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口齒不清怎麼辦?

3-4歲,發L音不清,k、g發不出來。


Stephen Krashen 的理論

1 Acquisition Learning 環境+結構 在家創造環境多聽,在幼兒園有結構的學習。

2 Affective Filter 有效過濾。當孩子接觸發音不準的字時,避免不了的會有一些緊張,焦慮,等消極情緒,父母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幫助他們去除他們和語言學習之間這些不良因素,讓他們敢大聲的說出來。

在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發音模糊,不標準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不要強行糾正孩子發音,這樣會打擊孩子自信心,下次孩子遇到這個詞語也許就不幹再說出來,因為害怕自己說錯。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可以循環播放放一些學字識字的CD,讓正確的讀音不斷縈繞在孩子耳邊,3-6歲孩子的耳朵是非常靈敏的,他們多聽多練以後覺得自己和標準發音不一樣,他們會有一個自我修復的過程。

另外也可以利用小遊戲來鼓勵孩子,父母可以在家裡和孩子玩一些很簡單的文字遊戲或者文字比賽,這樣寓教於樂,既能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也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正常情況下3-4歲的孩子發音上已經基本清楚了,如果只是有些不到位,可能還是正常的,但如果某些音發不出來,那就是值得注意的問題了。

k、g是舌根音,發不出來有可能是相關部位的肌肉功能達到不到做出準確發音動作的標準,可能是力量或者協調性不足,舌根無與上齶裂接觸以及對氣流的阻礙動作做不出來,而l音不清,可能是是發得不到位,實際上也是相關肌肉的功能有些不足,舌肌是很複雜的,是人身體上肌肉最複雜的部位之一,還要通過詳細語音病理學檢查才能判斷功能落後的具體情況。

普通話中g、k以及l音的正確發音方法如下:

l:發音時,嘴唇稍開,舌尖抵住上牙床,聲帶顫動,氣流從舌尖兩邊流出。

g: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軟齶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爆發成音。

k:發音時,舌根前部,抵住上軟齶,阻礙氣流,讓氣流衝破舌根的阻礙,迸發成音。

當然,很多時候並不是掌握了正常的發音方法就能得到準確的發音,對於有些發音不到位的現象,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按正確的發音方法練習,對於完全發不準的情況,可能就不容易得到改善了,但孩子在慢慢成長,這些語言問題對成長的影響可大可小,所以如果孩子並沒有改善,或者持續時間較長,建議進行專業的矯正,一般如果有兩三個音,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是很快的。

不過,有些情況家長聽得不準,以為只是幾個音發不準,實際上很多發音動作都有問題,而且還可能有病理性的原因,這也是可以通過語音病理分析找到原因的。

兒童語言發育的彈性還是比較大的,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畢竟學習說話是一種後天技能,但發音也是一種動作,發音器官的肌肉生長完善卻是比較固定的,就像其實動作一樣,年齡越大肌肉功能越固化,越不容易調節,說話也許是孩子最先學會的高級技巧,實際上發音器官的肌肉5歲左右就已經基本完善了,如果五歲以後還有明顯的發音問題是很可能持續下去,成年人的發音問題往往就是這樣持續下去的。


孩子已經快四歲了,看題主描述應該是存在發音不清的問題,這可能是孩子口肌協調和控制能力弱,或者也跟孩子一直有錯誤的發音習慣有關。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專業機構做個檢查評估,再採取相應的訓練計劃。


說相聲的在沒有接觸相聲之前 口齒都不怎麼樣


【硬體條件】:

孩子的舌頭,嘴部的各個器官,有必要去帶著孩子查一下。(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也給家長和孩子無形之中增強了信心)

【軟體條件】:

多鼓勵模仿,少刻意糾錯。(語言表達本來就是熟練工,多說才能更好,如果孩子因為忍受不了挫敗感不開口了,就麻煩了)

兩個方面,一是對孩子正確發音的肯定,以及強調性鼓勵。現在雖然孩子口齒不清,大部分的音發不準,但是一定有發的準的音。例如:媽媽,爸爸這些簡單的,孩子肯定可以發的准,就多發現這樣的【準確的音】先多鼓勵。

第二,就是家長要自己以身作則,多說清晰的話,慢慢的說,多說。在孩子面前,多演繹。孩子的身邊就等於多了兩位「貼身的講話老師」,慢慢的一定會好的。


推薦閱讀:

【乾貨】幼兒園課程論重難點匯總
漫畫兒童性啟蒙+自我保護學習(帶寶寶一起學)
聰明的家長都會從小讓孩子看這些
TED科普短片提示我們:左撇子寶寶需要糾正嗎? ????
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報興趣班?

TAG:育兒 | 孩子 | 幼兒教育 | 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