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四月新番《CAROLE&TUESDAY》/《卡羅爾與星期二》?


  • 鑄造細節,成就奇蹟——製作人西邊誠談《CAROLE TUESDAY》
  • 天生另一半——監督渡邊信一郎談《CAROLE & TUESDAY》創作理念
  • 用音樂引領世界返璞歸真——製作人佐佐木史朗談製作幕後以及對作品的看法
  • 用畫面追逐音樂夢境——動畫前瞻

鑄造細節,成就奇蹟

本季,渡邊信一郎總監督主持拍攝的 TV 動畫《CAROLE TUESDAY》,若是當成音樂作品來欣賞也不為過。作品本身及音樂製作的幕後,究竟隱藏著哪些軼事,來聽聽製作人西邊誠的介紹吧。

在本劇中,渡邊總監督身兼系列構成、原作、音樂監督等多項職務。初創階段,先由數名腳本家與製作人聚在一起,圍繞總監督擬定的故事大綱召開腳本會議,以便理清全劇的脈絡。

與此同時,作為重頭戲份的音樂,也早早著手策劃製作。作為製作人,首先要根據台本中 CAROLE TUESDAY 與其他音樂藝人一同登台演出時的情境,指定匹配該場面的歌曲曲風,在此基礎上,再尋找適合的音樂創作人定製歌曲。因此,動畫幾乎是腳本推進到哪裡,曲子也跟著配寫到哪裡。

此次,總監督並未將作曲的相關指示事無巨細地規定太死,而是在尊重各位作曲家藝術性的前提下,將曲子使用的場景交代清晰之後,便給予他們充分的創作自由。

由於本次請到的各位作曲家,均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頗有建樹,並在世界範圍內受到樂迷認可,所以提交上來的曲子幾乎沒出現過返工的情況。相反,有時候動畫製作方在聽過樂曲後獲得靈感,為更加恰如其分地體現音樂的意境,又會重新召集腳本家開會研討,變更曲子使用的場合,對劇本做出修改。這類因受樂曲啟發影響,臨時更改角色設定、追加戲份的事情,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時有發生。

第 1 話中,創作者以細膩入微的鏡頭語言,對兩位主人公 CAROLE 和 TUESDAY 首度合作歌曲《The Loneliest Girl》的全過程做了詳盡的描繪。這首歌的寫作者名叫 Benny Sings,且當初一共為這首曲子準備了 3 個不同編曲版本。開篇處這段兩位女孩不期而遇,攜手譜曲填詞,從而找尋到創作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搭檔的情節,對於之後劇情走向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因而總監督對此處的細節描寫極為看重,於是便將兩人寫歌的整個始末全都演繹了出來。

西邊透露,製作方請 Benny 寫這首「處於創作過程之中的歌」,一開始不是通過郵件告訴對方有關作曲的具體要求,而是總監督趁著 Benny 來日開巡迴演唱會的時機,親自登門,當面對他做了解釋說明。

據說,起先 Benny 不是很明白,幹嘛要寫這樣的「半成品」,後來才搞懂,原來動畫是想要表現音樂創作的中間環節,這下,Benny 也來了興緻,便欣然接受邀約。接下來,Benny 按照寫歌的流程,先用鍵盤彈出和弦,接著定吉他的反覆樂節(riff),隨後哼唱出大致的歌曲旋律,而後配上歌詞,再進行和聲……應該說,第 1 話中的這組鏡頭透出強烈真實的生活氣息。

上文提到的根據曲子修改腳本也在這段中有所體現。製作組把為主人公配唱的兩位歌手 Nai Br.XX 和 Celeina Ann 請來日本收錄《The Loneliest Girl》時,就讓兩位女孩照著 Benny 創作歌曲的各個步驟實際演練出來,並在各個拍攝角度安放多個相機記錄下表演的全過程,最終按記錄下的數據設計分鏡,然後安排人員作畫。

將之前多角度同步拍攝的錄像重新編輯後組成的分鏡,就成了動畫片中的演唱鏡頭分鏡。為加強人物動作的逼真感,總監督特意讓工作人員描屏,因而出來的效果跟臨場一模一樣。其間,的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確實表現出了光靠動畫師概括的分鏡無法完全表達的細枝末節。此外,為再現「無限真實」,動畫製作時還參照了兩位歌手演唱時的現場氣氛,口型及肢體動態。並且,還專程錄製了職業演奏家手指運動的局部特寫作為素材。

為給劇中兩位主人公找到合適的配唱人選,製作方面向全球舉辦了海選。Nai 和 Celeina 最終入選,可見綜合實力過人。唱功無疑是考察的必要條件,再有就是能用英語母語的語感來演唱。選拔未採取面試方式,而是通過審核參選者提供的個人簡歷及演唱錄像,做出判斷。所以,在錄音棚見到 Nai 和 Celeina 時,大家都是初次見面。據稱,從去年 10 月起,一共錄了 3 次音,隨著彼此間的熟悉,兩位歌手也越來越像活生生的 CAROLE 和 TUESDAY 了,只不過現實中的兩人,性格脾氣與劇中人剛好相反。

之所以要求歌手用英語演唱,主要是基於企劃階段對「全球配信」的考量。既然要藉助 Netflix 平台,向全世界約 70 億人口提供作品,自然繞不過英語這一全球通用語言。雖說日語的動畫歌曲已普遍被海外觀眾接納,但總監督還是更想用全世界最廣泛被使用的語言來作為歌詞。

