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畢國智導演的電影《在乎你》?

《在乎你》是由香港導演畢國智執導,內地著名演員俞飛鴻、日本實力派男演員大澤隆夫領銜主演,木下彩音、前田公輝,以及盧洋洋聯袂主演,根據鄧麗君經典名曲《我只在乎你》改編的影片。


日系文藝的底色間,北海道的雪國風光無疑又為《在乎你》增添了唯美的一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這樣一副浪漫的畫卷之下,作為一部中日合拍片,電影即沒能深入展現兩種文化間的碰撞,也沒能勾勒出細膩動人的情愫,空乏的劇情使其藝術的體現僅只在於電影的風光。

如若單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在乎你》,那麼這部電影其實並不能算是一部庸作,從札幌的頭大佛間流露的意境,到釀酒廠里一展的生活,再到小鎮的雪色,北海道的魅力在電影的鏡頭裡,不僅成為了電影至美的所在,契合於電影切合時宜的配樂,無疑是其所一展的純情從表象上看是足夠清新純粹的,這些都令日系文藝的風格在這部電影中的展露並不會讓人覺得有多少突兀。

正是因為這樣至美的風景,這樣純粹的感情,才使這部電影能說是令人遺憾的,任何一部出色的文藝片所最不會獲取的便是那股絲絲入扣的情感醞釀,而在這部電影中日系的純美與電影所預想表達的情感卻出現了斷層,在電影伊始面對功成名就女主設計師的隱痛,以及她與大澤隆夫所飾演的清酒世家獨子間的感情,都成為了電影預想一窺緣由的所在,但這一懸疑在最後看來卻變成了無病呻吟的作態。

《在乎你》最大的問題便在於電影無從掌控好其自身的節奏,溫吞的推進卻並沒能勾勒齣電影情感的真摯,相反不少對劇情推進無用的廢戲使電影由舒緩逐漸變成了冗長,而俞飛鴻飾演的女主袁元,她的每一步選擇其實都在於她自己,而由此來看不僅是電影對跨國家庭關係矛盾的著點蒼白無力,也使人物所衍生的情感變的莫名其妙了起來,在電影所欲的悲傷下,只有一片空無。

由此我們在來看《在乎你》的內核,電影的純情如白馬過隙般一閃而過,親情的羈絆又被嫁接於了一段虛無的關係上,這部電影在最終透過其自詡的反轉,唯所能讓我感受到的其實就僅是對「墮胎」這一行徑,隱晦而又蹩腳的控訴,這樣的情感表達,雖然使電影不能算有多麼狗血,但也根本無從誘發觀眾情感的共鳴,終給人帶來的只是雞肋之感。

節奏的冗長,情感的虛無,都使電影無力去引領觀眾窺視女性傷痛的心靈世界,更無從構建「在乎你」的情感命題,在這樣一部電影中所真正讓人在乎扼腕的只是糟糕的劇本途耗了北海道的美。文/夢裡詩書


剛看完回來,憋了好多話不吐不快,因為實在是不吐不快,以下涉及劇透,而這個電影劇透後基本沒法看,你們自己考慮要不要往下拉。

整體上來說,這部電影起碼值七分,但是從觀感上來說,這部電影在我心裡大概也就六分往下。

因為

第一:這個片子是個精日片

我不了解這個導演,但是我確實很好奇,一個中國導演,拍一部中日混血片,拍出來的中國不中國,日本很日本,這到底是中國導演權力被製片方搶了,還是把心中的理想鄉都寄托在外國了啊?

故事一半劇情發生在中國,但你能感覺到這個中國一點也不中國,它就像小時代里的上層社會一樣,充滿了假、空、虛、浮,它看起來很華麗,但是這樣的中國,你沒見過,我沒見過,只存在於電影電視劇里,它就是個背景布,一點也聞不到中國味。

而這個片子里的日本就是另一個極端,近乎完美的日本文化還原,近乎旅遊宣傳片的攝影,加上電影的前三十分鐘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很想念日本」,後三十分鐘感覺就是「日本果然好美」,簡直就是隨便弄出點什麼東西都是好有意思的文化色彩。

開場十分鐘左右,我心裡就覺得,這個片子立項起碼有三年往上了,這個理念太落後了,還停在歌頌日本匠人精神那個層次上,上次看這個劇情,還是消費古惑仔的那個《黃金兄弟》,咋的?日本匠人多根毛啊?

