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學堂||清式建築的那些古建尺寸

作者:浮生夭夭

關於古建營造的書主要有《營造法式》、《營造法原》、《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及梁思成後期編著的《清式營造則例》。作為古建學習者,這幾本書當然都是必讀之物,但是最喜歡的就是梁思成大師的《清式營造則例》,除去該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表格數據利於查閱外,而且其規制更加符合現代古建建設需求。更主要的是因為梁大大的魅力了。

(梁思成與世界建築大師們)

「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說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都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合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梁思成《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

(梁思成手稿)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幾本書吧:

《營造法式》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 是以材作為建築度量衡的標準,採用宋營造尺:1營造尺=31.2cm。這種做法早在唐初和佛光寺、南禪寺中運用,只是在文字中明確記錄,這是第一次。到清乾隆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被頒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的鬥口制代替,採用清營造尺:1營造尺=31.96cm,一般取1營造尺=32cm。

《營造法原》是「唯一記述江南地區代表性傳統建築做法的專著」。 被人譽為我國南方建築的寶典。它系統地闡述了江南傳統建築的形制、構建、配料、工限等內容,兼及江南園林建築的布局和構造,內容十分豐富。裡面所用術語及建築結構叫法多沿襲當地方言,叫法有所差別。採用魯班尺作為營造尺。1魯班尺=27.5cm

《清式營造則例》 梁思成研究中國清代建築的專著。此書並非《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的注釋,而是從中提煉出清代官式建築的做法,其各部分構件的,名稱,功能,位置和尺寸,並配以28幅現代工程繪圖,83幅實物照片而成。使建築模數與形制更加規範化、系統化。

文章主要講述清式建築的那些古建尺寸

一、鬥口量度

清式建築的度量採用「營造尺」和「鬥口制」兩種。

1營造尺=32CM

平身科大斗迎面所開口的尺寸(頭層翹昂的寬度)為一鬥口。

鬥口分十一等級,頭等材鬥口寬六寸,以至十一等材各減五分。列表如下:

二、面寬與進深

清代建築明間寬度以所用斗栱攢數而定,假如該明間所用斗栱為平身科(坐落在平板枋上的)6攢,柱頭科(坐落在柱頭上的)2攢。它所使用的斗栱實際折算成7攢(每一柱斗科只能算半攢)。每一攢斗栱寬距為11鬥口,7攢斗栱共77鬥口。

假如我們用的是八等材(2.5寸鬥口),這時候明間的寬度就可以算出來了,按清營造尺每尺等於32cm計算:2.5X77X32=6160cm。

明間寬確認後,次間、稍間等逐次按10:8遞減,即次間寬是明間的0.8,稍間是次間的0.8……。最後把所有開間寬相加,得出整座殿身的「通面闊」尺寸。

計算通進深尺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按本建築的通面闊比例進行計算,同一建築通面闊與通進深比例為:8:5。

大式建築平面開間可達9間,特例用到11間;進深可達11架,特例用到13架。可用各種出廊方式,包括前出廊、前後廊,周圍廊

小式建築平面開間一般3~5間,進深一般3~5架,不能多於7架,可以做前後廊,不能做周圍廊。

梁思成建議,檐柱高已定者,面闊和進深取下表中數據:

三、等級與規模

A、殿庭:

  • 氣氛莊嚴、權威性高、觀賞性強,一般為廡殿和歇山頂,有單檐和重檐形式,屋內多裝飾有天花或藻井。
  • 木構架進深由七檁至十一檁;開間由五間多達十一間;用材等級為二、三、四等材;橫樑構件多為圓形截面;內外柱都處在一個層高範圍。
  • 正脊兩端採用龍吻、鴟尾等裝飾。

(殿庭式構架)

B、廳堂:

  • 權威性較次、結構形式較活潑,除人字屋頂外,可做成歇山屋頂,大多為單檐建築。室內一般有廊軒(卷棚頂),雕樑畫棟裝飾程度較高。
  • 木構架進深為五檁到七檁,最多達九檁。多設有前軒後廊。用材等級為四、五、六等材。橫樑構件截面採用「圓作堂、扁作廳」。內外柱列不等高,內柱直接上升到上層梁底,形成高矮不同的空間層次。
  • 屋脊比較矮小,正脊兩端只採用花飾紋頭、雌毛等裝飾。

(廳堂式構架)

C、余屋:即上述二類之外的次要房屋,包括殿閣和官府的廊屋、常行散屋、倉廩、營房等。其中廊屋為與主屋相配,質量標準隨主屋而可有高低。其餘幾種,規格較低,做法相應從簡。余屋類建築多使用柱樑作,僅採用樑柱相搭接,不使用鋪作,或只使用「單斗只替」一類簡單斗拱。

南方將內四界大廳的主要梁架截面形式,做成扁矩形者稱為廳,做為圓形者稱為堂。

四、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內外梁架高度有時不一樣,所以在衡量柱子高度時都以檐柱為標準

梁思成建議,帶斗拱建築的檐柱凈高統一按60鬥口,柱徑按6鬥口計算。

檐柱高度包括斗栱層為70鬥口,柱徑是6鬥口。如果去掉斗栱層的高度,檐柱高度約60鬥口,為明間寬的8/10,柱徑是柱高的1/10。

廊亭建築則與此大不相同。亭子的檐柱高:四方亭按0.8~1.1倍面闊;六方亭按1.5~2倍面闊;八方亭按1.8~2.5倍面闊。

五、收分與側腳

柱頭比柱腳收分(收溜)大小為柱高的1/100 ,如柱腳直徑27厘米,高三米,柱頭要收分三厘米,柱頭直徑為24厘米。

上下垂直柱頭位置不動,柱根往外移出柱高的 1/100 與收分比例相同。

六、上出與下出

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大式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出應為0.9米。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為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無斗拱或小式建築檐口)

