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朋友去吃日料,她指著那一盤芥末章魚問我:這個是會噴墨汁的那個魚嗎?我立刻給她科普:也不完全是,烏賊也會噴墨!朋友瞭然,好學的追問:哦!烏賊就是魷魚嗎?
接下來的半頓飯走入了一個奇妙的海洋世界。章魚、魷魚、墨魚、八爪魚、烏賊、花枝、小管……我叭叭叭,說得口乾舌燥,朋友嗯嗯嗯,聽得雲里霧裡。
最後她誠懇的拉著我的手說:你可以寫一篇文章嗎?不是我記不住,是我覺得應該還有很多人分不清的……
好吧,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些怎麼也分不清的海洋生物。
章魚學名為「蛸」,有8條長短相同的腕足,所以也被叫做八爪魚。它被認為是最聰明的無脊椎動物,每條腕足都擁有一部分神經元,相當於一個小腦袋,可以獨立工作,一手畫圓一手畫方肯定是不在話下的,可能唯一做不好的就是吹單簧管。(章魚哥:???)
既然提到了海綿寶寶裡面的章魚哥,這裡就多說幾句,儘管他的名字中帶有「魷魚」(Squid)這個單詞並有六隻觸手,官方還是將其認定為章魚的擬人,好吧,你們開心就好。
別看章魚長得克蘇魯,他們卻有一個另類的萌點:容器狂熱愛好者。就和家裡的貓喜歡鑽紙盒一樣,章魚極愛藏身於一切能把自己完全縮進去的器皿中,海邊的漁民就將空陶罐埋入海中,拿出來時便能不費吹灰之力的收穫滿滿的章魚。
章魚沒有骨骼,全靠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支撐身體,膠原蛋白含量很高,烹飪時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海鮮味的橡膠,因此廚師們想盡各種辦法來改善它的口感。
武力值高的會採用「摔打法」,將活章魚用力摔在石頭上、地上、砧板上,一次又一次,摔的章魚魂飛魄散、筋脈寸斷。溫和派傾向於給章魚「馬殺雞」,比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他在烹制章魚前要對它進行長達接近一小時的按摩。主婦間口口相傳的秘方是「蘿蔔法」,白蘿蔔中富含消化酶,可以使章魚肉軟化,掄起蘿蔔錘打章魚,做一個沒有感情的章魚殺手。
科學家則給出了一套精確的烹飪方法:55-57℃快速汆燙,半生半熟,爽脆多汁;60℃以上慢煮至少一小時,待膠原蛋白分解成明膠,此時的肉質細膩嫩滑。
日本和韓國都有生吃章魚的料理。日料里用芥末調味,是一道極好的下酒小菜,一口章魚兩口啤酒,再感慨一聲芥末太辣,人生好難。韓國的生章魚就不是所有人都敢嘗試的了。水產攤上,大媽揮著菜刀將剛剛從水裡撈起來的章魚切成小段,拌上調料。脫離了身體的觸鬚仍然可以在盤子里扭動,冒著窒息的風險,夾起一根送進嘴裡,感受吸盤吸附在口腔璧上,心頭一緊:這該是章魚最後的憤怒了。
義大利那不勒斯有一道用章魚製作的美食:Polpo affogato,直譯過來是水煮章魚,不過它的另一個名字要「可愛」許多:溺水章魚。做這道菜要先將大蒜用橄欖油爆香,章魚炒至斷生,再加入大量番茄燉煮,章魚肉在燉煮時自然出汁,因此不需要加額外的水,僅需一點白葡萄酒和黑胡椒調味即可。
除了常見的大小,在日料中還會出現一種小章魚,中文稱為短爪章魚、短蛸或者望潮。除了享受一口一個的愉悅感,雌性短蛸的章魚卵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美味,它的口感黏糯,很像米飯,因此在日本也被叫做「飯蛸」。
墨魚這個名字好像有點不接地氣,大家更熟悉的是它的小名:烏賊。墨魚通常有十隻腕足,左右對稱,八短二長,體內還有一個墨囊,當遇到天敵時,性感烏賊在線噴墨,敵人眼前一黑,它便趁機逃之夭夭。其實除了墨魚,章魚和魷魚也能噴墨。墨魚的墨水比較粘稠,在水中會凝聚在一起,敵人眼前一花:「咦?怎麼回事?又出現一條墨魚?」,而章魚的墨水更像一團水霧,會在水中快速擴散開,彷彿在敵人面前拉開了一張黑色的幕布。
墨魚汁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含量很低,風味並不濃郁,僅有一點海產品獨有的咸鮮,最關鍵的是它自帶染色技能,因此非常適合用作改變菜肴風格的醬汁。比如墨魚汁意麵,還有西班牙的墨魚海鮮飯,不過它在我的社交美食黑名單上高居榜首,你能想像和喜歡的男生一起吃墨魚飯,咧嘴一笑,滿嘴黑牙齒的慘狀嗎?
