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新: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

家庭教育問題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但被作為一種學科進行研究,在我國是近年來的事情。這是時代的發展,人才的需求,國民整體素質提高所必須涉及的問題。這裡與家長們探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與社會、教育部門共同擔負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務。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裡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兒童所在的集體、兒童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兒童的過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這位教育學家心中佔據重要的地位。為此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對未成年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其教育目標應是:在孩子進入社會接受集體教育(幼兒園、學校教育)之前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為接受幼兒園、學校的教育打好基礎。在孩子入園、入校後,配合幼兒園、學校使其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教育的重點是以品德教育為主,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為主,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教會孩子如何學「做人」。家庭教育由於發生在家庭之中,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這些特點使家庭教育成為教育人的起點與基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1)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與成長的搖籃,是人出生後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來說,孩子出生後經過三年的發育,進入幼兒時期,從3-6歲是學齡前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早期教育階段,這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國古諺有: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幼兒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開始,人的許多基本能力是這個年齡階段形成的,如語言表達、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慣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可見幼兒在 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進行早期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所實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將是孩子早期智力發展的關鍵。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後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德國大詩人、劇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於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 2-3歲時,父親就抱到郊外野遊,觀察自然,培養歌德的觀察能力。3-4歲時,父親教他唱歌、背歌謠、講童話故事,並有意讓他在眾人面前講演,培養他的口語能力。這些有意識的教育,使歌德從小樂觀向上,樂于思索,善於學習。歌德 8歲時能用法、德、英、義大利、拉丁、希臘語閱讀各種書籍,14歲寫劇本,25歲用一個月的時間寫成了聞名歐洲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2)家庭教育連續性

家庭教育第二個特點是連續性。孩子出生後,從小到大,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時刻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和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麼方式、在什麼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的教育影響著孩子。這種教育對孩子的生活習慣、道德品行、談吐舉止等都在不停地給予影響和示範,其潛移默化的作用相當大,伴隨著人的一生,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長稱為終身教師。這種終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家風,家風的好壞往往要延續幾代人,甚至於十幾代、幾十代,而且這種家風往往與家庭成員從事的職業有關。如:杏林世家」 「梨園之家」 「教育世家」等等。同時家風又反映了一個家庭的學風,學風的好壞也往往延續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

(3)家庭教育權威性

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出的權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確定了父母孩子間的血緣關係、撫養關係、情感關係,孩子在倫理道德和物質生活的需求方面對父母、長輩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成員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決定了父母對孩子有較大的制約作用。父母的教育易於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是很有益處的,對於幼兒來說,尤其如此。幼兒在與其他小朋友們玩耍遊戲中,出現爭執情況時,往往引用父母的話來證實自己的言語行為是對的。如他們喜歡說: 「我爸爸是這樣說的」或「我媽媽是那樣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決定著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兒園、學校及社會的教育。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最先面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幾乎體現了社會人倫道德的各個方面,如果這種關係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以後走向社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就會反映出來。因此強調父母權威的重要,還因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代始終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護者,又是人生啟蒙的嚮導。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權威樹立的程度。父母權威的樹立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礎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長制上,明智的家長很懂得權威樹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權威的樹立不是靠壓制,強求、主觀臆斷,而是採用剛柔相濟的方法。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態度上首先協調一致,並相互配合,應寬則寬,應嚴則嚴,在孩子面前樹立起一個慈祥而威嚴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4)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理。在處理髮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係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

在家長高興時,孩子也會參與歡樂,在家長表現出煩躁不安和悶悶不樂時,孩子的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即使是幼兒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親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氣暴躁,都會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點。家長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表現出驚恐不安、措手不及,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好;如果家長處驚不變、沉穩堅定,也會使孩子遇事沉著冷靜,這樣對孩子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5)家庭教育及時性

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比幼兒園、學校教育要及時。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對他們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麼變化,即使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領神會。因此,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偏,使不良行為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而幼兒園、學校之中,教師面對著幾十個孩子,只能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進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體教育,因時間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特點,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對教師的照顧不周而產生不信任感,而家長可以及時引導孩子端正認識。因此家長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接受集體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又可以彌補集體教育的不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咱們努力賺錢不都是為了孩子嗎」這句話?
幸福是什麼,最詩意的回答!
恩諾教育:家庭教育中的7大注意事項
你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嗎?
孩子動不動就和別人說「對不起」,作為家長該怎麼教育?

TAG:家庭教育 | 教育 | 學校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