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科普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術的一些問題

我國每年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就有500多萬例,後交叉韌帶重建術會少一點。我們來談一點有關前後十字韌帶的手術的東西。

前後十字韌帶在膝關節里,它們的作用主要就是防止小腿向前或向後「飛」出去,具體的百科知識網上都有,我主要想說一說這個手術。

第一點,通過手術後接上的這個韌帶是死的,無論是自體,異體還是人造材料的,它都相當於橡皮筋,有一定的彈性,但會越用越松,不會變緊。不要緊張,我還沒說完,這並不意味著手術後一定會松叉。這個韌帶接上去主要是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連接股骨和脛骨,當有這個橋樑後,體內的細胞就會爬上去,在後接的韌帶外形成一層膜,而這層膜是活的,是可以被拉長,也可以自己縮短的。所以在十字韌帶重建後,角度練習也不能太快,只有等這層膜爬滿,起作用後,才能進行全形度的練習。如果角度下的太快,在膜起作用前,橋樑就被拉長了,那就是松叉了。

第二點,術後出現彈響在一年半到兩年內都是正常的。我們先說一下彈響發生的原因,術後絕大部分是因為:經過手術,骨骼的位置會有細微的變化,肌肉萎縮,肌腱的位置也可能發生改變,當關節運動時,肌肉發力,肌腱需要回到正確的位置上去,就可能會和骨骼發生摩擦,就發生了彈響。也就是說術後彈響大部分是因為肌腱摩擦骨骼發出的。隨著膝關節靈活度逐漸恢復正常,肌肉力量一點點增加,彈響也會越來越少。肌肉狀態好,膝關節靈活的人彈響消失的就會早一些。如果彈響存在的比較久,就要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了。

第三點,現在絕大部分的手術取的是半腱肌和股薄肌,取腱方向如下圖。

國內剛開始的前後十字韌帶手術的時候取的是臏腱,後來發現大多數都不好康復,後來改成現在這樣,半腱肌在大腿後側偏內,股薄肌在大腿內側偏後,這兩塊肌肉的作用有屈膝和大腿內收,所以術後早期要避免主動後勾腿的訓練,讓肌肉好好恢復。

第四點就是瘢痕的問題。先說說瘢痕的成因,肌肉本身長的是嚴絲合縫的,手術切口將肌肉劃開後,肌肉需要再重新長到一起,這個切口兩側的肌肉就會生長的犬牙差互,新的肉芽會有重疊,所以會鼓起來,會變硬。簡單的用圖比喻一下。

拆線,傷口完全結痂後就應該儘早進行瘢痕的手法松解,簡單的就是向著各個方向推。但是現在有一下手術會用可吸收線,不需要拆線,這種情況早期不要推傷疤,會影響傷口癒合。

最後一點就是腫脹問題,術後早期一定要控制腫脹,現在常用的方法有加壓,冰敷,手法等。術後的腫脹主要是因為關節液累積增多造成的。一方面,手術和炎症的刺激,關節內分泌的關節液就多,另一方面,術後肌肉萎縮,而關節液主要依靠肌肉吸收,分泌的多吸收的少,膝關節自然發生水腫。在康復過程中,進行角度訓練就會刺激到膝關節,腫脹的發生在所難免,只要將腫脹控制在一定程度(視覺上不要太誇張)就可以。當角度沒有問題以後,腫脹也就一點點消除了。

這裡講的都是通常的情況,只是讓大家簡單的了解一下,每個人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具體的問題還要具體分析。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留言,有問題可以私信我。

推薦閱讀:

椎間盤突出椎間孔鏡術後的康復及複發
同樣是做頜面輪廓手術,為什麼別人的效果比你好?
角度訓練的策略,因叉友不同而不同
聽說手術會促進腫瘤轉移,還能切嗎?
親愛的叉友,剛開始進行康復時,請平靜接受自己的笨拙

TAG:健康 | 術後恢復 | 運動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