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就是從「孩子」到「媽」的過程
01
你的老闆只是老闆,不是你的媽
有一個朋友對我說,領導對我總是不滿意,我很受傷。即使我做得很好了,他還是對我不滿意。
我問他:當他對你不滿意,你做了什麼呢?
他說:有時候據理力爭,有時候忍著強改。可是無論我怎麼改,他還是經常不滿意,我特別累。想換工作,又不捨得這麼好的待遇。不換,他又總對我有意見。
我問:那你的期待是什麼呢?
他說:我做得不好的時候,他可以溫和地指出來。我做得好的時候,他能對我表達認可。
這個期待就很有趣。
「做得好了,就對我表達認可」,這是移情了對於媽媽的需求,是一個「我這麼乖,你要對我滿意」的邏輯。
工作關係顯然不是這樣的,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人有對你表達認可的義務。
工作的本質本來就是我給你錢,你給我幹活。其他的滿意、認可、尊重等情感需求,都是工作之外附加出來的情感福利。
你需要領導在情感上也滿足你,那一刻,你就把他當成了媽,把自己當成了小孩。
而這個領導不願意給你當媽,你就受傷了。
02
誰也不欠你的
每個人都有心理需求。
有的人會在親密關係中索取情感滿足,這是最直接、最濃烈、最理所當然的地方。
在心理上,你需要他重視、認可、尊重、滿意、接納、欣賞、關注、親密等需求的時候,就把對方當成了心理上的父母。彷彿他有一個乳頭,對你進行心理的補給。而你是個嬰兒,張嘴,喝奶。
親密關係的本質,就是想找個人來給我餵奶,滿足我的情感需求,填補我的內心匱乏。
所以那些「找個能把你寵成孩子的人」理論,才會那麼火。這樣的雞湯說出了人內心的真實需求和願望。
然而把自己直接當小孩會讓人有羞恥感,所以人不能直接意識到。這時候人喝奶,就要無意識地進行。
我們就會通過指責、抱怨、討好、講理、忍耐、冷戰等種種手段掩飾自己嬰兒的需要,進行奶水的吸吮。甚至會利用自己作為領導、父母、伴侶等便利身份,趁機索取情感滿足,強迫對方給我們餵奶。
這個同學的領導就是如此,他趁工作職務之便,瘋狂表達不滿意,超出了工作本身的不滿意,有發泄私人情慾的嫌疑。
這個領導的潛意識可能在說:
我就是要找茬,對你不滿意,我就是要讓你看看,我多厲害,多聰明,多重要。
如此,你就知道那一刻,領導在索取認可和重要。而這個同學,在索取滿意和重要,兩個人在心理層面上爭相當小孩,持續下去,你就知道後果是誰贏了。
我並不是說,在工作關係及其他關係中不應該當小孩。而是你要知道:
你有情感需求,這是你早年匱乏所致,你可以期待在工作關係中獲得,但要清楚,滿足你的情感需求不是領導的義務。
他願意給你當媽,對你表達滿意,是你的僥倖。他不願意表達認可,只願意給你錢,這也是他的本分。
03
高情商,就是願意給別人當媽
關係的本質,就是兩個字:要與給。也就是索取與付出。
人生就是舍和得,功夫就是攻和守,生意就是買和賣,很簡單的陰陽哲學關係。
如果你在索取情感,就是要求對方付出情感。這時候他付出一分,你對他的依賴就加大一分,同時他就被消耗一分。這時候,他想遠離你的動力也多一分。
如果你在付出情感,就會滿足對方的內心需求。這時候你付出一分,對方對你的依賴就會多一分,同時你也會被透支一分。這時候,他想靠近你的動力就大一分。
所以,如果你想搞好關係,你就把對方當小孩。如果你想破壞關係,你就把自己當小孩。
如果你情商高,想主動搞好跟領導關係,你就可以把握他的心理需求,給他一點滿足,充當下他的父母。
試想一下,當你被領導不滿意的時候,這麼表達會有什麼感覺:
謝謝領導指出我的問題,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領導你對工作比我要認真嚴謹,向你學習。
這時候的領導,就會在你面前體驗到巨大的滿足感。就會在個人情感方面傾向於靠近你,從而願意在現實層面上給你更多的資源。人都是會在讓自己舒服的人面前,想做更多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情感上把別人當小孩,別人就會在現實上多給予你其他滿足。
給別人當媽,會有委屈,但並不單純是委屈自己。而是你為了其他滿足,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委屈也好,犧牲也罷。如果你有更想要的東西,你當然要付出。
你的其他滿足包括:
你想搞好關係,收穫關係紅利。無論是親密關係、工作關係還是其他關係。
04
一直給對方當媽,對方會習慣嗎?
