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人說《壇經》的內容是非佛教?


有人說,非佛教。

那就是說,除了「有人」,其他人都說是佛教。

是是非非,又能如何?

大乘佛教是真佛法,還是偽佛法??

www.zhihu.com圖標


你把「壇經」中最像佛教的段落,摘來看看?讓我對比一下相似法和正法有多少區別。


六祖慧能以《金剛經》悟道,那對《金剛經》的實際,操作,解讀,則是《壇經》。

說《壇經》非佛教的人士,只說明一個問題,他時佛法的認識,是偏頗的,浮淺的,也是不懂佛法的人士。


雖然六祖壇經裡面有些符合佛教的話像是煩惱即是菩提,但是六祖壇經的內容的確不是百分之百符合佛教。南無阿彌陀佛

古時候的人其實看六祖壇經都看得很仔細,也對六祖壇經有比較公平的評價。南無阿彌陀佛


問題核心不就是那個「自性能生萬法」么?單抓住這句做文章,還是根據壇經前後文來理解這句話,這兩種情況,就造就了對立的兩方了。

其實壇經在後文里,詳細解釋過自性,比如機緣品裡面,一因生萬法,其實都被六祖批判了,那麼六祖會笨到自己打自己,在這麼關要問題上前後矛盾么?如果真研究透了壇經原文,所謂「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其實是「何其自性清凈,而有萬法得生」,壇經根本沒有說自性是能動第一因。

一個表述問題而已,硬是被斷章取義了。


3.19更新:首愚長老講述《毛主席與壇經》

我後來傳了南老師的准提法我經常說,「我這個是禪宗式的准提法,沒有一絲一毫的一個神秘色彩。」這個《壇經》,我們的國家創立新中國的毛主席,他跟《壇經》的因緣很深,我來念幾段毛主席親自講的話,給大家做個參考。

這些資料有的是來自於毛主席的秘書林克他的著作,還有好幾個啊,大家有機會的話,可以參考善至誠寫的《毛澤東與六祖壇經》。

這個因緣,我可以跟大家(講)啊,因為當年,我在北京閉關的時候,我記得是1992年,從北京佛牙塔出關的時候,這個趙朴老,也是全國政協的副主席趙朴初老居士,他也是當時的中國佛教協會的會長。他請我在北京的國際大飯店,有一個包廂,專門是朴老請國際友人,招待國際友人的地方。那一次我在北京佛牙塔出關的時候,他請我吃飯,他說:「啊,其實我們的毛主席,他身邊隨時都帶有《壇經》,他這一生受《壇經》的影響很大。」所以我把幾個毛主席親自講的話(念幾段),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原文啊,原文的話,它的名稱叫《毛澤東與六祖壇經》。

這個是大概有好幾個人的一個著作,這個資料有1964年的韶山老人,韶山老人就是湖南湘潭有個《韶山老人座談會記錄稿》,現存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第二個是胡長明編著的《毛澤東評點歷代王朝》第355頁的,這是山西出版集團出版的;第三種是陳晉所編的《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這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四個是2004年的6月24號南方日報文章有《六祖惠能:東方哲聖光耀嶺南》;第五個是,毛澤東的秘書叫林克所編著的《(在)毛澤東身邊的歲月片斷》,大概這裡頭引用的資料最多的就是出自這裡;另外還有一個叫張鐵軍所著作的《毛澤東談禪宗六祖惠能》,這是黨的文獻2007年的第六期;再來就是王興國,這個所編著的《毛澤東與佛教》,中國書籍出版社1992年版的第112頁的。後面還有好多,可見我們毛主席跟佛教因緣很深的,我就來念幾段吧,給大家了解,原來毛主席對......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三號,這篇里說「新中國成立以後,毛主席他讀的較多的佛教的兩部經典,就是《金剛經》和《六祖壇經》,1959年10月23號毛澤東外出前,指名要帶走的書籍中有《壇經》、《心經》、《法華經》、《大涅槃經》。」