說完了歌詞,再來聊聊曲風。根據故事的舞台設定,移居火星的未來人類社會,音樂中的 8~9 成,都由 AI 負責創作,各大音樂排行榜被 AI 歌曲牢牢控制,AI 音樂在市場上占絕對的統治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CAROLE 和 TUESDAY 創作的音樂,使用那個時代罕見的模擬樂器。CAROLE 選用的 Nord 鍵盤,以及 TUESDAY 懷抱的 Gibson Hummingbird 原聲吉他,為的就是體現一個確確實實的「真」字。作品表現女孩們用實打實的樂器,創作、演奏天然去雕飾的質樸旋律,且並未對樂曲的門類強加限制。與之相對,對手 Angela 則演唱由 AI 製作人 Tao 主持製作的歌曲。

本作第 1 話中,不僅言談間論及實際樂隊的名稱,還讓主人公使用實際品牌的樂器,一下拉近了觀者與故事的距離。其實,類似做法在動畫中並不常見。通常,動畫作品會對片中出現的商品名做一些似是而非的改動。但製作方為突顯「現實感」,特意事先徵得了樂器製造商的許可。就連主人公「能夠」順利將合影上傳到 Instagram(與實際相同的設計界面),也是工作人員花費了近半年時間苦苦交涉,來之不易的成果。渡邊總監督雖然拍的是動畫,但想向人們傳遞一種一切近在身邊的,作品的縱深感。

這回,渡邊總監督旨在將本作打造成能夠向 Lady Gaga 主演的《一個明星的誕生》,或是皇后樂隊《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影迷們推薦的作品。因為即便是真人片,音樂片也往往具有在世界範圍內熱映的感召力。

「常青」,這一影視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探討 「變化與不變」的主題,成為了貫穿本作的主軸,用來提醒世人,親手創作的喜悅所擁有的永不褪色的魅力。一方面,音樂創作形式在不斷發展變化,但這中間還是有部分不變的內核。前期 CAROLE 和 TUESDAY,與 Angela 作為一組鮮明的對照,女孩們經歷了一個接一個的小奇蹟,最終都將指向「奇蹟的 7 分鐘」。究竟「奇蹟的7分鐘」會是一種怎樣的呈現,敬請各位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 19年6月號《Animedia》

天生另一半

當總監督渡邊信一郎構想一部原創作品,最初的靈感通常來源於過往頭腦中閃現的某些片段。而要將這些零散的段落梳理組織成像樣的企劃,必須滿足兩大條件。

首先,需要完善故事主人公的具體設定。按照渡邊總監督的說法,這些出場人物的形象,總會自然而然地映現於他的腦際。而且,隨性抓取的靈機一動,遠比套用戲劇理論設計出來的模板角色要鮮活靈動許多。因此,當總監督意識到,一對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妙齡女孩朝自己款款走來時,便意味著《CAROLE & TUESDAY》迎來了啟動的時機。並且,劇中人物自誕生一刻起,彷彿靈魂附體般,完全不受總監督意志的操控,她們自說自話,我行我素。

再有就是,當作品的主旋律不自覺地在總監督耳畔迴響時,標誌著另一項必要條件日漸成熟。渡邊總監督稱自己是個對音樂心懷偏執情感的怪胎,也因此長期以來,他一直以創作音樂主題的作品為己任。但另一方面,由於總監督自身對於音樂的過度痴迷執著,致使心理預期的門檻越變越高,直至身為總監督的渡邊信一郎、與身為音樂發燒友的渡邊信一郎發生了分裂,「兩種人格」經常在渡邊體內指摘衝突、互不相讓,很難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方案。而這一回,總算讓總監督預感到可以做出一部讓兩個自己都能夠接受的作品了。

本作的主人公為「十幾歲」的「女孩」,渡邊總監督認為,這些要素對本作起到關鍵性的推動作用。因為,整部作品貫穿著一種名為「初期衝動」的主旨。當然,音樂、電影、繪畫、乃至動畫一類的創作,即便缺乏這一因素,也不見得會被判死刑。但人類為何會在這些「可有可無」的事情上反覆糾結,傾注全副精力與熱情,忘我地去追看,追聽?而這點,恰恰是本作想要探討的主題。因而,從道理上講,懵懂且求知慾旺盛的花季少女,很適合成為追尋答案的代言人,但總監督也承認,考慮人設時自己純粹只是憑感覺。

角色塑造方面,雖說總監督心裡已經有了明確的想法,但他並不想將各種條框規定得太死。因為,就像實際的活人,也會有長大懂事,或是長成廢柴等多重歸宿,所以,總監督不想輕易剝奪角色的可塑空間。架空人物的命運走向,看似全在創作者的股掌之間,但鑒於動畫是一項集體作業工程,時常會因為作畫人員的筆觸、聲優的演繹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使得人物與初期設定相比,一點點地發生著偏差位移。不過,這也正是動畫製作中最令人期待的有趣變數,並且群體創作還能帶來 1+1 大於 2 的成果。

愛好音樂的人,對於這類與人聯手創作新作品的合作關係應該更有體會。這也是總監督此次想要著重闡釋的主題之一。《CAROLE & TUESDAY》,採取讓兩位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孩途中邂逅的劇情編排。Tuesday 是胸中萬千言語思若泉涌,卻苦於無法為文字配上適當曲調的詞人;與之相對,Carole 則是滿腦子旋律手到擒來,卻對寫詞一竅不通。這樣兩個人一旦相遇,立即成為了彼此的最佳互補搭檔,自此,好歌的靈感源源不斷。

談到本劇音樂的具體類型,由於總監督從一開始就想製作世界範圍認可的音樂,於是被全球受眾普遍接納的英語歌曲自然成了首選。也因此,操刀劇中樂曲的音樂人也多數來自海外。儘管也估計到有一部分觀眾會對英語歌曲心存距離感,但總監督覺得並沒有大礙。渡邊自己年輕時,出於對歐美音樂的熱愛,雖然完全聽不懂英語,還是會努力對照歌詞卡,用心揣摩歌詞營造的意境。也因此,渡邊感受到一個未知的新世界向自己敞開了大門。總監督建議非英語區的觀眾們,在觀賞《CAROLE & TUESDAY》時,要是感覺劇中播放的歌曲挺不錯,可以去查一下歌詞的意思。你想啊,看動畫還能順便提高英語能力,難道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另外,這部作品更適宜從頭到尾收看完整個系列,總監督此刻正在帶領團隊不斷努力製作後續的話數。因此,他希望各位不要光看第 1 話就過早在心裡下這樣那樣的結論,至少先連看幾話,或十幾話再說。總之,渡邊總監督出手的話,就是要做一部能讓觀眾「慶幸看到最後」的佳作。

