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詩詞文化該如何延續?
李白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創造了古代浪漫主義文學、高峰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後人難及的高度,他還有一個稱號叫「謫仙人」,而「謫仙人」這個稱號來源於他最著名的一首詩,那就是《蜀道難》。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個問題我學識少,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我覺得把詩詞商業化,可以連版權(含著作權)一起買賣轉讓,也許是辦法之一。
買賣就拍賣。
轉讓可以私下交易,簽訂轉讓協議,受讓方給予轉讓金。
買賣和轉讓後,該詩將不再提作者,只有「傳者」。因為連著作權都轉移了似乎是不道德的,違背事實,是買賣雙方共同做假。但不提作者,只提傳者,似乎沒有什麼問題。作者自願在該詩上隱名埋姓,似乎不涉及道德問題。
如果有人問起作者是誰,傳者可以這麼回答:這詩作者隱居了(相對這首詩而言),由我來傳世。聽上去也很有風範,呵。
這樣,將來的當代漢詩三百首或其他詩詞合集,可能有兩種署名:作者和傳者。
這方法建立在富豪有錢之餘,願意花錢買名留傳後世這個假設的基礎上。如果假設不成立,就不能成立。
如果遇上巨富,並且他堅信該詩可以傳世,使他因該詩留下「傳者」的不朽之名(就好比李白乘舟將欲行,不及汪倫送我情一樣,汪倫同志竟然靠著太白這首詩而流傳千古,小學生都知道),一首當代漢詩傑作拍賣下來,那個價格也許幾百萬上千萬。這不用奇怪,詩不值錢是因為它以前不能賣。畫能賣,所以能賣上幾百萬、幾千萬一幅。既然說詩是藝術之王(我並不這麼看,但有人這麼看,我就附帶用一下),那麼,當它商業化時,價格當然不應該低於其他藝術。
傑出的詩人,賣一部分詩給別人(這是分榮譽給別人),自己保留一部分,當世的財富與後世的名,都能擁有了。傑出的畫家就是這樣、作家也是這樣、書法家也是這樣、篆刻家也是這樣。同樣是創造美(我並不認為詩人應當寫很多哲理即哲美,在這點上詩人比不過哲學家,詩人主要只是寫自然美和情緒美,哲美是次要的),為什麼只有詩人受窮呢,這不夠公平。雖然幾千年都是這樣,但我覺得可以嘗試改變一下。
我知道我說的看上去很驚人,離經叛道。歷史上,離經叛道的事情多了,而有些是成功了的,被證明是正確的。
就這樣吧,簡單思路。如果遇上有心加有力的人,應該可以供細化操作了。一開始大家可能覺得很不適應,就像90年代初的炒股,當時的我和很多人都認為這是賭博投機的一種,是不夠道德的(其實並沒有看錯,但也不是什麼大失德,最重要的是,它合法。),但現在中國的股民,開戶的賬號據說是1億多個。
謹供參考,請原諒,謝謝!
瀉藥……
你熟悉的這些「詩人」,怕是沒人操心過這問題。
一代有一代文風,有的能流傳下來,並廣泛傳播,有的不能,文化傳播就是如此。
甚至能不能流傳並廣泛傳播,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的情況。
比如所謂「孤篇蓋全唐」,是只寫了兩首詩么?肯定不是,那為啥近乎沒有作品流傳,也沒有傳播影響,為什麼後來又被稱為「孤篇橫絕」、「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討論一種文化該如何延續本身並沒什麼意義。有生命力的自然能延續,沒生命力的死了也就死了……
你的論述和題目關係不大吧,吹李白就吹李白,怎麼突然開始感嘆詩詞延續了,看不懂你這跳躍。
回到題目,是你沒有關注現在的詩壇吧。我覺得現在是最適宜詩歌發展的年代,有網路助於傳播,有物質保障利於創作,只要愛詩愛寫詩,都有機會發到社交平台讓更多人知道。看看中華詩詞大會等節目,感覺現在喜歡詩詞並且能寫出不錯詩詞的人還是挺多的,只是還沒有經過時間考驗,沒有被「大詩人」而已。
當然現在也有太多對詩歌創作不利因素,比如快節奏,忙碌的生活導致無法再有古代那種閑情別緒,比如音韻的變化,詞曲的失傳,但這些都是小問題,現在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識字率高,幾乎全民識字,每個人都可能喜歡上詩歌,都有機會進行創作,而古代識字率極低,可能不到百分之一,都是精英階層在創作,既然他們都能傳承,我們現在當然更能。而隨著現在民族意識覺醒,中華文化回歸,文化自信建立,傳統詩歌肯定會得到進一步重視,發展。
千年文華的醞釀才在強盛的大唐爆發了一次。然後政治變遷和技術變化,才有了後來的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自信越來越強,技術上的變化讓情懷錶達方式越來越容易流俗,生存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我們能體會到的浪漫越來越稀缺。對詩詞的需求,或者說這一類文化的需求,會在某一個時刻回歸。
流俗的東西容易表達,但它表達不出更美好的情感。而人類自身的特性註定了人會有更高的追求。簡單的說,就是人往高處走。對顏值,強壯,智慧等等的追求,都只會越來越高。所以情感表達方式肯定也會向更好的方式去發展。
等題主這樣的人都沒了,就有希望了……
推薦閱讀:
※難伺候的詩歌
※《記一座空氣博物館》(夏宇)|來讀一下(2)
※詩歌的價值,遠比你想到的多
※好牧人和羊的詩歌(之一)
※齊新光一帶一路詩全展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