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中國城市都渴望建立一個CBD。這種聚集了連片超高層建築的區域,可以作為城市的門面和標誌物,展示出現代化程度與大城市感。
而想要找到這種慾望最初的源頭,上海浦東的陸家嘴大概算得上第一個典型的中國城市CBD物化形態。
在這片位於黃浦江岸、約1.7平方公里(陸家嘴核心區),現在共有20棟高層商業辦公樓、7家頂級酒店、4座大型商場以及一片佔地約10萬平方米的中心綠地。將這些建築與綠地串聯起來的,是一套大型的立體化的交通系統。其中陸家嘴環路、銀城中路兩條環形道路與黃浦江江岸的弧度基本統一,切割出多層次的面江街區;世紀大道作為一條聯通江岸與腹地的軸線貫穿其中,承擔著交通動脈與景觀中心的功能;在這些高樓的地下,還有大運量的地鐵線路通往各大核心建築,並聚集、疏散人流。
陸家嘴中心地區的規劃設計在1992年開展了當時罕見的國際招標,最終的結果是中方設計師匯總了中、意、日、法、英5個國家的方案後深化總結出來的。將全球中心城市對CBD的深入理解與中國本土的實際情況結合,陸家嘴的規劃在當時顯然足以引起一股新的潮流。更何況,浦東很快成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陸家嘴從一張白紙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金融中心。
此後,CBD作為一個標準的西方概念,在中國的不同城市相繼落地,經歷著不斷的本土化改造。開闊的江河景觀、大軸線、大綠地、高密度的商務辦公樓以及現代化的酒店與商場,逐漸成為中國城市新建CBD的標配。
從北上廣深及新一線城市,到產業轉型尚未明確的縣級市,大量城市加入到CBD的建設熱潮中。和陸家嘴一樣,這些CBD大多都建在過去從未經歷過城市化的區域,創造了大量從「一張白紙」起步描繪完整藍圖的城市設計機會。
不需要對歷史遺存瞻前顧後,在空白的圖紙上創造城市時,你會更容易見到人們頭腦中對城市的理想描繪:寬闊筆直的大道,或者經典的「田園城市」理論中的環形道路,構成了一套套設計痕迹明顯的路網格局;大片而規整的綠地被刻意安排在林立的高樓之間,用以形成「和諧的生態環境」……
這種理想化的表達也特別容易產生相似的結果。要是根據路網結構、用地劃分,再結合建造周期,我們用四種模式就能基本概括中國城市中出現過或者正在出現的CBD。
※18個都市圈,誰才是真正的「王者」?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發布,我想和大家聊聊這座城市
※關於南通,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回顧 | 風物中國說。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回。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布局智慧停車,助力城市靜態交通管控
TAG:城市 | CBD(中心商務區) | 城市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