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俄語: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烏克蘭語: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英語:Chernobyl disaster),或簡稱切爾諾貝利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於蘇聯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的核反應堆破裂事故。該事故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事故的主因為反應堆進行緊急停機後的後備供電測試時,因操作人員的訓練不足,最終使功率急劇增加,破壞反應堆。與早期各國核反應堆類似,RBMK-1000缺乏嚴重意外下的多重防護措施,設計缺陷使大量的放射性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最初發生的蒸氣爆炸導致兩人死亡,接踵而至的絕大部分受害者的病因及死因都歸咎於事故中釋放的高能量輻射,然而輻射塵少量放射導致的影響依舊爭論不休。在蘇聯建成使用的與切爾諾貝利4號機組同型號的15座RBMK-1000反應堆中,除切爾諾貝利的4座於2000年前被相繼關閉外,其餘11座均運行至今,預計在2019年後逐步關閉。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47秒 (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併釋放大量高能量輻射物質到大氣層,這些放射性塵埃覆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2]被核輻射塵污染的雲層飄往眾多地區,包括前蘇聯西部的部分地區、西歐、東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部分地區。此外,烏克蘭、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均受到嚴重的核污染,超過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離。前蘇聯官方的報告表示[3],約60%受到輻射塵污染的地區皆位於白俄羅斯境內。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已計算通貨膨脹),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大的災難。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日語:福島第一原子力発電所事故/ふくしまだいいちげんしりょくはつでんしょじこ Fukushima daiichi genshiryoku hatsudensho jiko)是位於日本福島縣海濱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因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所引起的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輻射釋放等核能災害事件,為全球自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以來最嚴重的核能事故,也是第二起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評為第7級(最嚴重等級)的核電站事故。但事故後無人因輻射曝露而死亡。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事件後出生的胎兒出現流產、死胎、身體及精神疾病的幾率不會增加。約1300人在地震後因為病情惡化或身體狀況變差而死去。
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烏克蘭語:Кыштымская авария),是指1957年發生在前蘇聯車裡雅賓斯克州克什特姆的一場重大核意外。該事故被評為國際原子能事故等級(INES)第6級,使其成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三個最嚴重的核事故,排在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二者都在INES第7級)的後面。
在1957年9月29日,因液體核廢料桶的冷卻系統失效,導致液體汽化並發生爆炸。爆炸威力相當於70-100噸黃色炸藥,保護棺因而破損,散發出去的輻射物質隨風往東北方飄散了大約300至350公里。
