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更深層次的去看待校園暴力?
現在校園暴力越來越引發人們重視,說實話,校園暴力無處不在。小學,初中,都是校園暴力出現最多的地方,大家如何看待校園暴力?
現在就出現四個狀況,但是旁觀者和被害者不會痛苦的。
A受害者:被害者都「該死」。
B旁觀者:帶給受害者「絕望」。
C1被害者:受害者很「活該」。
2被害者:我已經認清,我很「活該」。
一種情況:A活該。B認為A活該。C認為A活該。這樣的話A痛苦,因為B、C陷害A。
第二種情況:A不活該。B認為A不活該。C認為A活該。這樣的話A不「痛苦」,因為C陷害不了A,有B作證。
第三種情況:A不活該。 B認為A活該。 C認為A不活該。這樣的話A活該。
第四種,我不說了,其實A都痛苦。
這說明什麼?
B和C是兇手,他們不會得到A的原諒。普通犯罪,只會有一個兇手,簡單的一個校園暴力,呵呵,有兩個,說明受害者會得到雙倍的痛苦。
校園暴力很簡單的,不過這有很大的力量。簡單的友誼會粉碎,友情會不會存在?當然不會。
想想吧,你什麼時候在犯罪,不要覺得那些人只是學生,打架嘛,他是在犯罪!
校園生活15年,假設你被欺負了五年,恢復時間六個月, 甚至更多,工作不好找,大學不好考,男友找不到,房子買不到,票子買不到,你做一件事,毀人家十幾件事,然後你給人家的是一個道歉。
像這種東西一點都不划算,讓他把房子給我。我都還有一點點的不開心呢。
////////////////////////////////////////////////////////////////////////
換一個角度看,我是被害者。
我看他不爽,欺負一下,是我不對,我不是道歉了嗎,那我把房子給他。
給好了。
我現在傾家蕩產,好後悔呀,原來我錯的這麼深。
受害者開心嗎?還是不開心,所以被害就是一時二鳥。
////////////////////////////////////////////////////////////////////////
再換一個角度。
我是旁觀者。
關我什麼事?
好了,了解了吧,去校園暴力沒有受益的人。
《悲傷逆流成河》電影播出時對校園霸凌現象很是氣憤,就覺得怎麼會有這些人做出這些行為,記得之前還看過很多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韓國的日本的等等,看完心都會揪好一陣子,自己也有弟弟,也在上高中,總是會擔心他在學校怎麼樣,和同學相處好不好。校園霸凌這種事需要全社會一起來杜絕.。
這個混剪是自己做完了,把之前自己看過的很多校園霸凌的題材弄成的他,第一次做混剪,不喜勿噴,主要是想通過這個視頻來呼籲一下。
你的孩子在學校經歷了哪些?一個團體團結的最好最快的方法
人有共情,則顯文明。
人無共情,產生暴力。
推薦大家去看韓國校園暴力電影《優雅的謊言》
影片講述一個初中轉校女生,因為遇到校園凌霸,患上抑鬱症,用圍巾在家裡上吊自殺。
「所有口頭道歉的語言,前提都是可以被原諒的。」這是自殺的孩子母親,對實施校園欺凌的女孩家長說的話。
自殺的孩子叫千智,有著與她姐姐萬智全然不同的開朗性格。
因為爸爸去世的早,一家的生活來源都依仗著媽媽在超市做售貨員的微弱工資。
妹妹千智很懂事聽話,但突然在一天內向媽媽索要MP3和一個紅色的毛線帽子,沒有察覺出來任何異樣的媽媽和姐姐萬智都拒絕了千智的要求。沒想到,晚上回到家,看到的卻是千智的屍體。
姐姐萬智深愛自己妹妹的萬智,卻因為性格問題不曾表露。在聽說了自己妹妹生前在班級一些事迹之後決心調查妹妹的死因。
千智本是活潑開朗的女孩,轉到新學校後,一個很受歡迎的女孩子花妍主動和千智成為好朋友。但是花妍並不是看起來的善良友好,所謂的朋友,都是她靠給大家買東西,請大家吃飯得來的,而新來的千智,成為了她和她朋友們私下取笑的對象。即使知道花妍的真面目,千智仍然假裝著,因為千智沒有任何朋友,清楚一切的千智淡漠的面對錶面是朋友背後插一刀的花妍,面對一切與她不友好的世界,面對不理解自己的媽媽和姐姐,最終選擇了死亡。
整個電影情節似乎很平淡,千智很平淡的自殺,姐姐和媽媽很平淡的繼續過活,姐姐知道千智的死因也幾乎很平淡的接受並最終選擇原諒,連想念自殺的女兒的媽媽,都是在被子里睜著眼睛流眼淚。
但是整個觀影過程,很揪心。
現中國的校園暴力事件,太多了,被校園暴力的那些人,真的不知道應該去恨誰,因為每一個人彷彿都往火坑裡填了柴。
