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高僧相貌不能給我得道的感覺?
以上分別是印光法師,索達吉堪布,法王如意寶。暫舉三例,沒有謗佛之意,但為什麼他們的相貌不能給我得道高僧的感覺呢?我有一個可能是錯誤的感覺就是,外貌氣質是會隨心轉變,所以我覺得得道高僧應該有那種佛陀的氣質。。補充:在佛經當中,佛是有三十二種殊妙身相的,在《金剛經》中還專門論述了三十二相與如來的關係。但是並沒有從氣質層面描述。
具體為一足下安平如奩底 二足下千輻輪相 三手足指長勝餘人 四手足柔軟勝余身分 五手足指合縵網勝餘人 六足跟具足滿好 七足趺高好根相稱 八如伊尼延
鹿王腨纖好 九立手摩膝 十陰藏相如馬王 十一身縱廣等 十二一一毛孔生青色柔軟 十三毛上向青色柔軟右旋 十四金色光其相微妙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 十六
皮膚薄細滑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滿 十八兩腋下滿 十九身上如師子 二十身端直 二十一肩圓好 二十二四十齒具足 二十三齒白凈齊密而根深 二十四四牙最白而大 二十五頰車如師子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味中上味 二十七舌大薄覆面至髮際 二十八梵音深遠如伽陵頻伽聲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 三十眼睫如牛王 三十一眉間白毫相如兜羅綿 三十二頂肉髻成。
我一般不願意講「故事」,不過這個話題,我覺得放個故事比較好。下面的故事很著名,說的是無著菩薩,《瑜伽師地論》等彌勒五論據說就是他從彌勒菩薩那裡記錄下來的。此內容為轉載。
無著見彌勒菩薩的故事無著(Asanga )是第四世紀最著名的印度佛教聖者。他進入山中閉關,專門觀想彌勒菩薩(Buddha Maitreya ),熱切希望能夠見到彌勒菩薩出現,從他那裡接受教法。無著極端艱苦地做了六年的禪修,可是連一次吉兆的夢也沒有。他很灰心,以為他不可能達成看見彌勒菩薩的願望,於是放棄閉關,離開了閉關房。他在往山下的路上走了沒多久,就看到一個人拿著一塊絲綢在磨大鐵棒。無著走向那個人,問他在做什麼?那個人回答:「我沒有針,所以我想把這根大鐵棒磨成針。」無著驚奇地盯著他看,他想,即使那個人能夠在一百年內把大鐵棒磨成針,又有什麼用?他自言自語:「看人們竟如此認真對待這種荒謬透頂的事,而你正在做真正有價值的修行,還如此不專心!」於是他調轉頭,又回到閉關房。
三年又過去了,還是沒有見到彌勒菩薩的絲毫跡象。「現在我確實知道了,」他想:「我將永遠不會成功。」因此,他又離開了閉關房。不久走到路上轉彎的地方,看到一塊大石頭,巨大得幾乎要碰觸到天。在岩石下,有一個人拿著一根羽毛浸水忙著刷石頭。無著問:「你在做什麼?」那個人回答:「這塊大石頭擋住我家的陽光,我要把它弄掉。」無著對這個人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感訝異,對自己的缺乏決心感到羞恥。於是,他又回到閉關房。
三年又過去了,他仍然連一個好夢都沒有。這下子他完全死心了,決定永遠離開閉關房。當天下午,他遇到一隻狗躺在路旁。它只有兩隻前腳,整個下半身都已經腐爛掉,布滿密密麻麻的蛆。雖然這麼可憐,這隻狗還是緊咬著過路人,以它的兩隻前腳趴在那個人身上,在路上拖了一段路。
無著心中生起了無比的慈悲心。他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拿給狗吃。然後,他蹲下來,要把狗身上的蛆抓掉。但他突然想到,如果用手去抓蛆的話,可能會傷害到它們,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舌頭去吮。無著於是雙膝跪在地上,看著那堆恐怖的,蠕動的蛆,閉起他的眼睛。他傾身靠近狗,伸出舌頭……下一件他知道的事情就是他的舌頭碰到地面。他睜開眼睛看,那隻狗已經不見了;在同樣的地方出現彌勒菩薩,四周是閃閃發光的光輪。
「終於看到了。」無著說:「為什麼從前你都不示現給我看?」
彌勒菩薩溫柔地說:「你說我從未示現給你看,那不是真的。我一直都跟你在一起,但你的業障卻讓你看不到我。你十二年的修行,慢慢溶化你的業障,因此你終於能看到那隻狗。由於你真誠感人的慈悲心,一切業障都完全祛除了,你也就能夠以自己的雙眼看到我在你面前。如果你不相信這件事,可以把我放在你的肩膀上,看別人能不能看到我。」
無著就把彌勒菩薩放在他的右肩上,走到市場去,開始問每一個人:「我的肩膀上放了什麼?」「沒有,」多數人說,又忙著幹活。只有一位業障稍稍凈化的老婦人回答:「你把一隻腐爛的老狗放在你的肩膀上,如此而已。」無著終於明白慈悲的力量廣大無邊,清凈和慈悲轉化了他的業障,讓他變成能夠適合接受彌勒的示現和教法的器皿。於是,彌勒(意為「慈」)菩薩把無著帶到天界,傳授給他許多崇高的教法。