我再念幾段給大家啊!1956年,毛澤東在對中共廣東省領導人講話時說:「你們廣東省有個惠能,你們知道嗎?惠能在哲學上有很大的貢獻,他把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推到最高峰,要比英國的貝克萊早一千年,你們應該好好看《壇經》。」毛主席講了「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其實他不是農民,他是樵夫,砍柴撿柴的,還不是農民,樵夫啊!「能夠提出高深的理論,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據毛澤東的秘書林克回憶說:「毛澤東很欣賞禪宗六祖惠能,《六祖壇經》他經常帶在身邊,他都是給我講惠能的身世和學說,更為讚賞他對佛教的改革和創新的精神,我對惠能及禪宗的一點微薄知識都是得自毛澤東的講述。」另外談到毛澤東對《壇經》的理解林克回憶說:「毛澤東曾對我談到惠能的身世,背誦了兩首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神秀大師講的,第二偈是惠能大師講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毛主席都會背的。

他說「毛澤東跟我說,『後一首是惠能所作,這是世間本無任何事物,故無塵埃可沾,佛性本來是清凈的,怎麼會染上塵埃呢?這與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萬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他說這是聖成就。」比神秀更高了啊!

再來就是1959年10月22號,毛澤東在跟班禪的對話談話時說:「從前釋迦牟尼佛是個王子,他王子不做,卻去出家,和老百姓混在一塊,做了群眾領袖,我不懂佛經,但覺得佛經也是區別的,有上層的佛經,也有勞動人民的佛經,如唐朝時的六祖惠能的佛經《法寶壇經》,就是勞動人民的。」這是我們毛主席肯定的。

再來就是1955年3月8號,毛澤東在同達賴喇嘛談話時說:「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度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了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的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的痛苦,在這一點上,是共同的。」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對佛教的教義,《壇經》的思想是給予高度的讚賞的。我再念兩段就好了啊。

林克回憶,毛澤東曾講「在六祖的影響下,印度佛教在中國,至高無上的地位動搖了,甚至可以呵佛罵祖」,這是祖師禪,「他否定傳統偶像和陳規,勇於創新,並把外來的宗教中國化,使之符合中國國情。」這個倒是事實的啊,所以毛主席是非常的內行,講的都是內行話的。

最後一段我來再(念一下)。據毛澤東秘書林克回憶,毛澤東曾說「惠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因此他被視為禪宗真正的創始人,也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因為在中國那麼多的經典中,只有《壇經》被稱為「經」,其他的都是「論」。(他說)毛澤東認為,六祖是真正的中國佛教的始祖。

那好,我就先把這個毛主席的話(念到這),這是有依據的,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的啊!

這是我們當代的一個政治家、思想家講出來的,給大家來從毛主席的口中曉得,哦,《壇經》這麼重要!《壇經》真的是一部能夠讓這個時代更加照亮希望與幸福的一部寶典。

——————————————

最近關於佛教的問題要麼是「大乘非佛說」要麼「大乘偽佛教」,真的夠了。混跡知乎的多半在家人,就為了開課收取智商稅,不信僧眾信這些人嗎?

說《壇經》非佛教的一類是南傳分子,一類是看不懂反誣《壇經》非佛教。

知乎上的南傳這些人一上來就說了,漢傳佛教來路不正,「大乘非佛說」。就打著「原教主旨」破壞中國佛教的和諧安定,「喚醒大家」捨棄千百年來的傳承,跑到別的地方學習「真經」。

按他們的說法人不能成佛,最多大阿羅漢果。但他們不曉得漢傳大藏經包含他們小乘,學習大乘一般從他們的小乘經典開始。他們有的我們也有,所以即便是大乘不能成佛最低也能成阿羅漢。但是我們有的他們可沒有,人如果能成佛,他們層次最多就阿羅漢。怎麼看也比他們高一籌。

人的品性和根基都是不同的,我所皈依的首愚法師因閱《六祖壇經》忽然有省,乃知行住坐卧處處迴光返照之道,頓萌菩提大願。 如果是非佛教,怎麼還能讓僧人萌生菩提大願?

看不懂《壇經》就不要為難自己。看《金剛經》也好,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

  • 至於閱經,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或先端坐少頃,疑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

關於壇經:

又禪宗貴在參,不貴在講。壇經雖有義路,若不開宗眼,不是挽宗作教,即是以迷為悟。故裴公美雲,得其旨則疾成佛道,失其旨則速入泥犁。

光教亦不通,何況乎宗。但二宗門庭,頗知入路。惜無足,又兼無目,故不能一涉藩籬耳。

此經亦能利人,亦能誤人。

若能於法法頭頭,揭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又復不背教義,即謂六祖出世,亦非過譽。

否則既不能令人見性,又或致因宗背教,則宗教兩益皆失,應公美次句之義,固不如還他本來面目為嘉耳。

閣下利人之心甚切,光防誤人之心亦甚切,故不得不預白,而以盡知己之區區愚忱而已。

禪宗語句,須另具隻眼,若不善會其意,未免依文解義作三世佛怨。若或違背教義,只成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易則易如反掌,難則難如登天。非宗教具通,雙眼圓明之人,固不宜輕易從事註解此經也。《復丁福保居士書九》


有人說非很正常,&<壇經&>本不是所有人能契入的。六祖說:法本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能說能近&<壇經&>者,甚幸!

