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生下來本質上就善惡不同?
有些小孩子生下來就很懂事,懂得為別人著想,但是有些孩子從小就有一些惡毒的行為和想法,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怎樣的,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學來的。就好比,外國的孩子只會用他學來的英文叫「mom」,而不是叫中文的「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是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直接受到父母的影響,就好比「狼孩」吃生肉,獵殺野獸。所以,一個孩子的善惡觀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響。更準確的說,是從他出生以後所感受到的一切事物中學來的。同時,孩子也會根據以往的經驗來對一些陌生的事件做出判斷。比如,他看見人家有一件好東西,他選擇拿走,因為他在家裡都是隨意拿東西的。這時,如果他受到的反饋是父母覺得他能從別人那裡獲得物品這樣的行為無所謂甚至表揚了他,他從中獲得了正收益,那麼當他遇到同樣的情況時,他會自然的重複第二次;如果反饋是父母因此批評了他並要求其歸還物品,那麼他會因為這個負收益,而避免在下次做出同樣的判斷。
人都是在不同的學習以及反饋中成長的,並不是你說的什麼「生下來就怎樣」。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你的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人性本惡,只在乎於後天引導。在什麼環境成長,就會受到什麼環境的影響。父母的價值觀有很大幾率影響孩子的價值觀,但這不是一定的。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觸什麼人、什麼事較多,也有不小的關係。
不是不同 人天生有 惻隱之心 慾望 自私 。慾望自私和一起就是惡了 。
我不認同你的觀點,無法回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基因和家庭環境對人的性格影響很大,善惡都不是絕對的。小孩子都是白紙,是大人們言行舉止無時無刻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孩子。
這是關於「本質不同」和「善惡」這兩個概念出現的先後順序的問題。
不同的人生下來的時候,「本質」或許真的會不同。(即使我不太贊同)
如果真是這樣,則正因為他們之間的不同,後來互相之間為了區分彼此,才產生了善與惡的概念,以及其他很多概念,比如美與丑。
因此,為何人生而就有善惡的問題本質是,為何人生而不同。從直接回答的角度出發,或許很難找到完全概括性的結論。
從反方向角度來解答則比較容易理解:因為不管從生物學還是社會學來看,產生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是幾乎不可能的,所以,人總是不同。
進而相互區分,最終善惡分明。狼生下來就是吃肉的,狗生下來就是吃屎的,有些東西是固話在基因里的,後天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根本不是覺得因素。
因為有不同才會精彩。
看了前面幾個答案,我倒是有些不一樣的觀點。一個孩子成長後擁有什麼樣的性格,確實是要受很大的程度受後天的父母環境因素影響,同時也有一部分受基因影響,還有一部分要受氛圍的控制。以上的每一個部分都不同,所以人人不一樣才是應該有的現狀吧。當然在道德和法律的限制下,大部分人表現出了不太惡的一面,可細說起來,善良又如何界定呢?性格又該如何評判?根據哪一事件哪一時間點又是對哪一對象來說?做好事越多越善良嗎還是事情越大越善良?性格是一個根本無法探究無法量化的指標,根本無法判斷。
小時候父親也跟我說過一句話,這世界沒什麼善惡。
想不清的時候就不要深究別人的做法,因為你始終無法現在別人的立場,想想自己的道德底線在哪裡,做到問心無愧日後無悔就好啦。人生本來就是很複雜,希望題主可以內心篤定。其實每個孩子生出來性格就不同,但善惡,我覺得跟後天有關,父母是孩子第一所學校,也為善惡奠定基礎……像我,母親從小重男輕女,經常打罵我,到我二十歲還會偶爾打我,造成我性格暴躁,我從小不知萌生過弒母念頭無數次,有這個念頭,我想會有無數人會出來罵我,這是惡!還好我有妹妹,從小有摯友,我有可傾述的對象,我不至於會偏激做傻事,只是傷害太大,到現在,我無法原諒母親,現在為人父母,了解父母不易,我可以對我爸好,對對象父母好,唯獨無法對自己母親表現出孝,這也是惡吧
生下來並沒有什麼不同,孩子的善惡不過是父母的射影罷了。
瀉藥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拆分成3個問題。
- 人的本質是什麼?
