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南京四大競爭力均躋身全國十強

《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發布

南京四大競爭力均躋身全國十強

南報網訊(記者 鄒偉)今天(6月24日),中國社科院(財經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該報告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作首席研究員,兩岸四地城市競爭力專家共同攜手,歷時大半年時間聯合完成。

通過課題組的長期研究,按照指標最小化原則,報告構建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宜居競爭力指數、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宜商競爭力指數,對2018年中國兩岸四地29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8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宜商競爭力進行了研究。

2018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廣州、北京、蘇州、南京、武漢、台北、東莞。與2017年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前3名沒有發生變化,4到10名變化相對明顯。具體來看,廣州、北京的經濟競爭力排名均上升1位,分別排在第4名和第5名,蘇州、南京繼續上升2位,依次排在第6名、第7名,東莞排在第10名,首次進入全國10強,天津則跌出10強。從10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整體分布格局與2017年基本一致,中部仍然只有武漢維持在10強城市中,除此之外的其它十強城市多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地區,且絕大多數城市位於都市圈內,其中長三角都市連綿區、珠三角都市連綿區各佔據十強中的3席,其經濟競爭力整體領先優勢突出。從總體變化來看,東莞、無錫上升3位,瀋陽、大連大幅下跌,分別下降了20位和36位,並且南北分化加劇、中西部崛起、東北持續衰落。

2018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無錫、杭州、南通、廣州、南京、澳門、深圳、寧波和鎮江。長三角地區有6市入選,分別是杭州、無錫、南通、南京、寧波和鎮江,珠三角地區有兩個城市入圍,分別是深圳和廣州,但與長三角相比,宜居競爭力略弱,港澳台地區中的香港和澳門分列第1和第7位,城市之間宜居競爭力得分差距較小,城市的階梯效應削弱。此外,香港、無錫、和深圳3市的排名在2015到2018年均在前10名之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總體來看,城市宜居競爭力平均水平近幾年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至2017年達到最低點後,2018年有所回升,城市間的宜居競爭力差異2018年較2017年有所減小,宜居競爭力整體水平和差異走出谷底,空間分化態勢有所收斂,中北部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有所上升。排名變化來看,二線城市如石家莊、唐山、太原、重慶、濟南的宜居競爭力上升幅度最大,分別上升45位、30位、28位、17位和11位,而中山、西安和長春的宜居競爭力大幅下降,分別降低了21位、27位和39位。

2018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澳門、成都、蘇州。與2017年相比,前7位城市排名未出現明顯變化,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和南京的可持續競爭力仍保持在全國前列,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澳門重回第8位,中部城市武漢則跌出10強,蘇州進入全國可持續競爭力10強,西部中點城市成都上升1位,由2017年的第10名上升至第9名,成為西部地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唯一代表。此外,全國都市圈的可持續發展呈區域化集聚,長三角、珠三角的可持續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同時,首都、青島、廈門都市圈的可持續發展水平也較高。層級來看,太原、唐山的宜居競爭力分別大幅上升16位和14位,中山則大幅下跌18位。

2018年宜商競爭力指數十強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南京、杭州、天津、重慶和青島。香港和北京的宜商競爭力處於最高等級,遠遠領先前十名中的其它8個城市,上海的宜商競爭力則處於第二等級,遠低於香港和北京,而略高於深圳、廣州等城市,深圳、廣州、南京等城市處於第三等級,各城市宜商競爭力比較接近。從城市群角度來看,有3個城市位於粵港澳大灣區,3個城市位於長三角城市群,2個城市在京津唐城市群,1個城市在成渝城市,1個城市在山東半島城市群。從都市圈角度來看,宜商競爭力水平排名較高和排名較低的都市圈內部「雙子星」城市的宜商競爭力水平均較為接近;排名居中都市圈中的首位城市和次位城市的宜商競爭力差異較大,這表明都市圈的發展模式先中心城市提升,隨後中心城市引領副中心城市提升,最後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引領總體都市圈的提升。

研究發現,從城市社會發展看,中國進入城市風險的多發期。充分城市化的社會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未來十五年,中國城鎮化將持續增長,城鎮化的速度將繼續平穩下降,常住與戶籍人口城鎮化差距將不斷下降。特殊性的城鎮化帶來更加多發的城市風險。伴隨著城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不斷發展,對就業和公共支出產生巨大的需求,但供給確卻有減少的風險,數以億計的半城鎮化的進城農民工與被城鎮化的「三無農市民」,如大量處於失業和半失業狀態,將引發嚴重的社會風險,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房地產炒作導致嚴重的債務風險、房地產和金融風險。城鎮化的多個「灰犀牛」正在走來,並且風險多發容易引起風險共振。因此,中國應當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思路不動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促進位造業尤其服務業的發展和升級,促使蓬勃的智能+產業成為化解各種風險的關鍵。

從城市經濟發展看,中國處在邁向高收入國家的跨坎期。當前中國的轉型正處在「一腳門裡,一腳門外,重心在外」的狀態,雖然少數城市跨入高收入的門檻,但是多數城市距離門檻遙遠。城市轉型的擴散是國家轉型成功的途徑和希望。當前,中國已經出現了令人驚喜轉型擴散,局部擴散將支撐邁入高收入國家,未來十五年,中國將通過中心城市帶動的逐步實現局部到全面的升級。但人口、土地、外資、學習等紅利變化,城市轉型擴散面臨停滯的風險。中國應當運用市場化改革創造制度紅利、關鍵制度改革的激發人才紅利,進而再創其他紅利,以市場取向改革促進動力轉化和轉型擴散。

從區域關係看,中國進入城市區域榮衰的博弈期。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區域經濟正處在「南北分化」和「東中收斂」的博弈期,正處在衰退與繁榮犬牙交錯較量中,並且衰退區域似有不斷擴大的跡象。當前東部中心向中部已展示可喜擴展,中部崛起顯示出區域從集中聚集向局部擴散的積極轉變,未來中部成功轉型將堅實支撐中國區域全面轉型。但同時,南北分化加劇威脅區域轉型東中擴散的進程,北方衰退似有向南方全面蔓延的危險。為此,中國應當實施「東中一體」戰略,以「東中一體」應對「南北分化」。通過促進中部地區持續崛起和繁榮、加快築牢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長江防線,以及通過多個經濟區一體化戰略促使區域經濟跳出全面衰退的危險期。

附錄: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 「城市 365」:領略中國城市之美

城市 365?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凌晨3點不回家,數據告訴你哪個城市最能熬夜
拼貼城市——柯林·羅學術生涯的一個「污點」?
城市設施候車亭個性化設計將逐漸普及
新空間,心運營 | ENJOY趣辦入選 2018 城市更新論壇之新物種
【城市速覽】 車位成虛設 出工不出力

TAG:南京 | 城市 | 中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