我聽六祖講《壇經》

------《六祖慧能大師法寶壇經》學習心要概述

自2012年秋東莞黃旗山觀音古寺圖書館第一次偶遇《壇經》,至今已整六年。期間2014年12月22日因緣具足,於韶關南華禪寺法祇師座下皈依。在師父的開示指引下,以北大樓宇烈教授《宗教研究方法講記》為基本方法,讀經、抄經、聽經、釋經,後又反覆聆聽法祇吾師與南通普賢禪寺能忍法師的講經課程,並延伸閱讀其他經典,逐步梳理了六祖禪法的基本脈絡,解開了一些困擾已久的謎團,形成了自己修習的方向。六祖禪法圓融萬法,直達本義,學至濃時每每有親聆六祖開示的殊勝體驗。但資質愚鈍,終無法深解經中之妙義。特此小記,作為親近《壇經》以來的一次思想總結,也樂為師長同修批評指正。

一,六祖禪法的思想核心

學習《壇經》,經歷了點、面、線、空的認知過程。點是指從契合自身實際又興趣濃厚的觀點切入;面是指逐步擴展深入到整部《壇經》的學習;線是指摸清貫穿全經的核心脈絡;空是指法空,「於第一義而不動」的方向。個人認為理清《壇經》的核心主線,對於全面理解全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將《壇經》主線概括為四個方面。

佛性本具足,人人可作佛。六祖開宗明義「菩提自性,本自清靜,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告訴大家成佛並不遙遠,亦非妄想,人人皆有可能,「悟了,眾生是佛;不悟,佛是眾生」。六祖進而又說「人有南北,佛性無南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開示大家在成佛這件事上,人人平等,無二無別,無非是個遲緩的問題。這是六祖慈悲為眾生安就的一顆心,一顆成佛作祖的信心。

菩提向心覓,見性即成佛。既然人人皆有佛性,明心見性即可成佛,那麼佛性是什麼?六祖指出「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那麼本性又是什麼?六祖又說「世人妙性本空」。原來,佛性即是空性。理解了空性,就明白了佛的境界。什麼是空?空不是沒有,不是無記空!空有三重義:一是能容一切,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二是能生一切,隨緣任用,妙義無窮;三是不染一切,不去不舍,不生不滅。但必須明白的是,這是六祖為眾生指出的權宜認知方向,於第一義而言,無論是空和空的三重義,也是假名安立,當佛性現前,亦不可執取。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明了了心性,那麼怎麼去覺照修習?六祖在《般若品》與《疑問品》中開示的兩首無相偈,直接給出了答案,並言「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在這兩首偈頌中,六祖既要求修行要立足行住坐卧的每一個日常當下,更明確開示了恩義讓忍等具體踐行方法。我概括為「心平行直」四個字。心平即去除分別心,內調心性,外敬他人;行直即真如起妙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六祖為世人開具的方法論。

口念心要行,悟後當起修。方法有了,應該秉持什麼原則?六祖言「此須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行,心口相應」。這有點類似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論,強調「心中求,事上修,致良知」。而我認為更準確的理解是法祇師開示的「見了就做,做了就放,心不染著」。有的同修誤認為空即為斷滅,又以為「不思善不思惡」就是不辨善惡,無所作為,此兩者在六祖看來皆為邪見。「迷人口說,智者心行」,於一切境,真如起正念,入正行,不增不減,不偏不倚方為正道。

二,六祖禪法的主要特點

《壇經》石破天驚地指出:人即佛,佛即人,迷是眾生,悟即是佛,完成了佛與人的根本統一。但六祖又反覆強調,法雖無頓漸,然人有南北,根有利鈍,迷有深淺,悟有遲疾。因此,從《機緣品》機鋒對語五祖說佛性、《般若品》開示大眾道迷智、到《定慧品》直言不諱話利鈍,六祖隨機說法,方便善巧。初學者若不掌握六祖說法的特點與核心,會誤以為六祖前後顛倒,心有分別。或因不明中道而陷入斷常二見,或因一知半解而流於口頭禪,這都是十分危險的。六祖禪法自在、直接、圓融,實現了三個最重要的轉變,掌握這幾個特點,能比較容易地契入《壇經》的妙趣世界。