片中唯一一處帶中國色彩的選景,選了一處北京衚衕,我本來以為在前半段的日本美景秀之後,馬上就要來一出中國文化展,萬萬沒想到,在這不到五分鐘的中國外景秀里,我看到的是,窄巷,破牆,小院,隨處堆放的雜物,小女孩身上的花棉襖。

你特么……

帶著這麼牛逼個攝影,是真沒辦法把中國拍的好看一點了是嗎?

然後故事到了後面,你會發現故事的主線已經沒有辦法撐住時常了,所以導演開始搞……日本酒文化解說。

所以這個片子給我的第一觀感就很差,細節處太過精日,無處不在的日本禮節太過理所當然,甚至連一點文化衝突的方面都不想表現。

這樣的日本北海道旅遊宣傳片,放三年前可能還能熱一下,放在現在,實在是不合時宜。

第二:反轉不講基本法

其實這個故事本身是挺簡單的,一個女人因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傷害了他人,多年後功成名就然而心魔糾纏,於是踏上一條自我救贖之路的故事。

故事的最後有一個非常非常非常大的反轉,在這個反轉出來之前我差點睡著了,然後被這個反轉嚇醒。

某種程度上,這個反轉是真的很牛逼,因為整個前面索然無味的劇情被這一個反轉顛覆了,前面的劇情是三分,有這個反轉直接翻一倍。

但是,在這個精彩的反轉背後,我感覺到的卻不是「啊!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恰恰相反,感覺到的是一種「你在逗我吧?」的羞恥感。就像是那些寫推理小說的時候故意藏關鍵信息不給你看的人一樣,揭底的時候我不覺得你很牛逼,只覺得自己被愚弄了。

我不是不能接受這樣結局嚇你一跳式的反轉,但這個反轉是要可信的,是要有足夠鋪墊的。你到揭底的時候告訴我,之前那個和身邊的人有交集有互動的小女孩是一個不存在的幻想,我只能認為你在故意逗我玩。

我確實看到導演在拚命的埋伏筆,開場就說女主不能生育,後面也明著暗著暗示女主當年做了大錯事,還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台詞,但問題在於,導演做了一個很雞賊的行為,就是把一個假的女兒,當成一個真的女兒來塑造了。

如果這個女兒的帽子從來沒有摘下來過,我會覺得這個反轉很合理,如果這個女兒從不跟別人說話,我會覺得這個反轉很合理,如果這個女兒沒有那段在北京衚衕里的情感升華,我會覺得這個反轉很合理。

你完全照著一個活人來塑造,最後告訴我,色普銳斯!她其實從來就不存在喲!

我覺得你不是在反轉,是在逗我玩。

尤其是最後女主自殺,竟然是被自己妄想出來的女兒所說的話救起來,這個地方簡直讓人無言以對。

女兒身上的細節越豐富,越真實,越可信,最後的反轉就越奇怪,甚至現在還有人跑出來說女兒是真實存在的,我真是……

第三,為了一個反轉憋了90分鐘

微博上看到一個評價說:「開場看了大佛的鏡頭,心裡給了五星,一路看一路掉,看完了就一星了」。

我的感覺也差不多,看開場腦子裡過的是《情書》這種等級的治癒片,看著看著看困了,因為整個前半段一點點也讓人看不出這是一部好看的片子,場景封閉,懸念多,信息量少,劇情基本上靠台詞來推進,到中段和女兒交代往事的時候甚至有了一種馬上要結局的錯覺,讓人一眼就能看到故事的走向。

雖然到結局的時候證明這是一種錯覺,但我毫不懷疑初次觀看這部電影的人會有多少無法忍受這冗長的開頭。

一方面試圖搞日本式的小清新,卻又把握不住人類微妙的感情變化, 暗搓搓的鋪墊了半天,卻找不到矛盾點在哪,看的時候內心槽點不斷,昏昏欲睡,用了大段時間給特寫,最為關鍵的男主和女主之間的感情卻略過不談。從故事角度上講,很難說這個電影是一部佳作。

