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為這個原因要做這件事。 我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做這件事。 這兩個思考問題的角度是不同的嗎? 從這兩個角度分別去思考問題,會有不同的思路和答案嗎?
06-16
不同的。有一段時間我練鼓效率很低,於是我去找師父希望他可以給我一個硬性要求,這樣我就可以自己去嚴格要求自己了,然後我被師父拒絕了,他跟我說你不願意練沒人要求你,你喜歡就練,不喜歡了就別練,當時沒有理解,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在看很牛逼的大神們練鼓視頻,講各種方法,我忽然覺得我不會的東西還有這麼多,怎麼可以荒廢人生而不是練鼓呢,這時候我忽然明白了,應該是為了提高自己而練而不是為了練而練。一個由被動性的練習變為了主動性是不一樣的。
就是說白了,我在要求別人給我定目標的時候我本身並沒有體會到自身的差距不足,所以希望別人給我制定目標來實現自身的提高,這是被動的。而當我發現了自身不足想要自己去改變的時候就變成了主動的,我開始自己去測試自身的不足通過練習改變他。
一個是被動的,一個是主動的。舉例來說。工作中,一個工作任務下來,有的員工是被迫去做的。有的員工是很開心的,主動接受任務。那麼你認為,他們的工作效率誰更高?他們在工作過程中誰更舒心?他們的老闆喜歡哪一個?
我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得不要去做什麼事偏向被動,我給自己定了目標並且想要達成它去做了什麼什麼事是主動。
補充一個個人見解,目的是短期的,目標多是長期的。
不同,原因可以不是最直接的目的,比如我工作,我今天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並不是最直接的目的,但是最根本的目的;而按目標去做事,一般是較為直接的目標嚮導性的東西,這個目標通常是最直接原因,比如,我要完成這個任務是因為上級告訴我去做,我僅僅是為了去做到它而已。
因為怕父母傷心而讀書,與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顯然是不同滴前者感覺被動,後者比較主動。
是不同的,一是「目的」Purpose,一是目標Objectives。前者一般可以推及某個或者某群人,簡言之是為人服務的;後者通常是達到某種程度,常常是可以量化和度量的。在實際中,目的和目標是互相影響的,但一般我們是優先從目的考慮,再推及目標,再下來才是政策、策略。
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個外因內因是主觀的,主動的,強烈的,激情的。必須的外因是客觀的,被動的,責任的,一般的。想要的
推薦閱讀:
※你有多久沒用過現金了?—引發的思考
※你在獨立思考,還是被人洗腦?
※《寧向東的清華管理學課》之數字化工作業績的思考
※資中筠:不要和不思考的人爭論
※閑暇筆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