不依文字,摒棄教條,出入自在。六祖不識字,聞弘忍大師傳授《金剛經》心法至「應無所住生其心」處大悟,這是六祖累世修行的心性契悟,也是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印證。自無盡藏比丘尼以《大涅槃經》示問,六祖言「字卻不識,義即請問」,又言「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這一特點貫穿《壇經》始終。《壇經》全文出現佛典九部,皆為學人請益,而六祖隨緣解說,不僵於經典,又句句經典。六祖用自己的語言成就了佛教史上唯一一部非佛所說能稱之為經的著作。六祖禪法實現了由繁至簡的轉變。

不攀外緣,無相起用,直指人心。禪宗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三者實為一體。六祖會三歸一,獨取無相起用,在所有偈頌前加註「無相」二字,這既是凸顯「諸法實相」的佛教第一義,也是要求弟子修行最本質的兩個回歸。一是由外求向內取的回歸。六祖強調「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於念念中,自具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摒絕外緣,不假外求。二是由形式向內容的回歸。「般若無形相,智慧心既是」,一切修行方式皆應落實到心行,念經如此,打坐亦如此。「凡所有相皆虛妄」,修行就是要破除一切有形之相,回到明心見性的根本。六祖禪法實現了由外而內的轉變。

不落邊見,直取中道,圓融無礙。不二之性即佛性,不二之法即佛法。《壇經》至始至終貫徹了這一根本思想。六祖開示「定慧」,言「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定慧一體,無有內外;開示「禪定」,言「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無有空著;開示「懺悔」,言「懺其前愆,悔其後過」,悉皆永斷,無有先後;開示「涅槃」,言「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涅槃真樂,無有生滅,,,,,直至臨終咐法,六祖動用三十六對,明示「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六祖禪法實現了由分別到同一的轉變。

三,六祖禪法的現實意義

對《壇經》的深入學習,更堅定了我對於佛法的三種基本認知。即:佛法是正信的,不是迷信的;佛法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佛法是入世的,不是棄世的。六祖禪法時而生動活潑,時而剛直勇猛,時而圓融通達。直指心源,又不離生活。了達本義,又事事可究,對在家居士樹立正知正見,指導世間修行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關於皈依。六祖將三皈依進一步明確定義為: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連佛、法、僧的名相也空掉,回到自性皈依的正法核心。於六祖禪法前,現世那些宣傳個人神通,四處為人加持,甚至提出所謂「四皈依」的做法,就優劣可分,不攻自破了。

關於坐禪。常人往往以為結跏趺坐就是坐禪。六祖打破形相,言「心念不起是坐,內見自性是禪」,要求在一切外境上不攀緣、不著相、不思量分別,將禪定融入到行住坐卧的時時處處,而不局限為打坐一門形式功夫。

關於誦經。學佛當然要誦經。但六祖言「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不是死記硬背,不是貪多厭少,更不能死於文字。「一切經書因人說有」,誦經的根本意義在於啟發心智,用於心行,「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一真一切真」了。

關於敬香。心香一瓣,禮敬佛陀。世人心迷,將敬香漸漸演變成了燒高香比長短、燒頭香比早晚、燒貴香比貧富的攀比行為,這就徹底偏離了敬香的本來意義。六祖提出「自性五分法身香」,這才是燒真香,真燒香。

關於凈土。世人皆念阿彌陀佛,人人祈願往生凈土。六祖告訴大家,彌陀雖有願力,然凈土實在自性。佛言「隨其心凈即佛土凈」,真正的修行應先去十惡,再除八邪,則「見西方只在剎那」,「天堂只在眼前」。

關於功德。梁武帝以為建寺布施是功德,遭達摩祖師斷然否定。千年後的眾生仍舊痴迷,以為捐款放生即是功德。六祖直言「功德在法身,不在修福」。真正的布施放生是三輪體空,隨心而為,意無所求,性無所著。

依此種種,《壇經》實在是一部在家修行指南。太虛大師曾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六祖真真切切地告訴我們,修行無非是在日常生活里凈化自己的人格。禪法並不神秘,也不虛幻,它不是教條,甚至不是宗教。它只是告訴我們反觀自照,體悟自性,身體力行,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印證


壇經【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有不少人看到這段,就說:六祖不提倡靜坐。

所以,普通人的理解是千萬種類。修行人的體驗卻是一致的。所以,佛陀講無所住,六祖講直心。有什麼不同?

