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解太極圖
張成解太極圖
《周易》往往用太極圖來表示,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秩然於一圖,突出了《周易》的主要內容。太極圖的畫法在歷史上有多種多樣,總計約有數十種。從考證來看,太極圖與《周易》並非同時產生,而是先有古太極圖,而後有「太極」一詞,以太極圖來表示《周易》更晚。
《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辭中沒有出現「太極」一辭。在乾、坤等卦中提到「大」或「始」的時候用「元」來表示。如「大哉乾元」、「乾元者,始而亨者也」,「至哉坤元」。「太極」一辭是在《周易》的《繫辭》中出現的。《繫辭》第十章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關於「太極」的解釋,歷史上認識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太極」是指宇宙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有人以虛無本體為太極;也有人認為「大衍之數的四十九數未分為太極」;還有人認為「陰陽混合未分為太極」。諸多說法儘管不同,其意均為大、盡、極點、宇宙本源、變化之源。
從已出土文物中畫有太極圖有關太極的記載相比,太極圖的出現遠比「太極」一詞在先。在甘肅省永靖縣出土的伏羲時代的雙耳彩陶壺上畫有雌雄雙龍蟠繞的古太級圖,距今約六千五百多年,是我們已知最早的古太極圖,現藏瑞典遠東博物館。商、周兩代的青銅器上,也多次發現契刻著雌雄雙龍纏繞的古代極圖,可見太極圖歷史悠久。
從秦始皇焚書坑儒及項羽燒咸陽阿房宮以後,古籍和古物中的太極古圖失傳。一直到北宋時期儒學家周敦頤在寫《太極圖說》時,他揣摩古代傳說,根據陳摶所傳道教修鍊之圖改成為天地萬物生成圖式,圖內包含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表示出陰陽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萬物,萬物變化無窮。《太極圖說》有圖有說,以說來解釋圖,為儒家的宇宙論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當時備受推崇。南宋時朱熹集周敦頤、邵雍、張載等北宋以來易學研究之大成,以程氏易學為骨幹,融會各家的長處,為易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他不敢輕易接受周敦頤的太極圖。為了弄清太極圖的本源,他晚年派門人蔡元定入蜀。一年後蔡回到的白鹿書院時,朱熹已經去世。因此在他的主要著作《周易本義》和《易學啟蒙》兩書中的太極圖處留下了空白。
在朱熹去世前,《道藏經》,有說北宋版,有說南宋版,書中刊有「古太極圖」。傳說此圖是老子承傳下來的。春秋時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入蜀潛修前,曾把他所典守的周室古物,簡繪成圖,以便攜帶,入蜀後便把若干簡圖契刻在石洞壁上,這就是現在流傳的黑白古太極八卦圖。
明代來知德所承傳的黑白太極圖對古太極圖有了改進,以圓心為中介畫兩個內切半圓,於是在圓中出現了一條S形的正反拋物線,而成為曲線二等分一個圓了。黑白兩路,表明陽極生陰,陰極生陽,氣機生生不息,循環不絕。來知德又以太極圖解釋伏羲八卦,參照邵雍先天易學畫出《伏羲八卦太極圖》、《文王八卦太極圖》、《伏羲六十四卦太極圖》等等。
太極圖的畫法隨著時代的發展,易學研究的深入,也不斷發生變化。當代著名畫家吳作人根據電子粒子的學說,繪製出被今人所承認能反映時代特徵的太極圖式。
幾千年來,經過無數學者的潛心研究,認為太極圖能夠集中地反映和表達《周易》結構模式和精神實質。因此歷朝歷代,以至於今天,都習慣用太極圖作《易經》的標誌。
太極圖由陰陽魚組成。陰陽魚是對太極圖中陰陽各半的形象稱謂。太極圖中,以一條「S」形曲線分為二部分,其形似魚,故稱為陰陽魚。其中黑色部分表示陰,稱之為陰魚;白色部分表示陽,稱之為陽魚。陰陽魚互糾,表示陰陽相倚而不相離,既對立又統一,也反映宇宙世界陰陽雙方的運動變化規律。太極圖中的S曲線,亦稱之為「太極曲線」。
太極圖中兩條魚形頭部的小圓稱為魚眼。白色一邊的小圓呈黑色,黑色一邊小圓呈白色。白色象徵陽,黑色象徵陰,以表示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有人說表示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無論哪種說法,都有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的道理。
以上張成解太極圖內容根據張成老師易經應用智慧內容整理而成。
推薦閱讀:
※太極如何才能贏人,入歧途而仍自欺的朋友,何時才能知道這個原因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稱 (楊松泉)
※太極拳「起勢,」原來叫什麼?
※把太極生活化,把生活太極化,此處獻上我的膝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十四式:掩手耾拳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