參考資料:

  • 19年4月號《Animage》

用音樂引領世界返璞歸真

FlyingDog社長佐佐木史朗,與總監督渡邊信一郎打交道,最早可以追溯到渡邊監督拍攝其處女作《MACROSS PLUS》的時候。

其中,最令佐佐木社長嘆服的一點是,渡邊總監督能夠對於作中影像、音樂同步性,如入化境般駕馭自如。

比方,《混沌武士》第14話里,主人公無幻身負重傷、遊走於生死邊緣的一刻,眼前生出重重幻像,與現實景物交互穿梭。此處,配以空靈悠遠、如歌如泣的奄美民謠《おぼくり?ええうみ》,堪稱神來之筆。

佐佐木社長強調,可以毫不誇張地講,當初製作方就是為了烘托這樣一幕華彩片斷,而設計了整出《混沌武士》的劇情。以上絕非個例,因為,所有「渡邊作品」的情節框架,皆是以如何更好地呈現音樂場景為大前提,進行構思編排的。因而,此次《CAROLE TUESDAY》里,音畫交織的景象比比皆是。

佐佐木社長將《CAROLE TUESDAY》的主旨歸結為「用音樂改變世界」。回首過往的青蔥歲月,社長想起當年那個還是高中生的自己,無論思考習慣、行為做派、生活方式,都潛移默化地受到了70年代流行音樂文化的熏陶。從這點來看,「用自身的音樂感染帶動世界」,幾乎成為了每位音樂圈中之人,夢寐以求追尋的理想境界。佐佐木社長堅信,渡邊總監督完全有能力、以其對音樂的理解與詮釋打動觀眾的心靈。當歌聲在耳畔響起,人們的心緒也會跟隨翻湧澎湃,而他,對見證那樣的時刻滿懷期待。

已經公開的OP曲《Kiss Me》,由擔任角色配唱的 Nai Br.XX 和 Celeina Ann 兩位年輕歌手獻聲,此事也成為了製作幕後的焦點話題。據佐佐木社長回憶,面向全球招募配唱人員的選拔活動,主要還是以候選人員的唱功為首要考量。畢竟,編劇再怎樣營造煽情效果,主人公一開嗓,就讓觀眾秒跪齣戲的話,不免太缺乏說服力了。

因而,選人時,重點以歌手聲線特質對於歌曲魅力提升為考察指標,於是,千挑萬選出了兩位在演唱上尚未被外界的唱腔、技法等條框束縛定型的新人歌手。並全程跟拍兩人演唱時的動作姿態、以及口型變化等細節,以供作畫參考。因此,歌手們是在聽覺、視覺的雙重層面,發揮各自的演技。

另外根據公開的動畫製作紀錄片第2彈介紹,為突顯角色彈奏指法的專業性,製作取材時,還特意邀請職業演奏家另行演奏,以便捕捉手指運動的特寫鏡頭。

佐佐木社長用「非常滿意」來評價兩位歌手的演出。由於本劇中的音樂製作,並未採用日本動畫歌曲製作的主流操作手法,社長不排除,一部分動畫粉單純聽歌時,可能會覺不夠爽,但結合本作畫面一起看,相信大家應該能夠認同、買賬才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Carole 和 Tuesday 的和聲。社長認為,雙人和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於早期披頭士樂隊,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式,音樂原點的回歸。動畫的舞台被設置於未來的火星,恰恰映襯出兩位女主純凈無雜的和聲對唱的質樸動人。不知不覺中,給過度講求絢爛繁複包裝的火星演出現場,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暴。

談到個人對動畫的感想,佐佐木社長表示,自己更多關注片中登場的經紀人 Gus 。此人從名噪一時的王牌音樂製作人,一度淪落為對音樂麻木不仁、提不起興緻的頹廢大叔。直到聽見兩位主人公天然去雕飾的歌聲,才復又燃起積極向前的鬥志。從 Gus 身上,佐佐木看到了許多與自己相同的特質。

最後,社長衷心希望,觀賞本片的觀眾中,有人會因此對演奏鍵盤、吉他萌生興趣。或是,由女孩兩兩成雙地翻唱片中的歌曲,該是何等美事。

參考資料:

  • 《NewType》2019年4月號

前瞻:用畫面追逐音樂夢境

作為「BONES」「FlyingDog」聯合推出的紀念作品,原創動畫《CAROLE TUESDAY》,將於2019年4月起,在富士台的「+Ultra」欄目迎來開播,並且,該作將通過「NETFLIX」平台,面向全球獨家配信。

《CAROLE TUESDAY》採用架空背景,從未來人類移居火星多年後,依賴AI所構建的文明與便捷,過著以享樂為主、舒適無憂的日常視點切入,並將鏡頭聚焦到首都阿爾巴市一隅,一名一心想成為音樂人的少女Carole身上。與此同時,另一名出身地方都市赫舍爾的富裕家庭,懷揣音樂夢想,卻因周圍人的不解而飽受孤獨煎熬的女孩Tuesday正在街頭獨自彷徨……兩人就在那一刻不期而遇,相同的年紀,同樣對旋律的痴迷,同樣對歌唱的渴望,讓純粹的心彼此惺惺相惜,激蕩出共同逐夢的勇氣……命運的轉折往往出人意料,起初不經意的微小漣漪所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孕育著即將來襲的狂濤駭浪……

