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ercola 醫生
人們發現了大腦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直接聯繫,主要通過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淋巴管。就像血管將血液輸送到全身一樣,淋巴管負責把免疫細胞輸送到全身。
然而,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些血管在到達大腦之前就停止了活動。這項新發現的研究檢測了老鼠頭骨下的淋巴管,為理解自閉症、多發性硬化症、阿茨海默氏病和許多其他疾病開闢了新的道路。
越來越明顯的是,大腦、免疫系統和腸道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聯繫。以自閉症為例,既與腸胃問題有關,還可能與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有關。據 io9 報道:
「此外,像多發性硬化症和阿茨海默氏病這樣的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以來都被認為與免疫系統功能的變化有關,而諸如克羅恩病等腸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則與精神疾病有關。」
以前人們並不總是清楚這種聯繫是如何發生的,但現在腸道-大腦軸和從免疫系統到大腦的通路都被發現了。
腸道中的微生物也會影響大腦
並非只有免疫系統與大腦有直接聯繫。您的腸道里充滿了微生物,它們也會通過所謂的「腸道-大腦軸」與大腦交流。
事實上,除了頭部的大腦,您的腸道壁也擁有腸道神經系統,它們既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與您的大腦配合工作。
您的「兩個大腦」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正是通過這個通道,食物會影響您的情緒,焦慮會讓您的腸胃出現問題。然而,這種腸道與大腦的聯繫遠不僅限於通過食物獲得安慰或緊張時胃部難受。據《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道:
「腸道-大腦軸似乎是雙向的—大腦作用於胃腸道和免疫功能,這些功能有助於控制腸道微生物的構成,腸道微生物產生神經活性化合物,包括神經遞質和代謝產物,它們也會作用於大腦。」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腸道細菌的變化會導致大腦功能失調等問題,包括抑鬱症。Jane Foster 博士是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精神病學與行為神經科學副教授,他在接受 Medicine Net 採訪時解釋了腸道微生物與大腦進行交流的多種方式:
「一種是通過腸道神經系統,也就是神經系統中控制消化道的部分。此外,腸道細菌能改變免疫系統的工作方式,進而影響大腦。腸道細菌也會參與消化,它們分解食物之後產生的物質也會影響大腦。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面臨壓力或出現感染時,潛在的致病細菌或者有害的細菌可以通過腸壁滲漏進入血液,使這些細菌和它們製造的化學物質通過血管壁細胞與大腦交流。細菌也可以直接與大腦某些區域的細胞進行交流,包括與壓力和情緒有關的大腦區域附近的細胞······」
「一種是通過腸道神經系統,也就是神經系統中控制消化道的部分。此外,腸道細菌能改變免疫系統的工作方式,進而影響大腦。腸道細菌也會參與消化,它們分解食物之後產生的物質也會影響大腦。
生物心理學:改變腸道細菌可能會影響情緒
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胃腸病學》(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項研究招募了 36 名年齡在 18 歲至 55 歲之間的女性,分為三組:
在為期四周的研究之前和之後,參與者都接受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掃描,包括靜息狀態和對「情緒識別任務」做反應。
在做情緒識別任務時,研究人員向這些女性展示了一系列憤怒或恐懼面孔的照片,她們必須將這些照片與其他表現出同樣情緒的面孔進行匹配。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解釋說:「這項任務旨在測量情感和認知大腦區域對視覺刺激的反應,之所以選擇這項任務,是因為之前對動物的研究已經將腸道菌群的變化與情感行為的變化聯繫起來了。」
有趣的是,與對照組相比,食用益生菌酸奶的女性大腦中控制情緒和感覺中樞處理的兩個區域的活動減少了:
在靜息狀態腦部掃描中,治療組的「導水管周圍灰質」區域和與認知有關的前額皮質區域之間顯示出了較強的聯繫。相比之下,對照組的導水管周圍灰質則和與情感和感覺相關的區域顯示出了較強的聯繫。
「生物心理學」有助於心理健康?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您身體的大腦和微生物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聯繫。2011 年 12 月,《神經胃腸病學和運動性雜誌》(Journal of 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報道了一項新發現,被稱為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NCC3001 的益生菌可能有助於感染性結腸炎小鼠的類似焦慮行為恢復正常。
另一項研究還發現,益生菌鼠李糖乳桿菌對大腦某些區域的 GABA(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在調節多種生理與心理過程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水平以及降低壓力誘導性激素皮質酮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從而緩解了焦慮和抑鬱相關行為。
就像大腦中有神經元一樣,您的腸道中也有神經元—包括產生血清素等神經遞質的神經元,血清素也存在於大腦中。事實上,那些與情緒控制、抑鬱與攻擊性行為抑制相關的血清素更多地存在於腸道,而不是大腦中!