誠然,最終的反轉讓這個片子從故事片變成心理片,但前期的乏味讓人很難有興趣去二刷。最後反轉的說服力不足,也讓人對女主的精神心理變化缺乏共鳴。

額外:音樂停下來會死癌

不知道導演在想什麼,我作為一個不擅長一心多用的人不看個幾遍一般都注意不到電影音樂的妙用,結果這個電影看到一半我就已經無法無視音樂的存在,整個故事似乎就在音樂,重複音樂,更多的音樂中一路推過來,帶有大量信息的對白非常少,空檔全部用音樂頂上,偶爾安靜幾秒鐘你以為要干正事了,它開始重播……

在這些缺點之外,電影還算得上可圈可點。表演上近乎無懈可擊,尤其俞飛鴻,在這樣一部一言不合就給超大特寫的電影里,近乎是用一個人的面部表情和淚腺控制,hold住了整部電影。

鏡頭的美學也非常講究,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我是靠看旅遊宣傳片撐下來的。

總體上來說,缺乏爆炸潛力,湊合合格


( )全力推薦

( )值得一看

( √)決定在你

( )建議避開

( )快 跑!

前言

在戀愛或者性的取向上,直男、直女、彎男似乎都更多傾向於年輕的美好肉體,直男到死都喜歡小姑娘,直女和彎男也都會更多傾向於小奶狗或者小狼狗。

這個時候,主流性取向里剩下的這一支,彎女,便顯得尤為獨特,她們似乎是唯一更喜歡年上女性的一個群體。

——當然,各個群體也都有特例,我們在此討論的是多數情況。

而有一位大姐姐,在幾乎每位姬佬心中似乎都能排到前列,她就是俞飛鴻。

而本片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明確地想要使用俞飛鴻去拉攏一些姬圈觀眾來,開玩笑地說,甚至是想要為姬圈壯大勢力,將一些直女們也拉攏來。

本片有極其大量的俞飛鴻姐姐面部特寫,各種特寫,如果以固定時間間隔對本片進行截圖的話,我懷疑可能有超過一半的圖片就是俞飛鴻的臉。

爽不爽?

不爽還有,本片前半段很長一段時間裡,完全是在展示一對姬友情侶的相處日常,而且更絕的是,其中除了俞飛鴻之外的另一方完全就是主流年輕人的那個年紀。

這和直男片里讓克拉拉麵對中年男人秀腿和漏出半個胸完全是同一個效果了。

我特地搜了一下,上次俞飛鴻的一番電影作品,可能還是她自己導演的愛有來生,那可是十年前了,本片不知道能不能好好解解姬佬們的渴。

說回片子本身,整體基調是日系的慢生活,主要內容基本是俞飛鴻的角色內心的一段旅程,讓人遺憾的是情節比較狗血無新意,還可能有很多地方會觸到姬姥們的雷點。

因此要不要看就隨你們啦~

後 有 劇 透

俞飛鴻扮演的設計師袁元在留學日本期間和家族從事清酒釀造的 Tomiya 戀愛了,後來兩人畢業後結婚,袁元嫁到了北海道。

但是袁元和婆婆相處得並不愉快,自己的設計理想也在一日一日的教務操勞中被逐漸磨滅。

不願意就此下去的她選擇了離開,為了狠下心離開,她甚至隱瞞了自己已有了孩子的事,將孩子打掉,轉身回國。

回國後她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以為自己已經釋懷的她卻發現孩子的事一直困擾在自己內心。

在打掉孩子整整十八年後,她選擇回到北海道,向 Tomiya 與婆婆坦白一切,和自己的內心和解。

如果你沒有看電影就看到了這裡的話,我想你已經被狗血到了。

找了俞飛鴻,請了一組優秀的日本演員,結果還演婆媳劇?還是理想被家庭拖累那一套?

