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前的人生十個八個孩子都能養活,現在的人兩個都嫌多?

二胎放開後,生育率遠遠低於預期的數字很多,為啥以前的人生很多都養大了,現在的人兩個就都嫌多。難道只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嗎,不一定吧。


因為以前孩子生下來也不一定活的到長大。生10個8個可能長大了也就4 5個。

而且也不用讀書,會走路了就幹活。家裡還是小農經濟,種地為生。當然好養了,連飯都不用家長做,大點孩子自己就做飯去了。病了看看赤腳醫生,不行就死,死了再生唄。

孩子也是人,我明白知乎有群人覺得少生孩子是父母自私,利己。但是,孩子也是人,孩子需要父母的愛,需要醫療需要教育,需要父母花時間精力金錢去培養。一口氣生10個,幾個能上大學我就不說了。拔智齒一對3000,估計連這錢都出不來。而且,10個孩子怎麼住?住下水道?

還有,女孩子來月經衛生巾一個月最少20元吧,孩子多了這都是一筆沉重費用。

很多時候不是父母利己不多生。而是父母真的愛孩子,所以控制一個自己能有能力撫養的範疇內生罷了。

我真心希望知乎某些人能去孤兒院啊自閉症培訓學校等地方多接觸一下孩子再問這樣的問題。

孩子是生命,是希望,不是工具不是數字,是活生生的人,也需要愛需要物質。不是你們張口閉口就能長大的


以前沒有iphone,以前不要攀比耐克阿迪,以前上學談戀愛一根冰淇淋就可以追到女孩子


原來是放養 現在是教育 不然怎麼是生育而不是生養


因為以前是吃飽就行,反正長大了政府分配工作。現在的小孩,教育,醫療。

先說醫療,現在看病難。。。去醫院就是無盡的排隊排隊!就算看個感冒發燒,可以等一天才看的到!

教育是最關鍵的,以前生10個8個的有哪個是報滿培訓班的???現在的小孩有幾個是沒報滿的??以前的小孩除了學校教都是只能自學。現在可能嗎?


我們去村裡扶貧,有一家貧困戶孩子生了五六個,一家人住在漏風漏雨不通電的房子里,散發著發霉的味道。每個月掙不了幾十塊錢,靠政府救濟的一點糧食生活。孩子也都活著,你覺得這樣好嗎。ヘ(_ _ヘ)


以前是養活,現在是養育。


以前養孩成本低。比如教育投入方面,尤其在農村養孩就是生產力。不過談婚論嫁一樣愁人。要錢啊!


以前八個小孩的家庭,姐姐的衣服穿了給妹妹穿再,有口飯吃就行。現在社會可不是這樣!生了孩子不是光給口飯就能解決的,要把他養育成人,教育費用一大筆,兒子還要給他準備婚房。那個回答很好,以前是養大,現在是養育。


以前孩子多意味著勞動力多,意味著不受別人欺負。所以拼著命生,生少了或者是女孩兒,會被人看不起,你家的房子和地都要被別人惦記。

現在呢?這種問題大大減少了吧,當然也不是不存在。

我覺得這才是最根本的,生的動力沒了


我的話生活壓力是一方面,更主要還是怕麻煩吧。其實我這輩子就沒有結婚這打算


別說兩個,一個都嫌多。現在人們提倡「少生、優生」,重「質量」而不是「數量」。並不是說生出來養不活,當然能養活,但是能不能養好呢?而且多一個孩子家裡的生活質量必然會下降,這都是要考慮的。


好,我告訴你。

以前的婆婆幫忙帶孩子,現在婆婆跟你講人權。沒房子,不關她事,沒錢,不關她事,帶孩子,她的兒子已經長大了。她有點啥,媳婦不到位立馬冠以不孝順,跟兒子鬧得家宅不寧。

讓娘家媽媽帶,婆婆當然高興,但是婆婆會管著你,不能對娘家媽媽像對自己一樣好,東西不能買,理由是你們沒錢,可以從娘家媽媽那裡拿錢回來,將來給自己養老不能是娘家媽媽。

娘家弟媳婦嫂子之類的當然不同意,所以孩子得自己帶。

自己帶孩子,省吃儉用,婆婆到處說媳婦不好,不上班只因為懶不想上班,帶孩子還得承受壞名聲。

孩子長大了,天天跟孩子絮叨她為孩子付出多少,跟她吵架吵不完了。

而且過去的人大部分務農吧,現在呢?你能一邊帶孩子一邊上班?

另外現在的生活成本那麼高,不說把孩子養多好,總還是希望跟平均水平一樣吧


以前一個村出一個念大學的孩子就算了不起了,現在生幾個不都想從早教開始一直供到研究生的,教育投資完全沒有可比性。要還像以前一樣不餓死就行,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零食玩具全沒有,十幾歲就下地幹活了,養娃壓力比以前還小呢。


謝邀

生育率降低方面,除了上面幾位朋友說的「精養」,還有就是這是經濟發展後的必然趨勢。國家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科技越來越發達,特別是AI人工智慧,將來低端的工作很可能被機器人代替工作,現在孩子不接受好的教育,將來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很大。兩個孩子對於工薪階層家庭的經濟能力已經是極限!

其次,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生存需求後,就開始有精神追求,特別是現代女性,結婚生子不在是他們的人生目標,有趣的事太多了,所以生育率也隨之下降。同時,現在的婦產科醫學水平也比從前高很多,新生兒存活率大大提升,人們也不再需要狂生孩子來確保新生兒的存活數量。

生養孩子現在表現出兩頭極端的現象,孩子多的家庭要麼是越窮越生的貧困戶,要麼是大企業做生意的有權有勢的家庭,中產階級的基本都是保持在1-2個孩子。


謝邀?

(雖然我現在還不能經濟獨立)

一、古代(唐宋元明清時期)

生育是為了家庭中勞動力再生產,是當勞動力養的

二、改革開放前

生育目的部分和古代相同

社會共有的資源少,大家都窮,分化不怎麼嚴重,底層和上層,怎麼說呢,都是人;其次,社會資源少,導致大家的需求比較少(物質決定意識),想要的基本上不會超出自己能力太多。

三、現在

雖然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但是我很明確的知道,擁有人均資源擁有量和生活質量在一定範圍內飾成正比的。

其次,我想要高的生活質量。

所以,想盡量讓自己和家人擁有盡量多的資源(人均)。

PS: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起跑線的差距,我不得不接受,但是我不願意我的孩子也不得不接受


因為以前糙養,現在精養。要按以前的標準,天天吃稀飯地瓜甚至米糠野菜,衣服補補傳幾代,生病靠吃點毒副作用不明的中草藥甚至不吃藥不治療,生死由天,現在一個人養二十人都沒問題。


我想你還沒有孩子吧,可能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我們家姐弟三人,小時候我和弟弟都不上幼兒園,兩個人在村子裡亂轉,甚至不回家吃飯都沒事,現在的社會是不可能的,孩子從出生到小學都需要有人照顧,可是哪有那麼多人照顧孩子啊,而且以前的婦女都不上班,生孩子自己帶,現在行嗎?哎呀,我本來不想說這麼多的,你自己慢慢想吧!


標準不同,以前不餓死就算養活,現在你敢放到這個標準養孩子嗎?


推薦閱讀:

TAG:人生 | 二胎 | 二孩政策 | 單獨二胎 | 二胎,生不生?知乎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