本劇,由執導過《混沌武士》《COWBOY BEBOP》《黑客帝國動畫版》《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等多部知名動畫,享譽海內外的渡邊信一郎出任總監督,併兼任此次的原作及系列構成。

渡邊總監督之所以要推出《CAROLE TUESDAY》這樣的原創動畫,主要是出於想創作一部,並非僅僅將音樂當成為影視添光增色的道具,而是將音樂本身作為創作主題的作品。透過作品,作者試圖表達自身對於音樂的,最為澄澈質樸、不摻半點渾雜的熾烈與真摯。於是總監督想到,適於承載這一使命的主人公,應當是那些青澀稚嫩、不知天高地厚,卻又天不怕地不怕的花季少女們吧。正當這一雛形在腦中逐步醞釀擴展,恰巧兩位社長的邀約適時而至,新作的誕生遇到了契機。

鑒於本作主題,渡邊總監督除了在音樂演奏等直接相關的場景上下功夫外,也不肯不放過片中的任意細節,追求全篇景物與音樂的水乳交融。

角色原案方面,請到了因擔任「HUNGRY DAYS 魔女宅急便篇」「HUNGRY DAYS 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篇」等日清食品杯麵CM角色設計,而廣受觀眾青睞的漫畫家窪之內英策。據說物色原案人選時,總監督從數量龐大的粗選畫稿中一眼便相中了窪之內老師的畫風,且認定除此之外別無備案,因而生怕對方拒絕。

按照窪之內老師設計的習慣,是要在全面假想角色身世、個性的基礎之上,才能繪製出人物的具體形象,因此接手工作後,老師充分發揮「暴走」想像,添加了包含角色性格以及習慣動作在內的一大堆輔助設定。據稱,渡邊總監督從中也頗受啟發。

世界觀設計,交給了Thomas Romain、Stanislas Brunet兩位法國設計師,旨在營造富於幻想感的火星世界。

此次扮演主角的演員,分為配音、配唱兩組。為了找尋能用英語自然演唱的配唱人選,製作方更是面向全球展開了試鏡選拔。最終,選定Nai Br.XX和Celeina Ann兩位。並且,在歌曲錄製過程中,全程捕捉現場演奏場景、歌手演唱口型在內的諸多細節,用於作畫取材。

本劇的音樂製作陣容極其豪華。OP曲的詞、曲、編曲由大名鼎鼎的「Nulbarich」擔綱。ED曲則交由荷蘭著名流行樂製作人Benny Sings負責。劇伴方面,邀請到集作曲家、編曲家、製作人於一身,擅長貝斯、鼓等多種樂器演奏,並作為說唱樂手的,出身加拿大的著名音樂人Mocky助陣。劇中的多首插曲,也均由世界範圍內具有影響力的音樂才人操刀。

加上「BONES」「FlyingDog」兩家的傾力投入,相信《CAROLE TUESDAY》是一出值得期待的視覺與聽覺相互交織的娛樂盛宴。

<STAFF>

  • 總監督·系列構成:渡辺信一郎
  • 監督:堀元宣
  • 腳本:赤尾でこ、中西やすひろ
  • 角色原案:窪之內英策
  • 角色設計:斎藤恆徳
  • 主動畫師:伊藤嘉之、紺野直幸
  • 世界觀設計:Thomas Romain、Stanislas Brunet
  • 美術監督: 河野羚
  • 色彩設計: 垣田由紀子
  • 攝影監督: 池上真崇
  • 3DCG監督:三宅拓馬
  • 編集:坂本久美子
  • 音樂:Eirik Glambek Boe、Evan 「Kidd」 Bogart、Tim Rice-Oxley、Jen Wood、津野米咲、Lido、and more…
  • 音響效果:倉橋靜男
  • 混音師:藪原正史
  • OP主題曲:Nulbarich
  • ED主題曲:Benny Sings
  • 音樂製作:FlyingDog
  • 動畫製作:BONES

<CAST>

  • Carole:島袋美由利
  • Tuesday:市ノ瀬加那
  • Gus:大塚明夫
  • Roddy:入野自由
  • Angela:上坂すみれ
  • Tao:神谷浩史
  • Ertegun:宮野真守
  • Dahlia:堀內賢雄
  • Valerie:宮寺智子
  • Spencer:櫻井孝宏

官網鏈接

>>《Carole Tuesday》官網

AnimeTamashii:Anitama新番前瞻:用畫面追逐音樂夢境?

zhuanlan.zhihu.com圖標AnimeTamashii:用音樂引領世界返璞歸真?

zhuanlan.zhihu.com圖標AnimeTamashii:天生另一半?

zhuanlan.zhihu.com圖標AnimeTamashii:鑄造細節,成就奇蹟?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又是渡邊信一郎!!!又是火星城市!!!

在追完目前的四集《CAROLE TUESDAY》之後,我不僅被 Carole 和 Tuesday 兩人演唱的那首《The Loneliest Girl》給感動到不能自己,更被動畫中的火星城市——奧爾本城(Alba City)的諸多設定細節所折服。

《CAROLE TUESDAY》的世界觀由兩位法國設計師——Thomas Romain、Stanislas Brunet負責完成,估計整個奧爾本城就出自他倆之手。

從遠景來看,這是一座建造於火星撞擊坑的城市:

與《星際牛仔》中的半封閉城市有所不同的是,奧爾本城看起來更加開放,不需要專門的裝置來維持城市周圍大氣。由此推斷,《CAROLE TUESDAY》中設定的火星已經完成了對大氣層的地球化改造,擁有了覆蓋全球的新鮮空氣!!不知道那個時候的人類是擁有了怎樣的黑科技呢?