心理生物學或「對大腦有益的細菌」甚至被用來成功地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儘管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哪種益生菌以及以何種劑量對不同的情緒障礙最有效。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探索所謂的「靈丹妙藥」抗生素,這種抗生素能夠針對特定的「壞」細菌,同時不傷害好細菌。 糞便移植 作為一種實現健康微生物平衡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地得到廣泛研究。
腸道和大腦之間的炎症聯繫
腸道也是炎症的起點—它實際上是炎症反應的看門人。心理神經免疫學家 Kelly Brogan 認為,腸道微生物會觸發細胞因子的產生。細胞因子參與調節免疫系統對炎症和感染的反應。就像激素一樣,細胞因子是幫助細胞間溝通的信號分子,當炎症反應開始時,它會告訴細胞應該去哪裡。
腸道和大腦之間的大部分信號都是沿著迷走神經傳遞的—大約 90%。迷走神經(Vagus)在拉丁語中是「遊盪」的意思,這是一個非常恰當的名字,因為這條長神經從頭骨向下穿過胸部和腹部,分支到多個器官。腸道中產生的細胞因子信使沿著「迷走神經公路」游弋至大腦。一旦進入大腦,細胞因子就會告訴小膠質細胞(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執行某些功能,比如產生神經化學物質。
其中一些對線粒體有負面影響,會影響能量的產生和細胞凋亡(細胞死亡),還會對控制應激激素的非常敏感的反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包括皮質醇。所以,這種炎症反應始於腸道,然後傳到大腦,大腦在此基礎上向身體的其他部位發送信號,形成一個複雜的反饋迴路。關鍵信息:身體各部分錯綜複雜地聯繫在一起,腸道健康對大腦和免疫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
關注大腦健康的「營養精神病學」
繞了一圈再回到大腦健康,食用自然發酵食物是優化微生物群的最好方法之一,反過來也可能會優化大腦健康。發酵食物也是 GAPS 方案的關鍵組成部分,該方案旨在治癒和修復腸道。科學研究顯示,您所渴望的食物和體內微生物群的構成之間存在一個正反饋循環,微生物群的生存依賴於這些營養物質。所以,如果您渴望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則可能實際上是在餵養一支貪婪的假絲酵母大軍!
一旦開始去除對有益菌群有害的食物,就開始在其中添加發酵食物吧,比如德國酸菜、天然發酵腌菜、味噌、印尼豆豉,以及由未經高溫消毒的生草飼牛奶製成的發酵乳(酸奶、克非爾等)。這些益生菌食物將有助於治癒、繁殖和「再教育」腸道。《生理人類學雜誌》(Journal of physiology Anthrop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適當控制發酵可以增強食物中的特定營養成分和植物化學成分,從而改善大腦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健康。作者寫道:
「發酵食物的消費可能與一項新興研究關係密切,這項研究將傳統飲食習慣與積極的心理健康聯繫了起來。傳統飲食項目減輕炎症和氧化應激的程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微生物群進行控制。」
他們還說,與發酵食物相關的微生物(比如乳桿菌屬和雙歧桿菌)也可能通過直接和間接途徑影響大腦健康,這為「營養精神病學」領域的新科學研究鋪平了道路。從出生開始培養健康的腸道菌群。分娩和母乳餵養會為寶寶體內的有機體的生長奠定基礎。因此,如果您是一位準媽媽,優化自己的微生物群將至關重要,因為您會把它傳給孩子。
好消息是,您可以輕鬆地在自家廚房裡製作發酵蔬菜。它們也是從飲食中獲得高質量益生菌的最經濟划算的方式。您應該將目標設定為每餐吃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杯發酵蔬菜,但是您可能需要逐步增加到這個量。可以考慮每天少吃多餐,從一茶匙或兩茶匙開始,吃習慣之後再增加。
如果這個量太多了(也許您的身體嚴重受損),您甚至可以從喝一茶匙泡發酵蔬菜的鹽水開始,其中含有豐富的有益微生物。您可能也想考慮服用高效的益生菌補充劑,但要意識到沒有什麼可以替代天然食物。
※糖耐量偏高,哪些食物適合吃,哪些不適合吃?※講講胃氣,捎帶談中西方飲食※張嘉譯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為什麼還要這麼拚命的拍戲?
TAG:免疫 | 健身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