悲心徹骨的菩薩時刻都會現在我們面前的,現種種身份,或比丘,或居士……恆常不斷的示現在每個所應度化的人前,只是因為我們業障的屏障,不能識罷了。今天在座的各位中,可能就有彌勒菩薩的應化,對於這一點,我們堅信不移。謝邀。
用佛陀來對比,那是耍流氓。佛陀住世時,已是福德和功德圓滿,其相雖然也是骨肉所造,但已是方便相。種種微妙好,無一不是為了弘法利生而示現。這麼說吧,他就算坐在那裡不言不語,他的身體的一毫一寸,都必須要能代替嘴巴「說法」。因為他知道眾生分別心重,任何一絲一毫的不周到,就能讓眾生對善法產生懷疑,對於佛陀來說,這就算是一種罪過了。如果現在有佛出世,就會是另一種相貌。三十二相,有一相是頂上有肉髻,擱現在如果看到有人頭上頂著一團肉髻,很多人都會懷疑那是不是腫瘤。心裡就會生分別心:自己都救不了還救眾生,切。但當初的印度人會覺得肉髻很莊嚴。
所以現在不會有佛住世,你的相貌滿足了這個地區人的喜好,滿足不了別的地區;你的語言滿足了這個地方的人,滿足不了那個地方的人。這就不叫方便。因此只能麻煩菩薩們「走一趟」,示現萬千,普度眾生。
菩薩們就不會講究美醜,甚至不會講究莊嚴不莊嚴。他們既有很難察覺得到的廣大方便,也有能見能聞能感受得到的因時因地因人而方便。你看高僧大德們,長的不咋樣沒關係,但不妨礙他們的菩薩心腸。以至於人你身邊任何一個人,能讓你親善遠惡的,都是菩薩。
以上皆是本人胡說八道,僅供參考,不可當真,須自向佛法中尋。噢,不知下面這位法師的法相可否滿足樓主的要求
莊子里記載了列子和他老師壺子還有面相師季鹹的故事你感受下壺子四相見季咸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
鄭人見之,皆棄而走。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朴,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 譯文: 鄭國有個巫師叫季咸,能預知禍福壽夭,他能算出某人某年某月某日死,從不出錯。列子十分敬服,就對他的老師壺子說:「本來我以為先生之道最了不起,想不到還有比您更了不起的。」壺子說:「你叫他來給我看看相,算算命。」 巫咸第一次來時,壺子示以地之相。巫咸看完相,出來對列子說:「我看到了濕透的死灰,你的老師十天之內必死無疑。」列子進去,流著眼淚轉告了壺子。壺子說:「你叫他再來。」 第二天,壺子示以天之相。巫咸出來對列子說:「你的老師運氣不錯,幸虧遇到我,才有了轉機,我讓他死灰復燃了。」列子高興地進去轉告了壺子。壺子說:「你讓他再來。」第三天,壺子示以全息的人之相。巫咸一看世間諸相應有盡有,不敢妄言,出來對列子說:「你的老師心不誠,在面相上故意隱瞞自己的內心慾念,叫我怎麼看?」列子進去轉告了老師。壺子說:「你叫他再來。」
第四天,壺子示之以無相之相。巫咸一看,站都站不穩,轉過身撒腿就逃。列子追之不及,回來問壺子怎麼回事。 壺子告以原委:「人總是以自己極有限的所知來揣度萬物。巫咸不過是所知較多,尤其是對凡夫俗子頗為深知。凡夫俗子自以為得天道、得地道、得人道,並以得道之心與自然之道相抗,所以巫師能夠給凡夫俗子看相,甚至能做出準確的預言。其實不是看相者有道,而是被相者不自知地告訴看相者的。這個巫咸能看出我的地之相和天之相——這是人之相的兩種——已經算是有點混飯吃的小本事了。我第三天讓他看全息的人之相,他就已經看不明白了。我第四天再讓他看自然的清凈本相,他就知道看與被看的位置完全顛倒了。所以再不敢狂妄,趕緊逃跑了。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一起打坐,下坐後兩個人聊的興起。 -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打坐的時候象什麼?」 -佛印看了蘇東坡一眼說:「我看你象一尊佛」 -蘇東坡看佛印穿著黃色的袈裟,就忍不住說了一句:「我看你打坐的時候象一坨狗屎!」 -佛印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蘇東坡很高興,回家跟蘇小妹說:「老跟佛印論禪,從沒有贏過,這次大勝而歸」 -結果當蘇東坡把經過給蘇小妹講過以後,蘇小妹說:「哥哥呀,你這次輸得更慘了!」 -「為什麼呢?」 -「佛印看你象一尊佛,是因為他心中只有佛,所以他看什麼都是佛;而哥哥你呢?」
推薦閱讀:
※只有跟佛比才能看清自己 一
※蓮花生:煩惱所造成的偏歧(圖)—道德真源
※印度佛教史(15)不受後有
※念佛究竟是口念嗎?
※佛陀:此人猶如豚子,舍好床褥(圖)—道德真源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