此,歷時近5年的大小金川戰事結束,大小金川的土司被廢除,清廷在此設縣加強統治。

大小金川之戰,土司所有的兵力加起來不過三五萬人,而清朝前後派出總兵力數十萬人,花了數千萬兩白銀,還打了5年才打贏。這和我們對清初清軍戰力強悍的認知不符,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碉樓易守難攻,清軍缺乏攻堅重武器

大小金川的碉樓群確實易守難攻,而且數量眾多,尤其對初期缺乏重型火炮支持的清軍來說。

碉樓前文已經介紹過了,都是巨大的石塊建成,非常堅固。那時的火炮炮彈大都是實心的鐵蛋,一般的噸位不夠的火炮轟在碉樓上面,根本不會對其造成破壞。

據記載,剛開始清軍用的未經改良的小炮,打在碉樓上基本上沒什麼反應。後來經過不斷改良、噸位不斷加大的火炮,如重達五六百斤的劈山炮,要三十門一起集中轟擊才能擊毀一個碉樓。

關鍵是大小金川的碉樓實在是太多了,據相關數據顯示,被清軍摧毀的碉樓多達三千多座。

二、環境惡劣,後勤補給困難

自然環境惡劣,山地地形對清軍的行動和後勤補給造成困難。大小金川是如今四川西北部阿壩州的金川縣和小金縣,它們二者的得名都是因為境內的河流---大、小金川河。大小金川河是大渡河上游的支流,「萬山叢矗,中河洶溪」。

大小金川位於川西高原的大雪山脈和邛崍山脈,大小金川的環境差不多可以用深山老林來形容,這對清軍的行動造成很大的不便。清軍的後勤基地在成都,要跋山涉水把物資運送到二三百公里外的大小金川前線,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那些大炮等重武器。後來,清軍把兵工廠直接搬到前方,情況才有好轉。


推薦閱讀:

蘇軍在阿富汗戰例節選12-在突襲中清剿巴米揚及外圍城鎮
中越戰爭全景記錄
蘇軍在阿富汗戰例節選11-在庫納省阻擊和消滅游擊隊
日本開拓團遺孤:侵略戰爭下的受害者
北京很惱火:中國無法迴避這場戰爭的洗禮

TAG:清朝 | 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