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害怕與他人發生衝突?

我害怕與他人發生衝突,不論是最親近的人還是陌生人,只要他人對我凶或語言稍重一些,我都會將這種行為視為不友好,對於最親近的人,我害怕惹他們生氣,這些讓他們覺得累,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嗎?


~1~ 你是害怕人際衝突的人嗎?

生活中你是不是這種人?

在表達意見和面對利益時,特別害怕會與人衝突,為了避免與人衝突,會主動犧牲掉自己的利益,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以求與別人保持和諧一致的關係。但是這樣的行為一次可以,二次可以,次數多了起來後,似乎你就在群體中完全喪失了表達意見和爭取利益的資格,別人會越來越更加不考慮你的感受,把你當成透明人,甚至當你有時被壓榨的厲害試圖有那麼一點利益爭取或意見表達的意圖時,都會遭受到別人的拒絕或無視。

結果就是你在群體中越來越被邊緣化,無價值化,久而久之,你的境遇比剛開始時變得更加糟糕,你開始覺得很難忍受,你終於提出了抗議,但這種抗議是以劇烈的衝突和反抗表示出來的,結果當然是你慘敗了,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可理喻。

然後你換個環境,又周而復始,最開始你總是小心翼翼的融入群體,不敢有衝突,委曲求全,最後卻又是因為劇烈的衝突而和群體決裂。

最後,你變得有些害怕群體生活。

或者你勉強在群體中生活,但是你活的很累,在群體中,你不敢表達不同的意見,不敢和別人有矛盾,你明明覺得別人說的不對,但是你怕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會不高興,會來攻擊你,為了避免與人有衝突,你整天附和討好別人,唯恐別人不高興或對你有意見。

這樣的你活的好卑微,私下裡你會問自己,還要不要繼續這種行為?為什麼我是一個這樣的人?無數次告訴自己不能再這麼卑微,過於怯懦的活下去,但是第二天你又繼續了以往的模式。

表面的你和真實的你如此矛盾,這種矛盾讓你整天內耗,疲憊不堪又焦慮重重。

啊,到底應該怎麼辦啊,怎麼辦?

~2~ 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是害怕與父母發生衝突模式的遷移

害怕與人發生人際衝突的根源在於認為人際衝突會對自己帶來災難化的影響,而這種災難化的影響是自己無法面對和應對不了的。其本質來源在於在幼時習得的害怕與父母發生衝突的模式的遷移。

在害怕衝突者的幼年親子模式里,父母對孩子可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力,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做,不準表達不同的意見,當孩子提出抗議或者不遵守父母的要求時,就會遭遇嚴厲的斥責或者暴力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表達不同的意見是一個不被允許的事,它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這樣的認識,父母的管教行為直接讓孩子把表達不同意見與情緒里的恐懼進行了關聯,所以孩子以後就自動習得了不敢表達意見的行為習慣,因為害怕一旦表現出此種行為,會引來父母的懲罰。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會把孩子不遵守其要求提出不同的意見賦予非常糟糕的含義,比如當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對父母的要求有異議時,父母會告訴孩子,孩子這麼做是自己不夠好的表現,比如「你不夠乖」,「你不是個好孩子」,「你不遵守媽媽的要求,媽媽不愛你了」,「你怎麼這麼差勁」「父母讓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誰讓你頂嘴了?不準頂嘴」等等負面的標籤和訓斥,父母用「如果孩子不按照他們的要求做,提出反對意見就威脅孩子會失去他們的愛」等方式強迫孩子遵照他們的要求來。這樣長大的孩子會把表達不同的意見和自己不夠好,或喪失愛,被懲罰等信息進行關聯,所以長大後遇到與人意見不一致可能會有衝突時,就極力避免衝突。

害怕衝突的人本質上是害怕面對自己對自己不好的評價,同時害怕別人對自己有一個不好的評價,同時認為一個人不應該讓別人對自己產生不好的評價,一個人在交往中不應該惹別人生氣,和別人不一致,如果讓別人不爽或讓別人產生敵意了,那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的原因導致的。