- 什麼是善/惡?
-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模式會有差異?
- 人的本質是什麼?
維基百科對此的定義也不是非常清晰
A person is a being that has certain capacities or attributes such as reason, morality, consciousness or self-consciousness, and being a part of a culturally established form of social relations such as kinship, ownership of property, or legal responsibility.
人是具有某種能力或屬性的,如理性、道德、意識或自我意識,是一種社會關係文化形式的一部分,如親屬關係、財產所有權或法律責任。
當兩個外表一模一樣的人出現在面前,但思考及行為方式完全不同,我們會說這是兩個人,只是雙胞胎而已。
當兩個外表完全不同的人(A和B)出現在面前,但思考及行為方式完全一樣,我們會覺得A很像B,甚至懷疑A就是B。
你看,人的本質是不是略微清晰了些?
新生兒通常不會有極具主觀意識的行為,ta不會一出生就想著追著你打罵,哭泣和吃奶只是一種求生本能。
因此,人的本質很可能就是過往經驗的總和,即思想。
2. 什麼是善/惡?
當你在高鐵站候車時,翹著二郎腿,靜靜地看這報紙,好不愜意當頭,突然一歹徒暴起,拿槍威脅你們交出錢來!這種行為是善是惡?
- 旁邊低頭看報的你可能會想:嗨,真倒霉,怎麼偏偏碰上了這種惡人,還TM要搶我錢!那為什麼對你來說是「惡」呢?因為它威脅到了你的利益,不論是錢財,亦或是生命。
- 但如果歹徒之所以搶劫,是因為千辛萬苦也賺不到錢來治療老母的病,只能走極端,寧願自己入地獄,也想將母親治好呢?那他這種行為對他母親來說,就是「善」的,因為它能利己。
現在善惡的定義就比較清晰了。善惡是相對的,利己為善,損己為惡。
3.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模式會有差異?
- 當你走在馬路上45°角抬頭望著夜空中那一輪圓月,不禁感嘆「此景真應對酒當歌,感嘆人生幾何~」,突然腳下一松,隨著井蓋一起掉下洞。在污水裡也不禁破口大罵:艹,這麼倒霉,勞資以後絕對不踩任何井蓋!
- 而另一個人B此生都沒有跌入井蓋的經歷,依舊望著月,感嘆著月是故鄉明。
當你們遇到井蓋時
你會繞過井蓋,並心裡念叨著:這下你坑不了勞資了吧!
但B還是會若無其事地走上井蓋,然後神情自若地走下來.
你看 ,本來遇到井蓋時,你們都會踩上去,再踩下來。但你有了先前的經驗:不踩井蓋,這貨有可能是松的,踩上去可能會跪一把。而A呢,他沒有你這條經驗,因此也不會採取你那避開井蓋的策略。
這就已經說的很直白了。不同人之間,由於經驗不同,因此對待同一事物也會採取不同策略。
總結這三條問題,就能回答你實際的疑問「當孩子有主觀性意識時,為什麼有些孩子表現出利他性(善),有些孩子則會想要損害他人的利益(惡)?」
答 :
因為在出現主觀意識之前,孩子一直在吸收經驗,比如罵人,比如讓梨。
ta之所以會表現出「惡」,因為ta只學會了用「惡」的方式來處理事情。同樣,之所以會表現出「善」,也是因為ta學會了「善」的方式。
再簡單點:經驗不同,策略不同。
還是後天環境的因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都是學來的。
謝邀。我認為,可能是身旁的大人的行為無意識地影響了孩子。有句話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但大人們有時候的一些開玩笑的舉動會給孩子誤導。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推薦閱讀:
※我們所認為的就一定是真實的嗎?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要變得不善良的?
※劉安為讓劉備和孫乾飽食,不惜殺妻食肉,在當時女子地位真的如此低下嗎?
※微博看到一個博文「跟女友聊起買房,三觀崩塌」各位看官怎麼看?
※如何看待有人會讓所有人的牛排都不能要全熟這個問題?
TAG: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