沒有進行任何靜心,胡思亂想的人怎麼看都是無數不同的地方。因為是以文字解文字。

只有真修,實修,才會以心印證心。體驗去對照。

兩者互相對照,絲絲入扣。沒有不同。完全講的是一回事。


《金剛經》如來說,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壇經》是南宗頓教無上乘法,無名無佛無法,是勝義真實佛法。

你說的佛法是世俗諦的名字佛法。

《金剛經》以無所得心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所得心學一切佛法,即得真實佛法。

以有所得心學一切佛法者,即不得真實佛法。


壇經主張自性本心不生不滅,而且還能生萬法,這個絕對不是佛法,違背因果,違背緣起,本質上就是神我論,印順法師美其名曰「如來藏佛法」,實際上是和大小乘佛教相矛盾的。這種思想實際上和今天的蕭平實的理論一樣,只不過蕭平實很快的就被學者們否定了,可是六祖慧能所立的南禪頓宗在漢傳佛教影響太大,以至於學者們明知道是錯誤的,也須要退讓三分


謗法都是佛法,何況《壇經》。


然後呢?他沒拿點乾貨來證明?或者你就起了疑心?

那我又說《壇經》是佛法經典,你會怎麼認為?

小馬過河,冷暖自知,不如親行。你可以先看下《壇經》,看不懂的地方,我可以與你溝通。


大多數所謂經都和佛陀無關,即便最為接近佛陀說法的南北阿含,其中也有種種缺漏,錯誤的增補與編排。


是佛教喔,古代法師對大眾講說佛法的歷史紀錄耶。

對禪宗的批評通常有二:

一、喜好阿毗達摩論書的人,會批評教理不精確、稀里呼嚕、太通俗

二、方法太玄妙,讓人摸不著葫蘆,你很難分清他是真開悟,還是裝神弄鬼


簡直是群魔亂舞,現在知乎上一堆小人在故意搞風搞雨,今天這本經是偽經,明天壇經非佛教,後天大乘非佛說,真實的用意是什麼呢?你要去請教他,他才是大師,才是真正的佛法代言人。現在真是需要強勢的佛門龍象,把這些獅子蟲給滅了。你要真不信佛教,純為謀利的邪魔外道也就算了,你若真是佛子,敗壞佛法的罪名,你當的起么?


很經典的書


印度神我論和佛教自性還是有區別的,神我論有神有我,我回歸神體,是二元對立,是有生有滅有來有去的有為生滅法。自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本無回歸一說。開悟見性好比帶著頭找自己的頭,找了半天才發現頭本來就好好的長在脖子上,找不到的時候頭也並沒有消失。所以本無回歸。迷與悟亦如空中幻華。

還有個印度的自然外道,一切萬有本來存在,這個不用反駁就知道不對了,比如一張紙,可以被分化成原子,再到夸克等等,紙張本身是有各種因緣條件組合而成,當然不能說為本來存在。

至於佛教的本源自性,在體上講,自性本體本來存在,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動不搖,非因緣所生,所以本非因緣。

在相上講,一切萬有皆是因緣和合幻有幻滅,本無主體存在,都可以分解。現代科學來說,一切萬有分解下去,由原子到夸克,再繼續,就是空無所有。所以亦非自然。

一切言論,包括佛經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不應該著在文字相上出不來。《壇經》當然是佛法,毋庸置疑。

「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真修實幹才是真本事,理解閱讀記憶再玄妙的理論,終歸不是自己的東西,就算本師釋迦佛親自前來耳提面命,也見不到佛法的真正秘密。

「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反照,密在汝邊。」我們自己的頭當然不是別人給的,別人頂多拿手指給我們看——「就在你那裡,一直沒變過,就在你脖子上好好的」。

我們總不能盯著別人的手說:「笑話!手指哪是我的頭?騙子!」,那豈不是真成了大笑話。


是佛教之內容


是佛教 直指如來藏的果地成就,圓融中觀唯識二宗之最高見解。


是不是佛教不知!但肯定是佛學


..


推薦閱讀:

第096篇:如何入定-3
土登翁修堪布:修行的漫長歲月
問禪錄
有哪些源自佛教的好名字?
苦集滅道(十四)

TAG:佛教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