很多人反問我:如果你一直給對方當媽,對方習慣了當小孩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好。
對方的習慣,其實就是依賴。他越是習慣你的付出,他的依賴感就會越強一分,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強一分。這時候,你就有了索取的資本,有了角色置換的資本。
而這,就是你的所得。
你每給他當一次媽,每一次的付出,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像是你存進去的錢一樣,你每次勞動,都有一筆薪酬,你的存款就多個數。等待著你有天取出來換成你想要的東西,然後存款就少個數。
如果你從來不取款,一直在存錢,你就會覺得累、想放棄。
我們建立關係,就是在對方那裡開了一個賬戶。每當你付出,把對方當小孩,就是在對方的賬戶里存錢。你存得越多,對方就對你越依賴。每當你索取,就是在對方的賬戶上取錢,對方就想離開你一分。
有的人反問:我一直在給他當媽,在付出啊,為何他會離開我?
請注意:如果你往對方賬戶里存假幣,不僅不會增加存款數,還會增加被厭惡感。
假幣就是,你以付出之名的索取、無效的付出,也就是說,這種付出不是對方真正的心理需求,只是你以為的需要。
有些媽媽特別喜歡說「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有些老婆特別喜歡「我為這個家操碎了心」,有的老公特別喜歡「我辛苦賺錢養家」。這些都是自己感覺委屈得不行,辛辛苦苦付出了那麼多,卻沒得到想要的。
實際上,這些都沒有給到對方真正的滿足,他們所謂的付出是一種無理的情感綁架——
反正我付出了,你就要回報我。至於我付出的是不是你想要的,我不管。
05
正確的付出姿勢
那怎樣才是正確的存錢方式,把對方當小孩呢?
兩步,有點籠統,但是不展開了:
1.識別他的心理需求。
2.滿足他的心理需求。
就像前面講的那個人,你要識別出,領導在現實層面上對你表達不滿意,潛意識層面上,其實是在表達內心對於重視、認可的需求。
識別需求才是重點。沒有識別對方需求的付出,都是在浪費感情。
情感挽回也是這麼實現的。你過度的索取,導致了關係的破碎,當你再開始照顧到對方的內心需求,關係就又開始被挽回了。
追一個人也是如此。
識別到他的心理需求,打開他的脆弱,照顧好他的這部分需求,分分鐘就能撩到手。
比如那些從小被批評長大的,給他讚美啊,發現他不曾發現的閃光點啊;從小被忽視長大的,給他重視啊;當他給你發消息,立刻馬上即刻回應啊。
哄領導開心更是如此了。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就是教人這個的啊!
06
穩定的關係,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平衡
什麼是穩定的關係呢?
索取與付出的平衡,也就是你把他和把自己當小孩的過程,實現平衡。
每次你把他當小孩,你就在付出,你就維護了一次關係,累積了次索取的資本。但是如果你一直把他當小孩,你也就透支了自己,最終想放棄關係。
每次你把自己當小孩,你就在索取,你就傷害了一次關係,累積了次被拋棄的風險。所以如果你一直把自己當小孩,對方就會厭倦,終將拋棄你。
這兩個極端,都不是維護長期關係的策略。
長期關係,用的就是平衡。此刻,你相信關係是穩定的,你評估了你的存款是夠的,你就把自己當次小孩,享受下被照顧。
有人就問:他不給怎麼辦?
你有資本啊,依賴你啊。你有離婚、分手、吵架、辭職,一大堆可以兌換的方式。
如果此刻你覺得關係沒那麼穩定,需要進一步的鞏固,你想建立或修復跟他的關係,那你就要通過理性來完成對他的心理需求識別並滿足,把他當小孩了。
如果你失去了現實檢驗能力。總覺得自己存了很多錢,然後硬是要無度支取,還怪銀行不支取給你。
那你就慘咯
會被銀行嫌棄和拋棄。
成功的人生是這樣的:
既有把自己當小孩的能力,知道如何並敢於向別人索取。又有把別人當小孩的能力,知道如何並能夠給別人寵愛。還有情境的現實能力,知道何時以及該如何切換角色。
推薦閱讀:
※昨晚11點,你的隔壁室友出事了!!!
※男朋友總是和我的舍友玩遊戲,應該和他分手嗎?
※女朋友總愛找固定一個異性聊天,並振振有詞是宣洩情感?
※不談戀愛和分手哪個更可怕?
※點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