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青春期青少年會迷茫?
青春期是身體發育的高峰期,性機能發育、激素分泌等都催使個體渴望成熟和獨立,但此時心理的發展和身體的發育是不完全同步的,心理成熟水平更晚,這就導致了個體一方面覺得自己能夠獨當一面了,但另一方面又被困頓在自己能力不足的囚籠里,就像在希望和絕望交雜的熔爐里歷練,出現所謂迷茫的心理狀態,這種狀態和成長以後面對的各種迷茫又並不完全相同。
因為發現自己什麼都想做,可是什麼都不會
很多人以為,迷茫、頹廢、作是屬於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專利。但你是否知道,這種青春期特有的迷茫現象,在 200 多年前也曾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盛極一時呢?
《浮士德》的作者——大文豪歌德在 25 歲時寫過一部令自己名聲大噪的小說,叫《少年維特的煩惱》。這部小說的情節,現在看來十分簡單:
一個年輕人,來到某個大城市「漂」,沒有目標,四處遊盪,假裝藝術家。在舞會上喜歡了一個女生,但人家有男朋友;在公務機關工作了一陣子,感覺教條約束下升職無望;平時就對貴族與官僚看不順眼,但也沒有辦法;虛耗了好一陣子,回到熟悉的城市,發現當初心愛的女生已結婚……最後,這位迷茫的年輕人,選擇了自殺。
是不是「作」爆了?的確,1774 年這部小說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批評家們認為,主人公的形象實在太糟,既沒有值得學習的優點,也無法提供任何啟示。在某些城市,這本小說甚至成了禁書,可見那個年代的人對負能量的容忍度之低。而向來「偉光正」的教會,自然對歌德口誅筆伐。歌德反駁:人必須寫出自己心中的痛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本小說其實算歌德的半本自傳。
歌德年輕時和少年維特一樣,被公務機關教條束縛,厭惡自己在法律行業的嚴肅工作,也厭惡權貴。他的確愛上過一位已經訂婚的女士,名字和書中的女主角一模一樣,叫夏洛特。失戀後,歌德迅速以書信體的方式寫下了《少年維特的煩惱》。與其說他這是進行文學創作,不如說他是真的在給一個或許存在也或許不存在的人物寫信——目的只是寫下自己心中的痛苦。歌德說,正是這段時間的寫作,給了他情緒的出口,從而讓自己的命運可以有別於小說主角維特那般隕落。小說不僅寫出了歌德的痛苦,顯然也寫出了當時諸多年輕人的痛苦,因而獲得了讀者的熱烈喜愛。25 歲的歌德一夜成名。維特更是成了年輕人的精神偶像,就連維特在故事中所穿的黃馬甲都受到眾人的模仿,成了爆款單品。一本小說的成功,從來不是簡單的流行,背後總有一些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或許不論哪個年代,過去還是現在,不論是誰,大文豪歌德還是小奇葩邱晨,年輕時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些迷茫的時光。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 70 章節內容
電子書
小學問 : 解決你的 7 種人生焦慮
馬薇薇
磨鐵出版社
¥26.0 會員免費
因為恐懼未來
青春期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特別迷茫。
後來,我發現我高中時,大學時,工作時,戀愛,結婚……全都特別迷茫。
誰都看不到自己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不敢把迷茫說出口了而已。
因為 世界觀沒有形成
見識太少
因為你正處在接觸新事物和抵觸新事物之間
叛逆和好奇讓你對身邊事情的理解變得複雜
你還在青春期嗎?我覺得人在任何時候都會迷茫的。
其實不只青春期會迷茫,人生任何時候都是會存在迷茫的狀態,主要就是在迷茫的時候要認清楚,學習新的知識就會減少迷茫
三觀還未確立,未來的選擇還有很多,目標不清晰。
努力自律的度過每一天,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其實吧...迷茫不是大事,但,你要明白你迷茫的時候不努力就是錯過了挖掘自己潛能的機會,正因為迷茫才要更努力學啊 別想其他的 先把學習學好,多看書,跑跑步打打籃球都行,就是不要陷在對迷茫的思考中停滯不前,那才是得不償失啊
見識的短淺,能力的不足與自己不切實際的宏大目標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因為想要用腳步丈量這個世界呀,迷惘不是應該的么?
※離異的家庭,父母對你的影響?
※對人際社交感到絕望,有跟我一樣的人嗎?
※壓力大的情況下精神變脆弱了怎麼辦?我舉幾個例子,總是在擔心什麼東西?
※有哪些是青春期的男生該注意的事情?
※孩子,你的青春期在怎麼過?
TAG:青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