這一點也可以從下面這張城區概念設計圖看出:

整個奧爾本城的中心城區屹立於一片湖泊之上,並且以湖為中心向外延伸出了幾條河流。這種設計說明火星表面雖然有大氣,但是水資源十分缺乏,尚未擁有能夠覆蓋全球的海洋系統。考慮到湖泊中水的蒸發流失,這樣規模的城市必須得建立在擁有地下冰層的土地上,才能源源不斷地為上面的城市供給必要的水資源。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火星上並沒有發現這麼多水,這些水都是從地球上運過來的=。=

奧爾本城的一些細節設定也十分有意思,首先是主角 Carole 的住所門口:

「泰山藥行」四個大字一定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事實上,渡邊信一郎《星際牛仔》中的火星城市中也充斥著大量的中國元素:

這麼多的漢字,徹底就是一座由中國人統治的城市。

而《CAROLE TUESDAY》中的奧爾本城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以從市中心的截圖中看出來:

城市中 Big Jump Burger 漢堡店(第一集中 Carole 打工的那家店)的建築風格也十分前衛: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座科技感與設計感爆棚的奧爾本城(Alba City)究竟在火星的什麼地方呢?我們有生之年能否去火星的奧爾本城「聖地巡禮」呢?

答案就隱藏在動畫的細節之中。

首先,《CAROLE TUESDAY》中的所有地名都不是設計師或者渡邊拍腦袋想出來的,它們都和現實中的火星地名一一對應

比如女主 Tuesday 的家鄉位於赫歇爾城(Herschel City),她的母親則是赫歇爾州的州長,正準備競選火星總統:

而在現實中,赫歇爾撞擊坑Herschel)是火星上一個巨大的撞擊坑,以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命名。這個撞擊坑位於火星南半球,地處希臘盆地東北部。赫歇爾城很可能就在建立在這附近。

《CAROLE TUESDAY》故事上演的主舞台——奧爾本城(Alba City),對應的則是火星上的亞拔山(Alba Mons)。所以,嚴格來講,這座城市應該被翻譯成亞拔城,奧爾本這個名字則是從日語中的アルバ音譯過來的,報道出現了偏差。

如果你認為這兩個地名都只是巧合的話,那就錯了。製作組對於火星的更多細節設定,還體現在其他地方。

下面這張是 Tuesday 第一次來到奧爾本城的時候離開火車站時的截圖:

Tuesday 身後的列車時刻表中出現的一大堆英文都是什麼呢?

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火星地名!

比如最後一趟列車的 Isidis Planitia 是火星上的伊希地平原。為了增長大家的火星地理(火理??)知識,我把這些地名以及赫歇爾城和奧爾本城所在的位置標註在了下圖中(顏色對應截圖中不同車次的顏色):

第一趟列車所對應的 Olympia Undae (奧林匹亞沙丘地)指的是火星北極區的一個廣大的沙丘地,沒有對應的確切地點。雖然這些車次和火星地名都對應得起來,但是用地形名來表示車站還是很奇怪,這就類似於說「從華北平原開往四川盆地」一樣。如果能將後面的地形名去掉,改成 Olympia City、Isidis City 的話可能會更好一點。

列車時刻表中還有一個隱藏的細節:

第一趟從 Olympia Undae 開來的列車晚點了 5 分鐘,原因是 magnetic storm,也就是磁暴。

我們知道,磁暴是由太陽風震波或磁雲與行星磁場交互作用所引起的磁層擾動現象。而與地球不同的是,火星表面並沒有全球性的磁場,微弱的磁場只存在於火星的局部區域。因此,火星極其微弱的磁場無法阻擋太陽風對於火星大氣的剝離,這也是火星大氣逸散的原因之一。

而動畫中磁暴的出現,說明了人類在將火星地球化的過程中,同樣也用某種方式製造了一個人工的全球性磁場,這樣火星上的大氣層才有可能長時間存在而不被太陽風吹走。這一設定細節與之前關於火星大氣層的細節是完全對應的!!!

寫到這裡,我不得不佩服《CAROLE TUESDAY》製作組對於火星城市以及火星地球化設定細節的精雕細琢!雖然這是一部以音樂為主題的動畫,但是如此精細的世界觀架構,更讓我對它的後續情節充滿期待!

期待著 Carole 和 Tuesday 兩顆新星在奧爾本城冉冉升起!

參考資料

《CAROLE TUESDAY》官網 - 世界觀設定圖

維基百科 - 赫歇爾撞擊坑

維基百科 - 磁暴


看完第二話,說說好玩的小細節吧。

一、動畫ED的STAFF的順序很值得玩味。正常動畫的順序一般是:分鏡演出腳本在一欄,然後是聲優,然後是原畫、動畫。而本作的順序是:腳本-聲優-ED和片中曲-正片作畫團隊,最後才是本話的分鏡演出。雖然我沒看過STAFF的相關評論,但我覺得這麼安排第一是能夠突出本作的「音樂部分」,而音樂也是本作的題材;第二,最後出現分鏡演出實際上也是強調。

ED的歌曲緊接著聲優出現

ED最後才是分鏡演出

當然,CT不是第一個做的,之前新房團隊也這麼玩過。

對了,ED原畫是NC,大概率是鈴木典光了。

ED原畫是NC,極大概率是鈴木典光

二、本作OP作畫團隊十分豪華,豪華到渡邊已經完全不用作監和中割,所畫即所得。雖然OP的最後一卡透視有點奇怪,但是這個肯定不是失誤,我覺得是膜印象派的特殊透視。我對美術基礎不是很了解,希望各位大佬指正了。