完全就是那一套,本片在日系濾鏡下包裹的故事本身實在太孱弱,四保一結果被這個一狠狠拖住了後腿。

另一方面,本片結尾的反轉,在我看來是最近這幾部熱門反轉大片里,唯一一個真正扭轉了前面存在的問題的。

袁元之前的幾乎所有事都是假的,來北京找她的女兒並不存在,她當年並沒有告訴丈夫和婆婆真相。

這也就解決了很多前段敘事里的問題,比如女兒為什麼會過得好端端忽然就開始辱罵袁元,因為那個並不是真人,那只是袁元想像中的一個影子。

但是本片的反轉實在有些賴皮了,這麼一來所有的 Bug 都可以用這是袁元腦中的胡思亂想搪塞過去了。

反轉里最有趣的精緻對應不存在了,前陣子的調音師為什麼討論度高過海市蜃樓呢?因為大家都喜歡說兔子眼睛、歪脖子樹這些對應。

本片則告訴你前面幾乎所有東西都是假的,別找了,沒有對應,這其實非常傷害觀眾的觀影感受。

只有最後最後,袁元自殺被救起和圖中成人禮這兩段,本片給你詳細講了一下對應,看起來是女兒實際上是別人。

其他地方,統統沒有,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在阻止觀眾「燒腦」,也是在消解觀眾對於本片的投入。

提到自殺,這就又是一個狗血的點了,為什麼現在覺得自己錯了就要自殺呢?

因為創作者發現這裡如何和解真的收不住了。

袁元當年打掉孩子這件事,需要和四個人和解,就是年輕的她登上列車一路看見的四個人。

和婆婆,那很好和解,婆婆本來也對她不好,而且當初就知道了這件事,很好解決。

和老公,無法和解。

和孩子,無法和解。

更重要的是,和自己無法和解,全片故事的起因就是袁元無法和自己和解,她原諒不了自己打掉了這個孩子這件事。

那麼影片里選擇的和解方式是什麼呢?就是死。

「我實在罪孽深重,我死了算了」——類似這一類的思想,一了百了。然後再被丈夫救回來,和丈夫的擁抱間,通過生與死所營造的巨大戲劇性,一切的和解達成。

但其實呢,真正的內心歷程如何,根本沒有一個能信服人的答案。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她當初會離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事業,還是理想,本片最後收的時候,袁元也還是離開了北海道,回去繼續自己的事業。

那既然如此,就應該在這裡做文章,她的和解,應當是通過堅定了事業與理想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而不是向所有人賠罪。

從這個角度上說,本片好像又不太適合姬友們看了?因為哪怕如此強大的一個事業女性,結果還是要因為孩子的事心裡懷著如此大的怨念十八年,多慘啊。

不過反過來當做教育片的話,好像就更有趣了!「你看,你們的天菜告訴你們了,和男人談戀愛,就是這樣慘,沒有你好果汁吃的!」

本片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又一個缺點是剪輯,本片的剪輯可謂是肉眼可見的不對勁。

大段的空鏡頭看起來好好的,但是一到兩人相處的時候怎麼就覺得那麼亂呢?好像是有著時間順序吧,好像又是沒有,說像 PPT 或者 MV 吧,但是有的地方故事也好好推進著。

非常迷。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袁元剛到北海道入住旅館那裡,服務人員說箱子我來提吧然後提起了箱子,結果袁元「一把把箱子搶了回來」,我還納悶了一下以為裡面有什麼貴重物品。

後來再想,哦不對,這其實是已經提到目的地了,所以東西交還給了她。

至於俞飛鴻嘛,該誇的也輪不到我來誇,我就提一個小小的問題吧,可能是我聽中日切換有些彆扭導致的,但是我真的感覺,有些地方俞飛鴻念台詞的感覺太明顯了。

用日本的話說,就是棒讀。

感覺就是很不對,也可能是因為袁元在日本的那部分,本人和其他人的日系風格不太搭吧。

總結而言,其實本片作為一部以中年女性的顏作為最大賣點之一的作品,本身在國內也算是一個突破了。

但是沒有突破的是,提到中年女性,哪怕是成功人士的人設,好像還是離不開那些家長里短的無聊故事,又是婆媳,又是生孩子,好像永遠就聽在這個圈裡出不去了。

尤其是當這些內容,很可能對想要吸引的群體造成不適時,真的得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就編不出別的情節來了。

