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主要是港台地區流行音樂)上世紀流行的大多數歌曲的旋律都「借鑒」了日本的歌曲旋律?
06-29
樓主最近在聽一些港台地區的上世紀流行的老歌,但發現了一個視頻,就是很多我們傳唱的歌曲的旋律,都「借鑒」了日本的很多歌曲,有的甚至全段抄襲!例子不勝枚舉。。。
所以我就想請問一些大神:為什麼中日在原創音樂創作(主要是編曲)上,差距那麼大?
「大多數」談不上,翻唱的日文歌曲數量很多,但在總數里仍然是少部分。
那個時候日本已經是流行音樂大國了,好曲子無數,把商業上已經獲得成功的曲調拿過來用總比重新寫容易些。
另外同樣作為東亞人,在情懷或者說心靈上有相通的部分,在那個時代借鑒日本音樂比歐美風容易被大眾接受。特別是台灣,老一代本省人在日據時期出生長大,骨子裡是個日本人。
歐美音樂確實曾經是日本流行音樂的老師,但七八十年的港台音樂翻唱的日文歌曲的最大宗是演歌為首的日式歌謠,相對來說和歐美關係不大。
日本原創音樂比中國強的原因也很簡單,它一直是世界第二大唱片銷售市場(去年因為美國的銷量重心從實體唱片移向數字下載還超過美國了),歌迷一年幾十億美元拍在音樂人的臉上,數十年如一日,這種地方的音樂要是不比先禁靡靡之音、又盜版盤大行其道、最後直接網上隨便下連賣盜版盤的都要喝西北風的地方的好那就不對了。
謝邀!
不光日本,歐美也不少。
這主要是:- 早期港台歌壇主要是聽歐美日等國的流行歌曲,中文流行音樂不成氣候,所以慣性使然,唱片商更樂於用熱門的海外流行音樂來打市場;
- 歌曲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就是旋律和編曲,歌詞適應性大,修改成本也小,所以拿現成的伴奏填詞商業上風險更小。
1. 東亞地區的音樂審美基本上一致,日本是這其中挖掘得最深入的,商業運作又是最成功的,這種文化輸出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尤其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百廢待興的空白期里給一張白紙的中國人畫了一副精美的素描,所以很多中國人對那個時期日本的音樂都有濃重的情結,直接引進日本歌曲和購買改編權都是一種為本地音樂市場鋪路的行為,這種方式也最快,日本那邊什麽都是現成的~~
2. 日本音樂聽多了會覺得酒還是那個酒,但是這一個個瓶子實在做得太有新意了,甚至會為了瓶子去買酒,日本的創新通常是在形式感上而並非是內涵上,但快餐時代誰還想那麼多呢~~既然說的是上個世紀,那麼我真心實意問一句:連正版都不肯買的中國流行音樂消費者覺得沒有原創好歌的原因應該在於哪?
你聽說過中島美雪么!
因為比較容易學……
好聽啊
第一 離得近 容易借鑒 第二 好聽啊
不屬於抄襲吧,大部分是購買版權的。屬於翻唱,以及作曲裡面都是註明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憲兵建設師從法國而非美國?
※怎麼評價王昱珩在中日對抗賽上對於日本人的行為?
※日本省錢留學攻略2018:如何花最少的錢過有性價比的留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