~3~ 不夠好的父母榜樣和錯誤的示範

很多害怕與人發生衝突者的父母往往也具有在與人交往時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的行為模式,在這種父母的內心裡,與人發生衝突是一件容易帶來嚴重焦慮和無法應對的事情,關係的不和諧會讓他們極度不安。這種父母一般具有低自尊的特點,即自我價值感極低,把別人的評價看的過於重要,甚至會為了別人的評價而活著,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無法體驗到自己和別人相處時的平等,潛意識裡總認為自己比別人低一等,有討好別人的傾向。

在這種低自尊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容易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而習得跟父母同樣的行為模式,把父母低自尊的評價納入到自我的評價體系里,而認為跟人衝突是件風險極大的事情,對於關係來說,最重要的是維持和諧,而不是正確表達自己的意見,合理維護自己的權益。

但是往往在他們這麼做到時候,長期的收益並不好,因此這類父母就會產生諸多的抱怨-----認為自己付出很多但別人並不領情的怨恨,這種糾結和怨恨也會內化到孩子的行為模式里,讓他們養成了一個表面老好人但背地裡並不舒服的非常彆扭的生存姿勢。

影響更壞的一種榜樣是,在外不敢與人發生衝突的父母轉身會在家裡對孩子提出各種專制的要求,因為無法在外邊表達自己的需求,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父母會轉而把這種需求放在孩子身上,即讓孩子必須聽他們的話,在孩子身上尋找他們在外面找不到的心理滿足點----「我在外事事聽別人的,所以在家你就必須t聽我的」作為補償,而意識不到這樣做的壞處。

經常出現的一類案例是,在外面害怕與人衝突,不敢表達自己意見唯唯諾諾的父親,回家之後馬上就能換個面孔,變成一個專制的暴君,要求妻子和孩子必須什麼事都聽他的,一旦不聽,就開始指責打罵。

這種模式其實也是把在外需要解決和面對的衝突的能量轉移到了家裡,因為在外不敢面對衝突,在家裡就可以發泄這種不敢導致的壓抑,把衝突的能量帶到家裡,同時把恐懼傳遞到對自己無害的人身上,以保持自己身心的平衡。

還有一類父母往往是母親,把控制孩子當成了自己的人生要務,這類母親可能本身在夫妻感情中無法得到滿足,轉而就去控制自己的孩子,從對孩子的控制中獲得滿足。要求孩子必須聽他的話,不聽就不是好孩子,不聽就是不孝順她等等。

幼年的孩子沒有好壞是非觀念,除了父母,他們什麼都沒有。為了讓父母開心,孩子就會一切圍繞父母的需求構建自己的行為,他們會特別在乎父母的心情,並且會承擔起照顧父母情緒的責任,一旦父母表現出了情緒不好,或對他們不滿的傾向,他們就會極度自責和恐懼,認為是由於自己不夠好,才讓父母如此不開心。

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樣做對孩子造成的危害,很多情況下,這種父母在個性和生活中就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生活和自身成長問題,根本沒有精力意識到其他,他們本身已被生活中解決不了的事件或面對的問題所席捲,而無法擁有超脫自身或反省自身的能力,不可避免的會把孩子帶入問題的漩渦。

~4~ 越害怕衝突,衝突就越會來

相信很多害怕與人發生衝突的人對此深有體會,當你越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時,衝突並不會消失,很多時候是越害怕,衝突越多,越逃避,問題越來。

第一,人際交往中,很多人本來就有一種擴張自己邊界的意識,當你表現的害怕衝突,以別人需求為中心時,別人就會趁機擴張他的邊界,直到蠶食掉你所有的地盤。尤其是那些有不良傾向的人群,他們需要擴張邊界帶來心理的優越感和價值感,而你的退縮恰恰迎合了他們這種心理,這種情況的極端表現就是欺負和霸凌。

很多情況下,霸凌和欺負選擇的對象都是那些害怕與人發生衝突,迴避衝突的人,正是因為霸凌的人和欺負者看穿了被霸凌者在面臨衝突時存在嚴重的自責傾向和害怕傾向,才會讓他們在欺負別人時沒有後顧之憂。因為被欺負者會發生「都是自己不好,才會被人欺負」的歸因和內心語言。