帶斗拱的大式建築,其上檐出是由兩部分尺寸組成的,一部分為挑檐桁中至飛檐椽頭外皮,這段水平距離通常21鬥口:其中2/3為檐椽平出尺寸,1/3為飛椽平出尺寸。另里一部分為斗拱出跳尺寸,即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的水平距離。這段尺寸的大小取決於斗拱挑出的多少。

(有斗拱建築檐口)

小式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心向外延伸至台明邊緣部分為出沿,下出尺寸為上出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建築台明高為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出沿為上出的3/4。

七、步架與舉架

梁架上相鄰的檁與檁中心線的水平距離清代稱為「步」或「步架」。各步之總和就是通進深。每兩根檁木之間的垂直高差稱「舉高」。屋脊到屋檐的坡面不是一條斜直線,而是向下凹的曲線,這條曲線是由每一步架的不同舉高折線組合而成,這種步架與舉高的比值稱為「舉架」。

大式建築的廊步(檐步)寬是檐柱高的4/10,其它步架寬都是廊步架的0.8倍。例如檐柱高是60鬥口,廊步深就是24鬥口,其它各步架寬為19.2鬥口。

關於舉架方面的規則,我們以九檁大式建築為例:檐步五舉(27度),下金步六五舉(33度),上金步七五舉(37 度),脊步九舉(42 度)。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

  • 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
  • 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
  • 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九、斗拱構造

一攢斗拱中含有斗、拱、翹、昂、升等構件。 根據擺放的位置結構形式可分為柱頭科、平身科、角科、溜金、平座。

按照平身科、柱頭科、角科不同,其尺寸略有區別。平身科和角科的大斗,長寬為3鬥口,高2鬥口,分為耳、腰、底三段;柱頭科大斗長4鬥口,寬3鬥口,高2鬥口。

 拱是斗拱中嵌入座鬥上的第二層承托拱件,它是平行於建築面闊方向的弓形曲木。斗拱是一個懸挑構件,它的構件由中心層層壘疊,並逐層向外擴展,所以拱依不同的位置和長短,有不同的名稱。清制有:瓜拱、廂拱、萬拱。在中間與牆枋平行的叫「正心瓜拱、正心萬拱」,由中心拱向內外出挑的叫「里拽瓜、萬拱,外拽瓜、萬拱」。

在第三層的拱是平行壘疊在第二層拱腳的升上,這道拱宋稱為「慢拱」,清稱為「萬拱」。

拱的尺寸規格:

與拱垂直相交縱向拱件,其形式與拱相同的叫翹。拱的中間鑿有仰口卡槽,而在翹的中間則為蓋口卡槽,翹蓋在拱上相互搭交,落於座斗槽內。它是向檐口裡外懸挑伸出,形成斗拱的第二層基礎構件。

如果欲使伸出的距離加大,可在其上的升上再行壘疊一層較長的翹或昂,有兩層翹的斗拱稱為「重昂斗拱」,只一層翹的稱為「單翹斗拱」。如果有一層翹一層昂的稱為「單翹單昂斗拱」,一翹二昂的稱為「單翹重昂斗拱」。翹最多二層,平身科頭翹長7.1鬥口,寬1鬥口,高2鬥口。

翹的尺寸規格:

 昂是兼有裝飾作用的拱件,它的外端特別加長,似鴨嘴形狀,稱為昂嘴或昂頭。它平行壘疊在翹的升上,並與正心萬拱垂直搭交,以增加里外縱向懸挑距離,形成斗拱第三層的拱件。如果要求斗拱的外伸距離加大,還可以在昂上再疊加一昂或二昂,稱為「重昂斗拱」。

平身、柱頭科有頭昂和二昂,角科有頭昂、二昂和最上層的斜著的由昂。

 升是比座斗小的斗形,它承接上層拱件的基座,其底面與下層拱件的兩端拱腳面相連接,一般只有一個方向刻有開口。清升依位置分為:槽升子(處在正心拱兩個端腳之上)、十八斗(處在翹昂的兩端腳之上)、三才升(處在里外拽拱的兩端腳之上)。

清制升的尺寸表:

十、翼角衝出與翹起

從直線變為曲線的起點稱為「起翹點,我們將起翹點向外伸出的平面尺寸稱為「衝出」。將起翹點立面向上升起的地方稱為「起翹」。清代建築翼角的起翹點為搭交下金檁對應的檐口位置。水平投影的仔角梁端頭要比正身飛椽頭長出3倍的椽徑。仔角梁端頭的上表面,要比正身飛椽頭上表面高出4倍椽徑,這就是古建翼角設計中的「沖三翹四」。

下面以一個表格結束本章,方便查閱哈~~~


歡迎關注國風匠人,這裡有最新的規劃信息,詳盡的古建知識、具有針對性的風水內容,古風服飾時尚,等多方內容,不為專一隻為隨心所欲。

weixin.qq.com/r/oEj74_P (二維碼自動識別)

weixin.qq.com/r/oEj74_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一根柱子要值27億,是楠木毀了和珅嗎?
為什麼乾隆和雍正的審美觀完全不同?
大清銅幣版本如何區分(圖解),為什麼大清銅幣能穩坐拍賣一席
為什麼清末變法採用歐洲大陸法系而非英美法系?
乾隆真如《延禧攻略》中英明嗎?NO,這是一個很深的誤會

TAG:中國古建築 | 清朝 | 熱門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