這卡透視有點《阿爾勒的卧室》的感覺

三、第二話快結束時的《閃靈》梗相信很多人都get到了,就不截圖強調了。

四、今天Carole Tuesday的Instagram更新了,現在是三張圖了。

Tuesday睡覺眼睛上放撥片,「閃靈」敲門前,Carole正好按下快門聲,就是在發ins。

後面跟著一個快門聲

五、本作的廣告有點多,兩個樂器提供商自然不用提;Instagram,還有Timberland都有強勢出鏡。渡邊的號召力真是非同凡響。怕不是廣告就能回本了……

反正半年番,以後有什麼新發現就在樓里更了。


作者 @一山同學

  成立於1998年的骨頭社似乎有點健忘,本應在去年過20歲的生日,到了2019年才想到要慶祝一下。不過與骨頭社合作密切的、重點業務是製作動畫歌曲的公司Flying Dog恰巧今年是10周年紀念。二者一拍即合,在四月推出了《CAROLE TUESDAY》(下簡稱CT),這部動畫的總監督正是製作了《星際牛仔》《太空丹迪》等名作、在業內大名鼎鼎的渡邊信一郎。

  CT的背景設定十分科幻,故事中的人們移居到火星已有50餘年。不過與以往的科幻作品不同,CT沒有浩瀚的宇宙戰爭,也沒有稀奇古怪的外星人,作品的主打題材是音樂。

寫給音樂的情書

  音樂一直以來都是骨頭社和其社長南雅彥所喜歡的題材。在骨頭社的過往作品中,《翼神傳說》里所有機體的名稱都是音樂的專有名詞,《交響詩篇》中的音樂則在敘事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渡邊信一郎對音樂也有相當大的執念,他與作曲家菅野洋子合作了多部動畫,後者創作的音樂為作品增色不少。對爵士樂的偏愛也是渡邊作品的一大特徵,他幾乎所有作品的BGM都有爵士樂,更別說他乾脆製作了一部《坂道上的阿波羅》,就差對著全世界大喊:「我喜歡爵士」。

  骨頭社和渡邊信一郎,外加音樂製作方Flying Dog合作的《CAROLE TUESDAY》,完美地契合了三者的氣質。從最開始的全球Vocal選拔,到公布幕後製作的流程(原畫對彈奏樂器過程的錄製、轉描),再到PV一登場那抓耳的BGM和主題曲,CT自出現以來,都試圖表現它的音樂部分。

  CT在劇情中流露了出了對於「在AI等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代,音樂的創作者應該如何面對」的探討。故事的世界裡,大部分的流行音樂都是由AI來創作,而不同膚色、不同出身的兩位女孩Carole和Tuesday相遇,並成為搭檔創作音樂。

  動畫的前四話中,兩人的音樂已經感動到了動畫中的兩個關鍵角色。一個是曾經風光無比的製作人,但是因為被時代所拋棄。在發現她們之前,他離婚、泡吧、酗酒。另一個是火星上最知名的DJ的場務,是個「蘿蔔」宅。

  到了第五話,兩個女孩終於如願以償地舉辦了一次Live——一個小酒吧中的Live,雖然在場的只有10個人,但是無一例外地被二人的動人歌聲所打動。除了這些劇中人,Carole和Tuesday所感動的,當然還有看了這部動畫的大部分觀眾。

  抓耳悠揚的OP和韻律動感的ED截然不同的風格,預示著本作的音樂呈現出來一種多元化的狀態。插入曲也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話兩位主角磕磕絆絆地彈奏出略顯悲傷的《The Loneliness Girls》,並輕聲哼唱。第二話中二人也彈奏了填詞的完整版,空空蕩蕩的禮堂中傳唱著悠揚而悲傷的旋律。到了第三話,新的歌曲出現,這一次旋律是動感的。宛如皇后樂隊《We Will Rock You》的節奏點,兩人在洗衣房中,隨著洗衣機轉動的節奏,帶來了一曲《Round Laundry》。

  與此同時,作品還有《Who am I the Greatest》這樣的電子樂。雖然我推測作品的走向肯定是二人用Vocal和人創造出來的音樂來感動眾人,但是作品也在用心做當下流行的音樂曲風,也體現了製作組對音樂的敬畏之心。

  音樂,正是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Flying Dog依靠多年製作歌曲的經驗以及渡邊信一郎自身的號召力,集合了大量的音樂創作人。這些音樂製作人不光有日本本土的,還有不少歐美的音樂人。可能唯一的遺憾就是在目前所公布的名單裡面,並沒有渡邊信一郎的老搭檔,菅野洋子老師。

  動畫的內容離不開音樂,而ED的STAFF滾動順序也能看到整個製作方對音樂的重視程度。動畫的STAFF常規滾動順序一般是:分鏡演出腳本,再到聲優,之後是原畫和動畫,到了ED的中間部分才是音樂。而本作的順序是:腳本-聲優-ED和插入曲-正片作畫團隊,最後才是本話的分鏡演出。把音樂提到這麼前,可見本作重點的內容。

  此外,這還是一部「用科幻的設定來回憶過去」的故事,不光是強調「『人』製作的音樂」,作品還用不小的篇幅來致敬以前的老音樂。角色的口中說出了披頭士樂隊成員的名字,邁克爾·傑克遜傳世之作《Thriller》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在動畫中呈現,動畫的每一話的標題還都對應一首老歌曲。這除了彰顯渡邊信一郎和骨頭社的音樂品味之外,更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回味以前的音樂。這點,也像極了他在《星際牛仔》中的做法。

  除了「音樂」之外,這部作品還有很多的內容都值得一說。

充滿國際視野的動畫

  渡邊信一郎作品,有個共同點——它們不光是在日本受歡迎,在海外也飽受讚譽。他所負責的作品,無論是《星際牛仔》《混沌武士》《太空丹迪》,亦或是那些跨媒介的動畫,像《黑客帝國 動畫版》《銀翼殺手2022》,無不證明渡邊是一個充滿國際視野的製作人。得益於Netflix獨家購買播放權,渡邊再一次把動畫的受眾從日本拓展到國外,直擊目前西方社會的主流思潮——「多元化」。