那麼今天就到這裡,晚安。


在乎你,這三個字彷彿是女主人公心中的另一個自我對現實中的袁元的回應。

從影片的開始,就在講述一個非常簡單易懂的故事,選擇,放棄與拿起。年輕時美好的肉身曾孕育生命,未出生的生命埋下了不可言說的種子和一段渺遠的感情。

北海道的冬天,緊抱在一起的戀人,紛繁如人間事的雪花緩緩落下。那一段所謂歲月靜好的日子,本就是袁元為了愛情的短暫付出。沒有人會為了相依相偎,放棄遠大的前程和未曾拼搏過的未來。何況是袁元,一個北京不算富裕的家庭出生,不遠萬里的留學之行耗盡的可以是一個家庭一生的積蓄。袁元懂現實,也明白自己的抱負,所以她才會在雜物間里建起一座精神與理想的家園,她知道,這才是她要的歸宿。

不是感情不值一提,而是選擇必然意味著失去。不然,袁元怎麼會在夢裡一次又一次地回到遙遠的現實。昏倒後那個幻想的女兒,是袁元對曾經擁有的回應,是一次短暫的自我救贖。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

再拋開對俞老師的喜愛,講講影片的其他方面。

1.影片開頭對北海道風景的描繪有點情書的影子。佛像不喜若悲,有哀文化的基調。

2.袁元從水面上出來的場景有細微穿幫。印象中俞老師穿了件米色毛線衣,出水的鏡頭裡可以看見衣服有非常小的部分沒有濕透。(此處不知我有沒有看錯,但是我在電影院里看的確是這個感覺)

3.個人認為袁元部分與日本人交流時,中文過多,有點尷尬。俞老師其實日文發音還可以,如果在某些地方多幾句日語的話,會顯得更自然點。

4.大澤隆夫的表演自然流暢。

5.導演既是剪輯又是編劇。有些情節略微老套,比如男主開車到一半掉頭去找女主,萬年偶像連續劇套路。

6.有點旅遊宣傳的意味,但肯定不到情書的二分之一效果。

7.感覺此類文藝片票房不會很高。影片路演現場,有很多粉絲高呼買熱搜,其實根本不必。我們能看到這部電影從開始宣傳起,沒有任何的熱搜宣傳,靠的是最實打實的觀眾和演員的賣力宣傳。這部片子的粉絲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有關在乎你的每一條影評微博都是真實而不做作的。不管影片質量和票房如何,這個團隊要遠比那些買熱度的電影公司乾淨和自尊。


沒有做好電影基本要素的自我陶醉

——《在乎你》影評

這個標題與上周對《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頗是相似,但無可奈何,這兩部電影的確連電影最基本的一些要素都沒有掌握好,單單拿出個噱頭來炒,實在不可取。

知乎上有個導演自己的評價,看了眼,自我感覺貌似挺良好的。原話的意思大概是說,他想透過表面直達內心對女性獨立這一尷尬的境遇進行訴說。初衷挺好的,可是電影完全沒有按照他想像中的那樣表達啊!

不太清楚電影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是女性獨立嗎?那麼電影里關於女主角回國後如何創業的部分完全忽略,這如何體現?是獨立女性在家庭和感情中的難以抉擇嗎?但是關於這點的矛盾衝突也沒有過多著墨啊。私以為,即使一個影片想要描寫主人公內心的掙扎、痛苦,那麼也應該通過外部環境的變化與主人公內心的原則產生強烈的衝突表現出來,而不是無病呻吟式地、用北海道清冷的環境風光營造所謂「抑鬱」的感覺,更何況北海道的風光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多遊客,這本身就已經證明它並不是真正的「抑鬱」代表了,只能勉強代表日本小清新一說。

以上是我認為影片最核心的缺點,是影片從準備拍攝就應該考慮的東西。此外還有很多枝幹缺點,如影片最後女主的自殺是編劇在任由角色自我行走(實際上是編劇和導演的不負責任)後,收不了尾的倉促做法;前段有日式小清新的味道,但後面卻假如懸疑色彩,使得前後觀影體驗斷層;劇情發展對「惠子」似是而非的解說令女主角的人物塑造產生迷幻的感覺,觀眾把握不住人物的形象,從而把握不住電影的走向。

除此以外,還有其他觀眾的觀影感受,如獨立女性的塑造仍然停留在「家庭」「感情」二者糾結當中,就按女性獨立這一商業電影題材的發展來說過於陳舊和俗套,明明是老一套都市女性的生活,卻拿來糊弄觀眾,不走心等等。

導演想講的百分之百的故事,拍出來只有百分之六十,後來剪輯好上映只有百分之四十,實際上觀眾看到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等到回頭再品位時就怕是百分之十都不到了。雖說抱著「導演和編劇跟著演員走」的想法,但這不能成為你沒有講好一個完整故事的理由啊!

