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之黎平2」——最大的侗族村寨肇興侗寨建築篇

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是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據民間相傳的族譜記載:在南宋正隆五年,也就是公元1160年間,肇興的先民就在這裡建寨定居。

選擇居住地,是人類的首要問題。人生存,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南方各民族,逐江河而居。侗族人也正是這種南方人的居住特點:逐江河而居

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被譽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寨中五團,共建有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台五座。五座鼓樓的外觀、高低、大小、風格各異,蔚為大觀。

沿著寨子大路進去,兩邊的木屋與苗寨並無太大的區別,不過當你走到大路中心地帶,面前突然出現了一座形似寶塔的建築,立馬將整個畫面的焦點集中於此,這種特別的建築正是侗寨的標誌:鼓樓。這個遠處看起來像一座黑白色寶塔的傢伙,走進了才發現並不是如此:全部是木質結構,下面由四根大杉木支撐,直通塔頂,周圍還有若干木柱共同搭起,鼓樓每一層之間都有空隙,下寬上窄,最奇妙的是在每一層塔面上都畫著五顏六色的畫兒,而且細看每一層的畫還都不同,有動物,有人,有花草,看的人嘖嘖稱奇,在每一層的邊緣都會有彎曲上翹的似塔尖一般的收尾,最上一層會和其他層面間隔更大一些,高聳的塔尖在夕陽的印襯下分外顯眼。

鼓樓分布在仁、義、禮、智、信五個自然寨。五座鼓樓風格不同,彩塑、繪畫裝飾各有特色。有7層、9層、11層,最高的13層。共同特點是都用一抱粗杉木為柱,穿榫街接,不用鉚釘,有16根柱子落地,其中一根直通樓頂。不落地的一根古杉為衝天柱,旁邊是4根合抱的立地大柱,外圍是12根略小的副柱。據說,鼓樓的衝天柱代表年,4根立地大柱代表四季,12根副柱代表月,即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平安康樂之意。

仁團鼓樓:七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1.7米,佔地面積60平方米。

義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8米,佔地81.6平方米。

禮團鼓樓:十三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3.1米,佔在70.3平方米。

智團鼓樓:九重檐八角歇山頂,高14.9米,佔在77.3平方米。

信團鼓樓:十一重檐八角攢尖頂,高25.9米,佔在78.3平方米。該鼓樓有一副楹聯:鼓樂聲聲京城震動雄證當今盛世;樓閣巍巍侗寨歡呼謳歌天下太平。

侗寨建鼓樓,是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由全寨人集資修建。鼓樓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標誌。二是侗族族姓的標誌。三是侗族群眾休閑的場所。四是年輕人社交的場合。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六是集會議事的要地。七是傳遞信息或報警的工具。八、祭祀的地方,每年正月初八踩堂祭薩。

鼓樓的下半部分,是中空的,類似於一個微型小廣場,是侗族百姓休閑的場所,不管是村裡老人聊天還是年輕人幽會,亦或是接人待客,遮陽又擋雨,真是絕佳的地方。夜色,鼓樓下一場宴會正在舉行。。。

從廣場出來,發現「鼓樓們」都亮了起來,原來村民已經在這些「寶塔」上安裝了燈光,金黃色的光芒在黑夜裡格外顯眼,河水將這迷人的夜色倒映了下來,煞是好看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以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鑒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BY等待萊特2013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說一個木樓能保存居住上百年歷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說建一個木樓需要好幾大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明天繼續帶大家一起遊玩肇興侗寨,敬請留意


推薦閱讀:

第一次去西雅圖,各景點該怎麼玩?
【漫遊伊朗一整月】——德黑蘭印象 2 帶你看景點
南澳自駕攻略
如何進行沿海城市獨自旅遊?
煙雨中的張家界才是最美的張家界

TAG:旅行攻略 | 旅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