所以當你表現出害怕衝突的行為時,越會招惹到那些擅長欺負,製造衝突從而從你身上撈取心理能量的人。

第二,人際衝突是關係的常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獨特的成長環境,這決定了他們在面對問題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獨特的看法,人們在看法和行為上不一致是一種絕對的現象,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看法,就像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命一樣,當你正常表達自己的意見和需求時,這種權力是正當的,別人也是會理解的,因為它是天然存在的,不需要被懷疑的。

但是一個害怕衝突的人對人際衝突的認識卻存在嚴重偏差。他會把因為表達跟別人不一致的意見和自己將收懲罰及恐懼聯繫起來,把別人不滿跟自己不夠好聯繫起來,這就導致了他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壓抑自己的意見。但這些不同的意見或想法也可以說是生命的能量並不會因為壓抑就會消失,它們會繼續存在甚至比原來更強烈,這樣就會導致害怕衝突者自己本身陷入嚴重的衝突,當衝突越演愈烈,自己無法控制時,就外化為和別人的衝突,導致嚴重的衝突爆發。

所以逃避衝突最終並沒有解決衝突,相反會引來更大的內心衝突,最終導致不可收拾的衝突。

第三,一個人的在群體中的價值是跟他自身的能力有關,而不是跟討好別人有關。害怕衝突的人會有無意識討好別人的傾向,是因為他們以為只要跟別人保持和諧,無原則的聽別人的話別人就會喜歡他們,但其實這是個誤區,人們不會尊重一個毫無主見,膽小懦弱的人,這樣的人在群體中往往得不到重視,會被人認為是缺乏能力的一種表現。

所以久而久之,即便你有能力,但因為你的不敢表達,別人也不認可,你就在群體中變得毫無地位,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最後導致的結局就是,越害怕什麼,最後就越會收穫什麼。

你沒有解決問題,最後你就會成為問題。

~5~ 如何改變自己害怕衝突的心理模式

由以上可見,一個人之所以害怕衝突,是因為他們對人際衝突有很多不合理的認識,在這些不合理的認識中,他們把和別人衝突和自己不夠好進行了關聯,並且認為一個人不應該和別人有衝突,一個人如果表達相反的意見或不同的看法,即代表著一種敵意,代表著對別人的攻擊。正是這些不正確的關聯導致了一個人會害怕衝突,迴避衝突。

要改變害怕與人衝突的心理模式,必須更正自己內心關於衝突的錯誤信念。

首先,合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看法是每個人都有的權力,不代表是對另一方的反對和敵意。一個人之所以把這跟敵意聯繫起來,是因為早年的父母給這賦予了敵意的標籤,但這是一個歪曲的標籤。

其次,人與人的正常交往中本來就是不同意見、觀點的撞擊,大家求同存異,在衝突中尋找一種適合彼此的動態的平衡,這樣既可以守住自己的觀點意見又可以做出適當的妥協,來與別人互動,最終取得一個折中的方案和交往模式,這種模式是雙方非常舒服的並且相互尊重的又可以有不同意見的。

所以衝突是正常的,沒有錯的,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健康的人際模式里並非沒有衝突,而是大家都認為衝突是很正常的一種存在。

再次,技能提升。提升自己正確表達不同意見的能力。

把表達不同意見和由此帶來的情緒分離開來一個人之所有在表達意見時,會引發很多情緒,比如敵意或攻擊,是因為他們潛意識會認為表達不同意見是不對的,會帶來風險,是敵意的表示,但是他們意識層面不得不這樣做,所以潛意識就會表現出情緒,比如敵意,不爽等等。

而另一方的人在接受信息時,首先會接受到這種情緒,而不是信息,所以這種被感受到的敵意就會引發新的敵意,新的情緒,最終真的因為表達不同意見而上升到了人際衝突的高度。

但其實上意見就是意見,情緒就是情緒。覺察自己表達不同意見時,是否帶著情緒,需要去覺察為什麼會有情緒,要把這種情緒去掉,心平氣和的表達問題,就是傳說中的不帶敵意的堅決

