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樣媽想和大家聊聊讓孩子「聽話」的問題。
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孩子在那兒看電視呢,你對他說,「寶貝,準備洗手吃飯了哦。」
孩子「哦」了一聲,繼續看電視,除了輕微地張了一下嘴,動作沒有絲毫改變。
你把菜都端到桌子上,出來盛飯的時候,看到孩子依舊在看電視,於是你有點不耐煩了。
「要吃飯了,怎麼還在看電視?趕快去洗手。」
孩子又「哦」了一聲,站了起來,但眼睛還是繼續盯著電視,並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等你把飯盛好,把筷子擺好,出來一看,孩子還杵在電視機跟前,你的火一下子就上來了,於是你大吼道:
「怎麼還在看電視呀,都叫你幾遍了,你到底聽到沒有?!」
看到你真的生氣了,孩子這才慢吞吞地關掉電視,走到飯桌前坐下吃飯。而你呢,辛辛苦苦做好一桌菜,卻因為孩子三催四請不來吃飯,氣得連胃口也沒了。
這樣的場景,小樣媽也經常遇到。因為小樣年紀還小,所以大部分時候,讓我生氣的都是那個只會對著手機傻笑,永遠聽不到我說話的老公。
孩子也好,老公也罷,為什麼和他們說話,總是這麼費勁呢?
如果真要問原因,我想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注意力廣度太差了,沒辦法一邊看電視,一邊把我們的話聽進去。
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在測試我們的邊界,只要我們不發火,他們就會一直拖下去。
想要讓老公、孩子聽到我們的話就馬上行動,還是要講點心理學技巧的。
下面小樣媽就和大家分享3個肢體語言的技巧,讓你的話更有力量和影響力。
為什麼我們和孩子說話,他們總是聽不到,就算聽到也不行動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總是隔空喊話。
比如前面叫孩子吃飯的例子。我們在廚房,孩子在客廳,隔著這麼遠的距離和孩子說話,傳遞的內容是非常容易打折扣的。
如果我們能換個方式,走到孩子跟前,看著他的眼睛對他說,「寶貝,我們要吃飯了,去把手洗一洗。」
當我們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說話,孩子不僅能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尊重(還有一點小小的壓力),他的注意力也更容易從電視轉到我們身上,就不會出現對我們的話「充耳不聞」的情況了。
如果我們說話的時候,孩子的眼睛還是盯著電視,我們可以再問一句。
寶貝看著媽媽的眼睛,能重複一下我剛才說的話嗎?」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已經聽懂了我們的話,但事實未必如此。
比如我們讓孩子打掃一下房間,我們的潛台詞是,「把衣服掛好,把被子疊好,把桌面整理乾淨,再把垃圾倒掉」,但孩子的理解卻是「把地掃一下就行了」。
因為大家對「打掃房間」的理解不同,所以當孩子掃完地,心安理得地坐下來玩手機,我們看到的卻是臟落的房間和偷懶的孩子,就很容易責怪孩子,和他產生衝突。
想要避免這樣的分歧,我們在說話時就得看著孩子的眼睛,確保他聽到了,同時請他複述一遍講話的內容,確保他聽懂了。
除了眼神接觸,說話時的姿勢也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我們談話內容的接受度。
假如我們是和孩子面對面站著,居高臨下地對他說話,孩子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被命令的感覺。
要是我們的語氣再嚴厲一點,態度咄咄逼人一些,那不管我們說什麼,孩子都會有抵觸的情緒。很可能我們說什麼,他就反對什麼。
所以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能蹲下來,或者和他肩並肩地坐著。
一方面,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我們更能從他的視角理解他的感受和處境。
曾經在一本書里讀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6歲的兒子去買聖誕節禮物。媽媽看到櫥窗里玲琅滿目的商品開心極了,想著兒子看到這麼多玩具,該有多興奮呀。
可沒想到孩子不僅不開心,還哭了起來。這讓媽媽非常不解,於是她問孩子為什麼哭。
小男孩扭捏地回答,「我的鞋帶散了。」
媽媽蹲下來給孩子系鞋帶,無意間抬頭,卻發現在孩子的視界里,哪有令人興奮的禮物。
因為櫥窗太高,他只能看到阿姨們的裙擺和叔叔們的褲腿。就像深處巨人國的小矮人一樣,有的只是壓迫和恐懼。
了解到這點,媽媽趕緊把孩子抱起來。小男孩這才看到櫥窗里的玩具,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我們常說要尊重孩子,其實說話的時候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去感知這個世界,就是一種尊重。
另外,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肩並肩,而不是面對面,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尊重。
《養育男孩》中有這樣兩句話:
男人間的情感聯繫來自共同參與的活動,而不是談話。媽媽們必須學會同兒子肩並肩,而不是面對面地交流談話。
男人間的情感聯繫來自共同參與的活動,而不是談話。
這提示我們兩點。
第一,比起交談,男人更喜歡用行動來增進感情。
第二,如果要和男人交談,最好用並肩而坐的姿勢。
所以,如果你們家是個男孩,與其三催四請喊他吃飯,不如請他幫你端菜、擺碗筷,讓他從幫忙中收穫一點成就感,效果會更好。
又或者你想和男孩講道理,那麼建議你們並肩而坐,長話短說,因為男孩不喜歡聽媽媽嘮叨。
最後一個讓孩子願意聽話的秘密,就是肢體接觸。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對於剛認識的新朋友,你總是會避免和他有肢體接觸。
但如果對方熱情地走過來拍拍你的肩,或者拉拉你的手,你又會莫名地對他生出一份親切感。
這就是肢體接觸的力量——它能迅速拉進彼此的距離,讓我們更容易信任對方。
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和孩子交談,尤其是在他發脾氣,對我們有抵觸情緒的時候,不如先停下來拉住他的手,撫摸一下他的後背,或者給他一個安慰的擁抱。
有了這些肢體上的聯結,孩子就會放下對我們的戒備和反抗,相信媽媽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這時再和孩子說話,他就能聽得進去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3個心理小技巧。都是用我們的肢體語言來拉近和孩子的關係,讓他們願意打開耳朵,聽我們說的話。
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老公。
希望媽媽們能用好這些小技巧,別再吃力不討好地對老公、孩子隔空喊話了。保持好心情,做個溫柔的媽媽,可愛的妻子吧。
3個方法提高社交力,讓孩子輕鬆擁有好人緣,越早培養越好
※母乳餵養謠言太多,這四點很常見※寶寶吃得多還長不胖?這可能是營養吸收障礙!※孩子長高的秘訣居然這麼普通!※7個小法寶讓寶寶秋日更水潤※帶娃漫畫日記(33)可憐的小凳子
TAG:育兒 | 家庭教育 | 兒童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