  從動畫的兩個主角以及對應的Vocal,就能看出端倪。Carole是一個出生在孤兒院的黑人女孩,童年的生活遭受了不少的苦難,動畫里所住的地方,也是由房東的倉庫改造的。而她的性格又是放蕩不羈,多次打工都因為直率、不妥協的性格被辭退。

  另一個主角Tuesday則是一個白人妹子,出生在名門家庭,是個深閨大小姐。因為出生於這樣的家庭,Tuesday做音樂不受家人的理解便離家出走;但因為缺少社會經驗的她卻在過程中碰了不少壁,好在遇到了在橋上彈奏的Carole再讓她的離家出走步入正軌。同時,第四話與頹廢製作人離婚的前妻與同性親吻,更是「司馬昭之心」。

  渡邊這樣的國際視野,在現如今的日本動畫,尤其是TV動畫中,都是極為罕見的。除了立意多元化,動畫方方面面也體現著「多元」,甚至還具備相當大的可借鑒性。

  第一個,就是打破次元壁。在動畫的第一話中,Carole和Tuesday這對組合建了一個Instagram,並發送了兩個人的合影。而在現實的Instagram中,也有這個賬號,叫「carole_and_tuesday」,裡面會同步更新動畫的照片,甚至會和動畫互動。

  比如第二話,Carole就對著睡著的Tuesday拍了一張照片,結果這張「睡照」就發在了她們的Instagram上。現在,在我落筆之時,目前發了10張照片,目前粉絲已經是8.9萬。隨著動畫的播出,想必這個賬號後續還會有很大的動作。嗯,比如加個頭像什麼的……

  第二個,則是植入廣告。在日本的TV動畫中,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山寨的麥當勞、肯德基,或是便利店品牌了。而在《CAROLE TUESDAY》中卻存在著大量真真切切的植入廣告。除了兩個樂器品牌之外,還有Instagram和Carole口中提到的Timberland工裝鞋。

  除此之外,動畫的製作也是異常出色。動畫的OP集合了大量的一線原畫,更是沒有輔助中割,整個作品的繪製全部由原畫來完成。OP的美術風格更是往油畫靠攏,異域風情呼之欲出。雖然作畫陣容不如渡邊以往的作品來得異常強大,但就精細程度也絲毫不遜色,樂器彈奏作畫符合音律的鍵位,剪輯更是充滿了韻律,以岡本學(《遊戲咖》的監督)為首的分鏡、演出也讓作品的專場、運鏡充滿了音樂的韻律感。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大部分都源於渡邊信一郎獨特的品味,和其在業界的強大號召力。、

浪漫的化身

  渡邊信一郎一開始入行動畫,職位是製作進行。原本他應該向骨頭社社長南雅彥一樣往製作人的方向發力,可是因為自身的藝術氣質和審美基礎被日升高層發掘,進而轉向了動畫的分鏡演出方向,從事動畫監督。其監督的第一部作品正是集合了大量一線動畫人的《超時空要塞Plus》,而他與菅野洋子的合作,也正是從這部作品開始的。

  從《超時空要塞Plus》中就可以看到渡邊動畫的特點:作為管理者,他能夠充分駕馭像本田雄、川元利浩、入江泰浩,乃至板野一郎、庵野秀明等重量級原畫;作為藝術的創作者,他能夠充分地發揮動畫自身的特性,運用畫面和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展現其獨到的審美趣味;而作為一個觀點的表達者,渡邊希望表達更深層次的內容,來引起觀眾的思考。這三點一直都貫穿在渡邊信一郎的動畫創作中。

  之後的《星際牛仔》更是如此。依靠渡邊的號召力,重量級的原畫聚在一起奉獻出了一個質量級高的動畫,菅野洋子所創造的「比博普」(即作品英文名中「Bebop」)音樂與作品的特質完美地契合,公路片的走向則塑造出一個日本動畫史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的史派克。

  《星際牛仔》也展現出了渡邊信一郎的能量——他似乎可以把任何東西都能夠駕馭得輕車熟路,宛如一個大雜燴,但又是如此地統一、如此地燦爛。

  之後的《混沌武士》《太空丹迪》都是如此,它們都是一個「大雜燴」。在前一秒觀眾還在被異常惡搞的情節笑得前仰後合,後一秒突然就止不住地黯然神傷,下一秒突然來個超展開。

  正因為如此,渡邊信一郎的作品在廣闊的受眾中享有極高的讚譽。並不是因為渡邊是傳統意義的大眾向創作者,他是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創作者。他做的動畫,都是他自己想做的動畫,所以非動畫愛好者看到他的作品也會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

  「如果創作者們只在動畫愛好者所接收的範圍內進行創作,那麼觀眾會越來越膩,創作者的創作也會漸漸地把路走死了。」渡邊曾經對日本動畫的創作進行了一定的擔憂,對動畫同質化的趨勢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也是因為如此,渡邊信一郎才能一呼百應,每次他開展一個企劃,知名的動畫人就接踵而至,並樂此不疲。

  渡邊從骨子裡喜歡音樂,日常裝扮也像極了一個搖滾明星。他不光用音樂來塑造意境,還用音樂來敘事。他與菅野洋子合作的作品中大量音樂都有強烈的敘事性,我們甚至可以用一個曲子腦補出一個劇情。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嚮往著浪漫、嚮往著自由。

  柔情鐵漢史派克,在宇宙中尋求著自由;乖離的無幻,在武士時代追求著自由;西見薰,通過爵士樂打開閉塞的心門,憧憬著自由;9和12,也在時代的束縛下,妄圖衝破牢籠,沖向自由;《太空丹迪》這是用整部作品,來告訴所有的觀眾們,什麼叫創作的自由。而這種對自由的嚮往,正是渡邊信一郎所有作品中獨一無二的特質,無可取代的浪漫。

  或許,渡邊的作品並不能讓所有人喜歡,但他作品透露的氣質值得每一個喜歡的動畫的人去定睛看一下,因為他大概是這個行業里,最「浪漫」的化身了。


《卡羅爾與星期二/Carole Tuesday》=渡邊信一郎+骨頭社+網飛爸爸(NETFLIX)

就沖這條公式,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對這部番充滿了期待。

但,期望越高也可能失望越大!

