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打不罵,照樣培養好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被孩子氣得要爆炸的時候。一位媽媽分享了這樣的故事:
「寶寶的性格經常無理取鬧,去超市經常都會鬧著要買這買那,如果不如願就大哭大鬧,這樣讓我很沒面子,哄了沒用,說了也沒用。氣的不行,我只能動手,但是打完了自己也後悔,孩子才幾歲怎麼知道什麼是好壞呢?」
這樣子的行為我們相信99%的家長都遇到過,但是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打孩子誰不心疼呢?但是不打孩子又該怎麼辦?其實很多優秀的孩子都是培養教育出來的,而不是靠打罵「打」出來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打不罵,就能培養出優秀孩子呢?
1、尊重孩子的權利,摒棄「打罵」陋習
父母要學會用文明的方法對待孩子,用愛呼喚愛,用真情呼喚真情。因為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被尊重的權利。拳腳相加是一種不道德不文明的行為。要知道,父母可以懲罰、批評孩子,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尊重孩子。我們可以找到足夠的辦法讓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錯誤。所以我們要放棄、要改變打罵孩子的陋習。打孩子既是違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問題惡化,造成孩子性格缺陷。優秀的孩子不是被打出來的,因為當孩子經常被打時,他的思維就會僵化,學習也只是應付了。何況打罵孩子還可能把親子關係打僵了,關係不好,孩子叛逆,教育就糟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將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簡易方法。
2、剋制自己的行為,不打罵孩子
面對孩子犯錯誤時,不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理想狀態,衝動下的動手往往效果不佳,而且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叛逆性格。我們可以嘗試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告訴他:他的行為讓父母感到難過或生氣。這樣表達既可以平復自己心情,也可以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錯誤。
3、善於傾聽,對症施教
家長善於傾聽,就是能認真、耐心的聽孩子表達意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說的話能被人重視,孩子亦是如此。
有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氣急攻心,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建議爸媽們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當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時,家長要詢問緣由,在孩子說話的時候,要等著孩子說完。即使孩子情緒激動,家長也不能急躁。只有家長認真聽完孩子說的話,才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一個只是覺得自己威嚴被冒犯的家長,怎麼能教會孩子改正錯誤呢?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說的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可偏偏這些小事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認真聽孩子說完,再「對症下藥」,想對策解決。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4、做孩子榜樣,改變暴躁性格
有些孩子脾氣大,可能與環境有關,比如家長經常打罵孩子,或者夫妻之間經常有矛盾的話,孩子脾氣也會跟著變大,性格也會變得暴躁。如果孩子處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家長一定要反省自己,從改變自己做起,不要亂髮脾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家長們也要盡到自己的職責。面對喜歡亂髮脾氣的孩子,家長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而傾聽是找到原因的最好方法。家長要改變暴躁的脾氣性格,與孩子在交談時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為孩子樹立榜樣,孩子也會在默化中慢慢轉變暴躁的性格習慣,也願意與家長好好說話了。
5、轉變教育觀念,提升管教水平
知識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麼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汲取教育新知。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打是親,罵是愛」的老式教育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提高自己管教孩子的水平。
6、真誠對孩子,方法要講究
有些家長在與孩子做溝通的時候,總是喜歡用指責或命令式的語氣,這常常讓孩子難以接受。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只要語氣是平和的、態度是真誠的,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樂意體貼爸爸媽媽的!
隨著孩子年齡不斷的增長,自我意識在不斷完善,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尤其是對於6歲以後的孩子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切不可打罵,而且6歲寶寶很多已經進入幼兒園,是可以講道理的時候了。選擇用正確的講道理方式,反而更能讓他們接受,這也是幫助寶寶形成優秀性格的最佳方法。
總之,對於孩子的管教,家長是要用心去教育的,不能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毀掉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在帶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用最恰當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性格品質,使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變得更加優秀,也更加快樂、幸福!
推薦閱讀:
※九型人格——如何深層次了解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
※副型(Instinct stacking)的光與暗
※周春霞博客:九型人格的九種心理防禦機制
※責任的擔當
※九型人格3號的不同健康層級-從懷有報復心的變態狂到真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