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牆頭草」:魯迅生前她自稱學生,魯迅死後她成「罵魯第一人」!

魯迅,作為中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素來以文筆犀利著稱。熟悉魯迅的人都知道,他在文章里罵過不少人,同時也被不少人罵過。但罵魯迅罵得最凶的人,並不是魯迅曾經罵過的人,而是一位在魯迅生前對其恭敬有加的女作家。值得注意的是:魯迅生前,該女作家還一直以「魯迅學生」自居。

這位女作家,正是民國時期,與冰心等並稱為「中國五大女作家」之一的才女蘇雪林。她「罵魯迅」與一般人罵魯迅截然不同,可以說,在某種意義上,她將「罵魯迅」作為了後半生的事業,不,應該是終生事業。因為她罵魯迅,一直罵到自己死。對了,這個蘇雪林,活了102歲!

蘇雪林的「罵魯」大業是從1936年,即魯迅死的那年開始的。在此之前,蘇雪林對魯迅完全是另一副面孔:

1928年,蘇雪林第一本散文集《綠天》出版後,蘇雪林特意贈了一本給魯迅,這本書的扉頁上,蘇雪林用娟秀的字體寫道:「魯迅先生教正學生蘇雪林謹贈。7,4,1928」。

魯迅

在贈書上謙稱「學生」,可以想見,當時的蘇雪林對於魯迅很是敬重。6年後,蘇雪林在《國聞周報》上發表《<阿q正傳>及魯迅創作的藝術》一文,對魯迅的《阿q正傳》等小說創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還說:「誰都知道魯迅是新文學界的老資格,過去十年內曾執過文壇牛耳……」蘇雪林認為:「魯迅的小說創作並不多,《吶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時代到於今的收穫。兩本,僅僅的兩本,但已經使他在將來的中國文學史上佔到永久的地位了。」

言辭間,滿滿都是蘇雪林對魯迅的讚譽,尤其那句「魯迅作品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應該算得上:給魯迅戴「高帽」了。

然而,1936年10月,魯迅病逝後,當世人高喊著「魯迅先生精神不死」時,蘇雪林卻高高舉起了「反魯」大旗。她先是給蔡元培寫信,阻止其擔任魯迅治喪委員會的成員。隨後,就在魯迅先生屍骨未寒之際,蘇雪林執筆寫下的長達四千言的《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就被公開發表了。

在這篇長文中,蘇雪林這樣描述魯迅:「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

蘇雪林

不僅如此,對於魯迅先生作品的評價,蘇雪林也有了180度大轉彎。蘇雪林稱魯迅的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蘇雪林還稱,「魯迅病態心理將於青年心靈發生不良之影響也,」、「魯迅矛盾之人格不足為國人法也」,「是一個刻毒殘酷的刀筆吏,陰險無比,人格卑污又無恥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眥必報」。她甚至還攻擊魯迅的雜文「文筆尖酸刻薄,無以倫比」,「含血噴人,無所不用其極」。


蘇雪林這一番謾罵下來,生前與魯迅有過過節的胡適都聽不下去了。胡適覺得她的論調不厚道,有失公允缺乏風度,於是對她進行了委婉的規勸和批評,但對於外界及恩師胡適的聲音,蘇雪林一概選擇了「不予理會」。

在《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發表後的第二天,她又寫了《理水和出關》,對魯迅進行冷嘲熱諷。又過了四天,即11月18日,她寫了《與胡適之先生論當前文化動態書》繼續罵魯迅。

從蘇雪林高產的「罵魯文」可以看出,為了罵魯迅,她甚至已經達到了不眠不休、廢寢忘食的境界。

別急,這還只是蘇雪林「罵魯」事業的開端,從1936年秋末至1937年春,蘇雪林連續寫了多篇文章《說妒》、《富貴神仙》、《論偶像》、《論誣衊》、《論是非》、《過去文壇病態的檢討》、《論魯迅的雜感文》等,其內容均是正對魯迅而作,從形式到內容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蘇雪林大頭照

解放後,國民黨到達台灣後,由於國共兩黨處於敵對狀態,為討好國民黨當局,蘇雪林對魯迅的態度更是變本加厲。這期間,蘇雪林很忙,她不停地撰文先後寫了《對戰鬥文藝的我見》、《琵琶鮑魚之成神者--魯迅》、《新文壇四十年》、《魯迅傳論》等,不用說,目的依舊還是那一個:罵魯迅。