記得初中的時候,身邊很多校園暴力事件。我班有一個長得不錯的女生,就叫她Q吧。在班級里總是有Q的緋聞,而且班裡後排的男生那一圈好像都和Q表白過,也有其他班級的男生來找她,但是Q彷彿很高冷的沒有搭理過任何一個。
那時候我們每個年級里都有個「扛耙子」的人物,我們那屆的是個女生,很高調的來我們班級把Z帶了出去(去的廁所,就是當時我們學校是室外那種大廁所) 。其實當時挺出名的,一大群女生圍著Q,然後輪著扇巴掌,聽說就是因為看著她不順眼就是想打她。後來是幾個男生把Q帶回來的。
從那開始Q的流言蜚語更多,靠男人又不和人家在一起,賤人一個,高冷裝給誰看,裝清高誰知道背地裡和誰搞曖昧這種話都是小意思……
走到哪都有人對她指指點點,她也不怎麼出班級。
當然Q看著也沒什麼朋友。她就自己一個人,也沒見她怎麼笑。
不過Q學習一直很好的,當時是正值中考,年級主任就找很多的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談話讓她們繼續留在本校什麼的,聽說她堅決不留本校,後來考上了重點高中,然後就淡出了消息圈。
如今,依然有很多的校園暴力事件,在被報道著。我很不忍在看到一些關於這些的新聞,感覺那些事就在身邊,自己又無能為力。校園暴力,或因愛,或因妒,都像是出現在小說、電影情節中,但我們都忘了,那些小說,或是電影,都來源於生活。
曾經的Q挺過所謂的校園暴力最終選擇遠離紛聲,喜的是她沒有被當時的流言暴力擊垮,選擇面對人生;悲的是我們不知道的無數個日日夜夜,她內心深處的傷痛。我知道一定還有無數個在面對著,或是曾經面對過校園暴力的人,我也一樣希望,不管你在哪遇到,或是遭遇著什麼,都要選擇光明的那一邊。
另外,也請那個你們,不要做往火坑裡添柴火的人。因為火坑蔓延,最後燃燒掉的,還有你們。
《優雅的謊言》影片結尾處有千智的旁白:
「大家都還好吧,時過境遷再回頭去看,其實也沒什麼,謝謝你們,克服了這一切。」
昨晚上看的《優雅的謊言》隨筆寫了一些文字和感想。想說的很多,但有時候文不達意。總之,寫文章這件事我會繼續努力的~ ~筆芯
————————————————————————————————————————
關於作者
喜歡看韓劇,討論韓劇的小夥伴們,可以來我的公眾號,點擊微信公眾號搜索【柒柒的韓舍】即可。
在知乎上看到很多對受害人肉體造成損傷的校園暴力,但是我個人認為真正摧毀人的是心理上施暴。而暴力的行為很可能是孤立,嘲笑,甚至一起鄙夷這些行為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現。但是最開始這些行為是不被重視的。我想除非直接將受害者擊殺,不然的話真正傷害他的肯定還是在心理上。但是這種最初的孤立和嘲笑是很難制止的。大家都不喜歡他,總不能強迫他們做朋友對吧。那可能有人會說,孤立沒關係,但是只要不嘲弄就好了。可是我們怎麼界定這個東西,畢竟人與人之間也會開玩笑對不對,那麼一刀切的話,豈不是徹底孤立出了這個人?我個人曾經,我認為嘲笑過別的同學。但有的時候真的真的很難保證不被影響。這就像《奇蹟男孩》里August認識到的。他長得丑,人們看到他驚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事實對吧?總不能說你有這樣的問題,我就是反著說或者不提,裝作沒有。那會活成The Giver裡面那樣的一個社會。所以因為有些事情是客觀的,然後人們去說出他,因為還要顧慮不當面說,所以和別人議論,但這一串的動作已經構成一個嘲笑或者說背後議論的行為了。但我們檢視這個行為,它太容易被實行了。甚至有時候你感覺不到你在侵犯,或者說助長了這種暴力。所以我覺得校園暴力就是這樣產生的,產生在這種很可以理解的行為中。我們可能愈漸的可以杜絕暴力事件的發生。但是這種孤立沒有傷害嗎?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它?
推薦閱讀:
※遭受校園霸凌,可以「以暴治暴」嗎?
※因為長得不好看,我從小到大都被別人欺負嘲笑,我很恨那些霸凌過我的同學,我想報復他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老師讓同學們孤立我的孩子怎麼辦呢?
※那些欺凌,虐待,侮辱別人的施暴者最後都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