溫斯喬火災(英語:Windscale fire,又譯:溫思喬火災),是指1957年發生在英國坎伯蘭(現坎布里亞郡塞拉菲爾德)西北海岸的一場核意外,核設施內的1號機組首先起火。該事件被評為國際核事件分級第5級,亦是英國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當天,反應堆一直在升溫。操作員認為是設備故障,於是兩名工人被派去檢查反應堆。但當兩名工人到達後,卻發現反應堆已經被大火吞沒。考慮到過高的溫度會將水立即分解,造成氫氣爆炸,他們一開始並沒有用水來救火。但是其他的滅火方法並沒有奏效,他們只好使用水並成功將火撲滅,沒有引起爆炸。由於英國政府試圖掩蓋這場火災的嚴重性,確切的死亡人數不得而知。時任英國首相的哈羅德·麥美倫(Maurice Harold Macmillan)擔心這次事故會使英國政府蒙羞,並且減弱民眾對核能利用工程的支持。難以統計確切死亡人數的另一個原因是:溫斯喬的輻射波及太廣,橫跨英國和北歐數百英里。
1987年9月13日發生在巴西的戈亞尼亞核事故,造成超過240人受到核輻射,幾個街區被污染。戈亞尼亞核事故是世界十大恐怖核事故之一。
1987年9月30日,巴西戈亞斯州首府戈亞尼亞市一家廢品公司的職員處理 廢鐵 ,用鎚子猛擊一個密封器皿,當即噁心,暈眩,送往醫院檢查,確診為放射性傷害。這家公司共有18人住進醫院,其中6人病重;另有30人也要接受治療。政府部門當天將這個地區的居民,集中隔離在一個足球場中,進行放射量檢查。
這個器皿是防癌協會使用的儀器,內裝 放射性同位素 銫-137,被當做廢鐵賣掉了。銫-137的作用可持續30年,受輻射初期出現腹瀉,嘔吐,貧血等癥狀,後期可轉化為 癌症 ,據稱,這是巴西最大的一次核災難。
三里島核泄露事故,通常簡稱「三里島事件」,是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河三哩島核電站(Three-Miles Island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毀事故。這是美國商業核電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該事件被評為國際核事件分級的7級系統中的第5級:事故帶有廣泛後果。
當天凌晨4時0分0秒,三哩島核電站95萬千瓦壓水式二號反應堆一次側的給水主泵停轉,汽輪機停機。此時備用泵應按照預設的程序啟動,但是由於輔助給水系統中隔離閥在此前的例行檢修中沒有按規定打開,導致輔助給水系統沒有動作。
二號機組的一次側冷卻水沒有按照程序進入蒸汽產生器,熱量在反應堆中心處持續聚集,堆芯壓力上升,導致調壓槽卸壓閥於4時0分03秒開啟,放出堆芯內的部分汽水混合物。當下反應堆於4時0分08秒自動停堆,當反應堆內壓力下降至正常時,卸壓閥又由於故障未能自動關閉,使堆芯冷卻劑以45m3/s繼續外流。壓力降至正常值以下卻由於發生機械故障,在堆心壓力回復正常值後堆芯冷卻水繼續注入減壓水槽,造成減壓水槽水滿外溢;4時2分2秒主系統壓力繼續下降至11.3MPa,「堆芯緊急冷卻系統(RCIC)」的高壓注水自動啟動,向堆芯注入冷卻水。但反應堆操作員未判明卸壓閥沒有關閉,反而於4時3分13秒關閉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停止了向堆芯內注水。
一次側冷卻水大量排出造成堆芯上部失水,堆芯上部燃料棒的溫度超過2760度,堆腔上部形成了蒸汽。反應堆操作員恢復高壓安注系統和主泵運行後,260度的水遇到2760度堆芯,堆芯燃料棒像玻璃一樣破裂,堆芯坍塌。堆芯90%的燃料棒包殼破損,47%的核燃料已經融毀並發生泄漏,系統發出了放射性物質外漏的警報,但由於警報響起時並未引起運行人員的注意,甚至現時的紀錄報告都指出沒有人注意到警報。直到當天晚上19時50分,二號堆實現強迫循環,但運行人員始終沒有察覺堆芯的損壞和放射性物質的外漏。
東海村JCO臨界事故(日語:東海村JCO臨界事故)是指發生在1999年9月30日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製備廠(住友金屬礦山的子公司)的一次核輻射事故。有666人被輻射污染,2名工作人員死亡,是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之前日本最嚴重的一次核意外。此事故被評級為國際原子能事故等級第4級。
本次事故的原因是,JCO在應舊動力爐?核燃料開發事業團的訂單生產「常陽」用核燃料的過程中,因JCO的工程的管理不當而發生的。
JCO在進行燃料加工工程是,依照的並不是重視防止臨界事故的正規,而是依私自規定的操作流程進行作業。舉例來說,按照正規流程,作為原料的鎢化合物粉末的溶解工程本應在「溶解塔」中進行操作。但私自規定的操作流程中,這一流程則變成了用鋼製水桶。並且在事故發生前的9月29日,為了提升作業效率,甚至使用了與私自規定的操作流程不同的作業方法。具體而言,就是將各種濃度不同的硝酸鈾醯混合,使之濃度均已的均質化工程中,本應使用「貯塔」,但最後卻使用了「沉澱槽」這一完全不一樣的容器。貯塔這一容器的形狀細長,難以產生臨界反應。但實際使用的沉澱槽的形狀(粗短,容器下半部分有含有冷卻水套層)則非常容易產生臨界反應。
於是,在被注入了大量的濃縮度18.8%的硝酸鈾醯溶液之後,容器周圍的冷卻水成了中子的反射材料,溶液達到臨界狀態,中子射線大量放出。
據使用鋼製水桶進行作業的作業員稱,「將硝酸鈾醯倒入溶解槽時,發出了藍色的光」。
文章來源:歷史上發生的的核事故
推薦閱讀:
※什麼是「禁止核試驗國際日」?※福島十日:去日本還能放心吃牛肉海鮮嗎?這篇文章為你提供了一種思考角度和建議※原子核物理筆記
TAG:核輻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