在蘇雪林的筆下,魯迅變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小人,魯迅對貧困青年作家肖軍、肖紅、葉紫等的經濟援助,在蘇雪林的筆下,竟也被描述成「用小恩小惠籠絡人心」。

這種過激的言論正好迎合了蔣介石當時的政治需要,因此,蘇雪林的罵魯文在台灣的各種報刊媒體,大行其道。後來,來勁了的蘇雪林還將自己的「反魯」文結集出版,名字直接就叫《我論魯迅》。

蘇雪林作品

這部書出版後,蘇雪林竟稱:「這持續半生的『反魯』事業,……以後我不高興再理會了」,全然一副不把魯迅放在眼裡的架勢。


一個女學生,不惜用半生去罵老師,而且還是如此大張旗鼓地罵。這種種詭異背後,不得不讓世人生疑:二人究竟有何過節?

有人說是蘇雪林暗戀魯迅不成,最後轉而生恨,於是因「愛恨情仇」而罵魯迅。相關專家則說:是因為魯迅生前曾怠慢過蘇雪林,於是,蘇雪林在魯迅死後,用「謾罵」的方式報復魯迅。

專家所說的「怠慢」,發生於1928年。

當時,蘇雪林正因《綠天》成功受到大家熱捧,在一次宴會上,作為前輩、老師的魯迅碰到了蘇雪林。蘇雪林很熱情地打招呼,並伸出了手,但魯迅不知是沒看見還是故意怠慢,竟只象徵性地點了點頭,然後就沒再理會了。當著眾人的面,蘇雪林懸在半空的手只得尷尬收回。專家認為,正是當時魯迅的態度深深刺痛敏感的蘇雪林,導致其對魯迅一直懷恨在心,所以才有了後面的「罵魯」。

但事情既然發生在1928年,蘇雪林為何會等到魯迅死後才罵呢?專家的解釋是,魯迅文筆口才過於犀利,蘇雪林懼怕魯迅的文筆,於是只得眼巴巴等到魯迅死後才罵。

魯迅(右一)

但我個人認為,除了這兩種可能之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蘇雪林的兩個老師都是「反魯派」。我們知道,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無疑是身邊親近之人,蘇雪林1919年考入北京女師大後,曾師從周作人,學習西洋文學概論。從史料來看,兩人關係一直不錯,蘇雪林也深受周作人影響。而周作人,不是別人,正是後期與魯迅決裂的魯迅胞弟。

不巧的是,蘇雪林的另一位老師,也是與魯迅有過節之人,他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大文豪胡適。蘇雪林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過,此生最欽佩的文化人就是胡適。而胡適與魯迅,同周作人與魯迅一樣,都同是死對頭。

蘇雪林在長期與魯迅的兩大死對頭接觸,自然難免耳濡目染,加上魯迅當時名氣大,罵魯迅還能提高名氣,於是,蘇雪林想都沒想就舉起了「反魯」大旗。與魯迅的種種私人恩怨,加上在老師們影響下的耳濡目染,再加上名氣的誘惑,於是乎,蘇雪林毅然選擇了「用後半生罵魯迅」這條路,並一直以「反魯鬥士」自居。

雖然「罵魯」大業開始後,蘇雪林的名氣、熱度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此舉也遭到了很多人(尤其魯迅讀者)的反感。1949年蘇雪林離開大陸前往台灣繼續罵魯大業後,她在大陸文壇漸漸被人遺忘了,這一切的背後原因,與她和魯迅的恩怨不無關係。

從魯迅的角度來說,生前被世人罵不算冤,因為他隨時可以「罵回去」。但蘇雪林的罵戰,對於魯迅先生而言是何其冤枉啊!首先,不管魯迅是怎樣一個人,最起碼他對中國人的各種劣根性是批判極其到位的,這點現在已經被論證了。所以,他不應被人如此攻擊。其次,生前不罵,死後罵,說起來,多少不地道。尤其,蘇雪林還在魯迅屍骨未寒時,就對他進行攻擊謾罵的行為,實在有失道義和修養。

說起來,罵了魯迅半輩子的蘇雪林,雖然活了102歲,但她晚景卻並不好。由於早年離婚後一直未再婚配,蘇雪林晚年一直孤身一人,且雙眼幾乎失明,可見晚景凄涼。

蘇雪林晚年

推薦閱讀:

徐梵澄論魯迅
《吶喊》自序——魯迅
魯迅和海嬰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魯迅
魯迅最空靈的散文:秋夜

TAG:魯迅 | 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