言盡於此。


《在乎你》在乎你的現在,還有從前

前段時間,《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可謂是一枝獨秀,不光火得一塌糊塗,更是俘虜了無數人的眼淚,也讓觀眾看到了愛情題材獨有的審慎魅力。而正在全國影院上映的《在乎你》,也是一部催淚大片,影片以獨特的女性視角來展開故事,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感糾葛娓娓道來,以點帶面並逐漸發散開來,透過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一段縱橫交錯的時空,帶出一段跨越從前與現在的凄美愛情。

說起來,《在乎你》的故事並不複雜,圍繞著女強人袁元而展開劇情。年輕時留學日本,以服裝設計著稱的袁元,多年來一直順風順水,不光打造了自己的獨家品牌,還成立了公司,在外人眼裡是妥妥的人生贏家,而在她的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始終縈繞心頭、久久揮之不去,直到一位日本女孩的不期而至,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突然被揭開,殘酷的真相令她遍體鱗傷、陷入困境……

整部影片初看起來,不過是設計師袁元的成功史,憑藉獨有的設計靈感,一直在時尚領域引領潮流,成為受人矚目的對象,但她的情感生活卻是一片空白,工作似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而日本女孩的悄然而至,卻成為了一個分水嶺,夢中不斷閃現的身影、親切又似曾相識的外表,揭開了那道塵封已久的傷疤,令袁元內心深處的平衡逐漸被打破,也令接下來的故事走向陡然成迷。

作為公認的「凍齡美顏」,俞飛鴻在《大丈夫》、《洋嫁》、《父親的身份》等電視劇中都有上佳表現。作為俞飛鴻回歸大銀幕的《在乎你》,同樣也是極具看點,她飾演的女主角袁元,在看似簡單的外表下,融入了複雜性的情感和人物關係。工作中的霸氣畢露,事業上的快刀亂麻,感情里卻是一塌糊塗,她就像個精靈一般,讓人過目不忘又為之牽腸掛肚,成為引領劇情發展的關鍵人物。

作為一部以情感見長的影片,《在乎你》在主人公感情的處理上相當老道,並沒有刻意的煽情,也沒有誇張的鋪墊,而是用智慧且質樸的鏡頭語言,用內斂詳實的情感歷程,透過幾位不同的主人公的感情線索來統領劇情,每個人都是悲劇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主人公袁元不幸的經歷和遭遇,與所處的時代相吻合,從而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在引人入勝的同時,達到引發觀眾共鳴的目的。

片中,袁元為了追求理想,開啟了一系列抗爭,也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當代女性所陷入的生活困境。大學時的才華和才氣,都埋葬在婚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就連喜好與熱愛,也不得不收斂起來,埋藏在內心的最深處,影片也用藝術性的表現手法,書寫了當代女性的真實故事。從懷揣夢想到面對現實,從隱忍壓抑到衝出牢籠……大銀幕上的一幕幕,對觀眾而言,很是具有現實意義。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時空,一個是過去的時空,透過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將塵封的回憶一股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另一個是現在的時空,二十年的時間過去了,一切早已是物是人非,但藏在心底的秘密卻依舊清晰可見、如影隨形。兩個不同的時空,兩段奇妙的旅程,融合了真實與虛幻,甜蜜與謊言,並透過終身難忘的回憶,逐漸解開的心結,帶領觀眾穿越層層迷霧,在探尋真相的同時,走入主人公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一次滌盪心靈的澄澈之旅,一個感人又揪心的愛情故事,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和往事,都彙集到《在乎你》這部影片里。無論相隔多久,哪怕是隔海摯愛,無論歲月變遷,哪怕是二十年的時間輪迴,那份埋藏在心底的愛,那段依依不捨的情,都足以深深地觸動你。


推薦閱讀:

貝爾也不敢冒險的無人區,這幫人用命闖過了
夠骯髒、夠罪惡,這部神作太邪了!
《邊境殺手2》留住了1的畫風,和場面,但沒有深入人心
電影-動物世界
姜文,把女性的臀部拍絕了!

TAG:電影 | 情感 | 導演 | 中日文化 | 在乎你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