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缺愛?

有位家人問了我一個問題:「是不是缺愛的人都是向別人索取愛?」

我回答說,謝謝您的信任,這個問題好有深度,我不知道以我現在的理解力,能不能給您滿意的答覆。我只能說試試看。

人為什麼會缺愛?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愛的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上帝已經給到了我們過好這一生所需要的所有一切!

當一個小生命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整個世界就是他,他就是整個世界。他可以盡情施展自己的吸允能力,自己的拳腳功夫,母親溫暖的子宮能夠為他提供足夠的營養和所有需要。

當他從媽媽肚子里生出來時,整個世界都變得完全不同,那一刻,不安全感已經產生了。

他發現這個世界不再是他自己的,除了自己,還有別人,他發現當他餓了的時候,需要通過哭喊的方式才能吸允到媽媽的乳汁,甚至有時候,哭喊也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如果媽媽不能及時給與嬰兒生理上的滿足,寶寶的不安全感就會產生,不能掌控世界的挫敗感就會增加。

就像幼苗的成長需要土壤,光照和空氣一樣,當父母的照料滿足了寶寶安全感的需求以後,他才能把力量放在認識這個世界,了解自己上面,因為安全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當這個需求沒有被滿足時,為了生存,他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得父母的愛。

兒時表現出來的行為比如哭鬧,耍賴,不聽話,慢慢長大了和父母對抗,其實都是在爭取他做人的基本權利——安全感。當他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時,他才能感受到安全。

「缺愛」是什麼意思?因為父母有自己的思想,情緒,不可能對寶寶的身體和情感做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以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原因,他還沒有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需求,種種在我們父母眼中不被理解的行為,就被我們認為是「不懂事,」「不聽話」。這時候父母因為無法理解孩子想要什麼,所以就會生氣,發脾氣,訓斥,要求孩子,其實也是在孩子身上尋找安全感。

所以,我所理解的「缺愛」的意思是,孩子的愛還沒有被父母開啟,而父母卻在孩子身上索要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孩子呢?只有給到父母他們想要的東西,自己才能夠得到父母的愛,可是自己使勁渾身解數也辦不到,這種求而不得的落差感讓孩子無力和匱乏,就更加需要外部力量的給予。

這樣的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朝向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收穫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種人進入痛苦,看到痛苦背後愛的本質,學會了自給自足,把自己變成了愛的源頭,去給予生命中所有需要愛的人;

另一種人逃避痛苦,一輩子都在他人身上索愛。

選擇不同,結果也就完全不同。

總之,人本身就是愛與智慧的集合體,是不缺愛的,經常被別人挖,而自己內在的愛還沒有生長出來,當然就「缺」了!

小結:人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失去了「安全感」,而恰恰是這種喪失,讓我們有了認識自己的機會,有了學習愛的機會!

獲得安全感的最佳途徑就是:把自己變成愛!


推薦閱讀:

穿緊身衣陪女兒跳舞,同為爸爸,你會為了孩子這樣豁出去嗎?
怎麼樣的家庭教育會導致孩子消極?
每一個自律的孩子,都有一個能「忍」的媽媽
「思塾雜談」孩子從來不拒絕,但並不代表他不痛苦。
4個月寶寶上早教浪費錢?該上早教課的人應該是你!

TAG:家庭教育 | 心理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