很多人之所以在現實中真的表達意見時引發了衝突,就是因為他們在意見表達時攜帶了潛意識的敵意,所以你表面在表達不同意見,但實際上是在傳遞衝突信號,最後就真的收穫了衝突。

最後,理清自己,也就理清了別人和外界,所有的迴避都是對自己的迴避,所有的不清都是對自己的不清。一個人越是能心平氣和的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越會被尊重採納,且越不會引發衝突。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作者並註明出處和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達芙妮,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更多文章,關注微信公號「工業時代的月亮」。


我也是,以至於我覺得自己非常的懦弱,我這幾天宇我們宿舍的一個人發生了衝突,按照我以前的性格,我覺得就是我的錯,我會去討好他,但是我慢慢發現越是這樣不僅委屈了自己,反而讓別人覺得自己特別的無能,就因為這個事情,她帶著宿舍的人孤立我,但我依然覺得我應該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明明是對的那一個,那麼一定不要讓步,看看我大中國以前的歷史,一味的讓步換來的是挨打,反而不如去充實自己的能力,強大到她們不敢和自己發生衝突,共勉,不喜勿噴


很高心能夠有機會解答你的問題,意見不同不代表會有衝突,跟別為什麼有些人怕說出自己意見?是因為在他預想的結局裡,要麼就是他說服對方,要麼就是他被對方說服,也就是只能存在一個自己熟悉的結果。其實你的內心帶著一種憤怒或者恐懼的感覺,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跟你自己的不一樣或者忽視你的時候,你內在有憤怒;或者你發現別人很武斷,你會害怕對方的權威,所以不敢講。因此,你自然而然會覺得自己只要跟對方講話一定會有衝突,結果要不就是讓對方生氣,要不就是讓對方欺負,然後就不敢溝通。

那現在,我們試著換一個心態,帶著愛跟尊重去跟對方溝通,即便對方的意見跟你是不一樣的。你可以嘗試想像一下,你要給對方愛與尊重,這時你內在的憤怒和害怕會逐漸減低。

雖然有時候我們做不同意見可能會有衝突,但衝突的目標不是去避免衝突,而是要通過衝突去更了解對方和自己的需求。如果衝突吵架只是為了說服對方或者是為了被說服的話,那事情無論怎麼樣最終只有一個結果,肯定會有人不開心,那就變得沒有意思了。其實每次兩個人之間的衝突都是一個了解對方的機會,當我們透過衝突了解對方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能創造一個在了解對方的同時也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機會。

我們不要害怕衝突,在本來的衝突里,我們自己帶著憤怒,恐懼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心態,這樣一定會有一方不高興,但如果我們換一個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換成創造共識、協商雙贏的方式,用愛和尊重對方與自己的方式,你就不會覺得跟對方溝通自己的意見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在事情發生時沒有表達自己的感覺或意見,而是後知後覺的話,在事發之後,還是可以嘗試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覺得很困難,可以用寫的方式讓對方知道。透過練習慢慢地變成先知先覺,在對方下決定的時候,你先不要做出什麼反應,你先跟他確認一下彼此的感受: 這個決定讓你和我各自有什麼感覺?而不是怎麼做。互相去尊重對方的感受,要比我們倉促地做一個決定,對關係的維繫和促進而言更重要。即便你覺得現在沒有辦法行動,你還是要去跟對方說這件事情,先了解對方的感受,然後解釋為什麼你要這麼做,以及你的感受,這樣你們彼此才能有更加促進的了解。


我也是


不至於吧,一種性格。


1.因為害怕表達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就不能得到認可,就不能維繫友好關係,會受到別人的反駁,意味著嘲笑,意味著遠離。

2.因為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容易起急罵人。自己就容易惡狠狠的表達你都是錯的,你這樣真令我噁心。完了這樣的表達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久而久之就不願意表達了。


是的,我一直處於這種狀態,真的很累


因為吵又吵不過,打還打不贏


推薦閱讀:

一個精神病患者的內心尋求
年輕的母親,當你絕望時,誰是你的救命稻草,你知道嗎?
心態像死水一般了,怎麼辦?
人格解體障礙:當自我從軀體溜走
瑜伽-人體的能量中心之簡談

TAG: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