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代我們的國家大力弘揚傳統文化?
現代中國處處都洋溢著我們古聖先賢的文化氣息。但文化的弘揚好像是硬灌進我們的腦子裡的。
我所認為的傳統文化弘揚應該不僅僅是那麼簡單,正是因為孔孟思想在封建時期被視為統治階級的產物,所以哪怕是在新中國也應該是同樣的道理。
有人能給出一個比較通透的答案嗎?
謝邀。
其實文化,就是一個最好的宣傳導向的工具,因為它無處不在,而人們又不得不去活在它的統治之下,所以文化的弘揚對於國家來說是有必要的。
但是換個想法,為什麼我們要把文化弘揚想的那麼複雜呢?並不是所有文化都是那麼有指向性。所思即所見,我們再學習文化的時候大可不必想那麼多,您聽個戲、聽個相聲、看個電影,其實不必想那麼多,累,娛樂而已。
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意識形態,或者叫做信仰來團結十多億的國民。
以前,這個東西是儒家道德觀,追求修齊治平,做君子,開太平;
後來,這個東西成了馬列理論,追求共產主義;
再後來,追求錢。
錢這個東西的特點是見效快,時效短。 經濟增速快,很多問題都可以掩蓋下去;增速慢了,暴露問題也很快。
所以說,除了錢,還需要建立一個新的意識形態來凝聚社會群眾。
中特理論顯然是承擔不起這個重任的,他們自己都不信,然後上層就把目光轉向了傳統文化。
在工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發展起步晚趕超難度大的情況下,要有東西維繫住大國的形象和地位,不然要爭取國際地位影響力和權益太難了,所以之前好幾年都在向內外輸出文化大國的形象。其實那些文化歷史的底子,每個國家都有一些,只是能抓住多少能推銷多少就用多少。所以容不得宋後無華夏明後無中華還是什麼來著的那個論調觀點。也才會有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種畸胎,硬生生把國外的創意產業拉到國內定向改造。大概是越缺什麼越要強調什麼來心理補償,沒什麼自信心所以喊著要文化自信。
從問題的描述可以看出題主自己心理也清楚卻還比較迷惘,以前的文化思想即便放到現在也的確只是被統治階級作為產(gong)物(ju)罷了,但應該如此就不對了,不論儒家等各種思想其初衷本質是為了教人如何做好人修身養性,不是拿來為達成某種目的而利用的,更不應該硬是強加給他人,這很不尊重個體,可以要求自己做到,但不能苛求別人
提起英國,會想到英語、日不落。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學英語?
提起美國,會想到自由平等。有錢!美國隊長、鋼鐵俠、綠巨人。Emm自由國度的空氣真香!
提起日本,會想到動漫。小日本!路飛、鳴人、犬夜叉、宮崎駿、久石讓。Emm小日本,真香!
提起韓國,會想到男女團。「加工切麻辣,加工切嘛,棒呀棒呀!」這什麼鬼? 我是個又窮又不美的女孩,現在有兩個很有錢很帥的男的在追我,一個總是幫我照顧的無微不至,容忍我的任性,一個帶我看很多新鮮事。哇,好幸福。這是真的嗎?這是韓國人讓你在夢裡意淫!
提起法國,會想到法國大餐。浪漫格調嘛!沒吃過,但聽過米其林。
...
提起中國,第一想到的可能是「made in China」.
在硬實力(經濟軍工等)發展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時。在軟實力方面一直處於弱勢,一個國家的崛起,都會伴帶有自己特色的烙印。武力征服世界是可能的,但代價太大且還要背鍋,文化是無形的注射器,插入對方的身體改變他們的思想。而我們的無形力量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就像
大河中有一條大魚,世代都是主宰,邊上總是圍著各式各樣的小魚吃著大魚捕食剩下的食物,小魚們以大魚為尊。突然一天,大魚生病,不去捕食,只能消耗自身的能量來維持生命。也就在這一天來了一群扛著鉗子的蝦,對著病中的大魚伸出了鉗子。同時鼓動小魚裝上鉗子去夾大魚的肉,小魚們看著瀕死的大魚義無反顧戴上鉗子去迫害大魚,全無「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情意。
大魚最終挺過來了,但他已不是這條河裡的王,成了人人嘲笑的另類,但看到身邊的小魚在蝦的鼓動下,有的變成了沒有脊樑的草蝦,有的變成了螃蟹,有的還是裝了鉗子的小魚,他們吃著大蝦的殘根剩飯並為蝦服務,同時都對蝦很拜服。被蝦抽走脊樑的小魚整天叫囂自己的祖先多麼厲害,大魚曾經被征它服過,大魚家的東西是他家的,還去找蝦來做鑒定。
大魚始終沒有忘掉昔日祖輩的輝煌和傳承的信仰,大魚忍辱負重勵精圖治,終於恢復元氣又成為這條河裡的中堅力量,大魚知道蝦要把這條河變成以它為尊的河,而大魚的使命就是在自身不受清擾的情況下維護這條河的繁榮。它不會成為蝦的工具,它需要變強,蝦才不敢輕易的侵犯。同時要將自己和平相處的理念帶給魚蝦,形成屬於自己的圈子來對抗蝦的霸權。
挺好的,如果認真去了解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就會發現確實有弘揚的必要
推薦閱讀:
※和合二仙的傳說與啟示
※老家的院子
※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小小小傳承人》發布會在首都北京隆重召開
※十一期間,晉城小舅舅家探親有感:古老的村莊,有懂事的孩子和好吃的小米。
※初涉沉香圈兒,你應該搞明白的六件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