當然,為了避免這種尷尬的情況,有些廚師用墨魚汁和面,於是便有了墨魚水餃,墨魚披薩。
在日料中,墨魚通常是以壽司和天婦羅的身份出場。不同於魷魚的彈牙,墨魚的魚肉以甘美和細膩著稱。切了花刀的墨魚肉白白嫩嫩,乖巧的放在壽司飯上,甚至讓人心生不忍(並不)。然而夏天一到,日料店裡的菜單便開始悄悄更新了,因為新烏賊要上市了。新烏賊就是墨魚的幼崽,與成熟墨魚的濃厚風味不同,新烏賊肉質更加輕薄、通透,吃起來幼嫩爽口。
之前吃過一道「干鍋墨魚仔」,用的也是沒有長大的小墨魚,不過在孜然辣椒等重口味的香料調味下,小墨魚本身清甜的風味已然不在,留在嘴裡的只有脆生生的口感。
在台灣,墨魚被稱為花枝。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叫法,據說「花」是特指虎斑烏賊身上的紋路,而「枝」則形容墨魚在水中花枝招展的模樣。卟卟遊動的墨魚被切成塊,剁成餡兒,攪成漿,團成團兒,就是花枝丸了,細膩的魚丸里還能吃到小塊的彈牙魚肉,這種美味誰能頂得住呀!
魷魚和墨魚一樣有十個腕足,我們可以從外形來區分它們:墨魚體型寬厚,呈袋型,魷魚體型纖細,呈錐形。魷魚這個大家族非常奇怪,明明是魷魚,大名里卻帶著「烏賊」二字,而且成員眾多,每一種又有好幾個別名,每一種的吃法也不盡相同,全部介紹一遍大家肯定會昏倒,我們先用一張圖簡單的為大家梳理一下:
除了以上這些,魷魚家族還誕生了一位「海洋霸王」:大王酸漿魷魚,據說挪威海怪Kraken的原型就是它。大王酸漿魷魚身長超過6米,在深海里橫行霸道,經常和抹香鯨打架,不過老是輸。
話題扯遠了,咱們還是回到餐桌上。魷魚的品種這麼多,如果要挑一個最好吃的,那非「障泥烏賊」莫屬,這是個日本名兒,中文裡叫做「軟絲」。它的體型較大,肉質肥厚,氨基酸含量也遠超其他魷魚。一般來說,障泥烏賊不會現殺現吃,而是經過半日的冷藏熟成,待其甘甜鮮美充分釋放。因為產量稀少,價格昂貴,只有高級的日料店裡才能見到它的身影。據說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只用障泥烏賊這一個品種,面衣輕薄,裹著半生的魷魚肉,酥脆與彈牙並存,帶來極致的口感體驗。
相比障泥烏賊,槍烏賊要清爽許多,更適合白灼,特別是幼年的槍烏賊(小管),用鹽水焯熟,蘸一點醬油,就能鮮掉眉毛。若是運氣好,碰上了帶子的雌烏賊,美味程度就要更上一層樓了。
我們生活里最常見到的魷魚品種是北魷,它是一位全能型選手,烤魷魚、炸魷魚、魷魚乾、炒魷魚,都是它。北魷的鮮甜稍遜一籌,一般不用做生食,不過也有例外。日本函館有一道「烏賊素麵」,將生魷魚切成像麵條一樣的細絲,蘸芥末醬油或者薑末醬油食用。
寫到這裡,我的腦海里已經各種觸手紛飛,不知道大家能分得清章魚、墨魚、魷魚了嗎?其實分不清也沒事,咱們埋頭吃,別說話!
文 | 宋宇翔
※衛龍不做辣條,要做遊戲了,究竟做成什麼樣子?※有沒有因為一個或多個美食而捨不得離開一座城?※鋼管廠小郡肝串串香麻辣燙底料技術配方,火鍋底料加工廠保密配方※秋葵吃了有什麼好處?※每個媽媽都有最拿手的一道菜,你最愛吃的是哪一道?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