吊足了胃口的《卡二》究竟怎麼樣?

不怕血本無歸

《卡二》的故事線並不複雜,講的是在人類移居火星50年後,一對路人姐妹花在AI音樂盛行的年代,堅持自我逆流而上實現音樂夢想的勵志故事。

眼尖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了,這個名叫星期二的金髮妹紙手裡拿的,正是無數琴友的夢中愛琴——Gibson蜂鳥系列。

給你們價格,讓你們死心。

倒不是未來Gibson在火星降價了,而是因為這個星期二小姐姐本就是個離家出走身無分文寄人籬下的樸素的富二代而已,所以有把蜂鳥也是合情合理……

但是定睛一看,邊上這個名叫卡羅爾的黑人妹紙手底下的傢伙事也不一般啊!

由於卡羅爾的人設是個窮困潦倒的孤兒,所以我本以為她手裡的鍵盤就是隨手畫的垃圾琴,但是當我看到nord的標誌時,我驚了……雖然,她手裡這款可以摺疊的電子鍵盤合成器還沒上市,但是……作為參考……

算了算了,看動畫片就別想太多,萬一未來nord經營不善,在火星跳樓價大甩賣也是有可能的……

話說回來,《卡二》的劇組並不只是要拿Gibson和nord來撐場面,而是想要真材實料地好好做音樂。

為此,製作組選擇了雙聲優的拍攝手法,即說話是一個聲優配,唱歌則是另一個聲優配。他們為塑造這兩個音樂少女,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海選,最終選出了下面兩位神仙小姐姐來配唱歌的部分。

這兩位簡直就是活脫脫的真人版……唱歌實力也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下面是發布會上二人的現場演唱主題曲《Kiss Me》,感受一下~

別以為只有主角少女才有雙聲優的待遇,隨便一個配角歌手,都是這樣「雙卡雙待」的配置!感覺到了大把的經費在燃燒!

在音樂節上拿著六弦貝斯(很多人誤以為是吉他)一閃而過的歌星Skip,則是由美國音樂人Thundercat配音演唱。Skip演唱曲目《Unrequited Love》,作曲作詞則是Thundercat與好友Flying Louts共同完成。

動畫里的火星女神Crystal,則是由Lauren Dyson配音演唱,其在劇中演唱的這首《Unbreakable》作詞作曲則是由Evan Bogart與Justin Gray製作完成的。

《卡二》不僅在歌聲上下足了功夫,所有樂器演奏的畫面也是精心製作,拍攝了大量的真人動作,作為參考。

如果你願意,甚至可以試試根據動畫片來扒譜子。

只能說,以這樣的精力和成本來製作的音樂,確實是「下血本」了!

所以帶上耳機聽這部動畫,是我能給的最基本的尊重。

「連音樂都做不好的人,不配做動畫!」

其實會出現《卡二》這樣的作品,絕非偶然,因為總監督渡邊信一郎一直都是個對音樂有著強烈執著的動畫製作人,他始終希望用動畫去表現音樂。他的成名作《星際牛仔》、《混沌武士》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渡邊信一郎的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絕大部分都很高,足以見得國內觀眾對他的認可。

渡邊信一郎經常會說:「連音樂都做不好的人,不配做動畫。

因為在他看來,動漫本就是畫面和聲音共同結合的產物,所以缺一不可。

渡邊信一郎在製作動漫時,借鑒了大量的電影的拍攝手法,他運用蒙太奇和光影的閃爍異化,使得其作品帶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質感。

在鏡頭和音樂的配合上,則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像《星際牛仔》這樣的題材,他破天荒地選擇了爵士和布魯斯風格的音樂,為這麼一個充滿著科技感和未來感的題材配樂。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音樂風格,所以這部動畫才被有些媒體稱作是「最小資的動畫」。

在《星際牛仔》中,壯碩的大叔杰特有一段獨白:

一個多世紀以前,有個薩克斯手叫查理·帕克,他是第一個不用譜子來演奏的樂手,換句話講就是他厭倦了一遍遍同樣的演奏於是自我發揮,他所興起的風格音樂風格後來被稱為bebop,而這便是這艘船名字的來歷了。

這部動漫也已經走過將近半個世紀了,但是渡邊信一郎和菅野洋子的完美合作,使得《星際牛仔》成為了一部非常耐聽的經典作品,甚至可以說是一部能改變觀眾音樂喜好方向的作品。

渡邊信一郎的《混沌武士》,則是另一部因為音樂給我留下了極深印象的作品。

這樣一部帶著浮世繪畫風的作品,配樂卻滿滿都是爵士風格的說唱。下面這首片尾曲是我至今都非常喜愛的歌。

我有時候甚至覺得,渡邊信一郎拍動畫只是為了給他喜歡的音樂做MV。

不過,品味獨特的渡邊信一郎的作品也總是出現叫好不叫座的現象。

我們哎呀音樂的葉賀璞老師其實早已悟到此間的真理——爵士是一種可以阻擋任何人發財的音樂類型!即使做動畫,這道理好像也適用!

誰叫你老用爵士做配樂?

返璞歸真

回過頭來看《卡二》中的音樂,你會發現,女主們創作的歌曲基本上都非常簡單,鋼琴、吉他、人聲以及偶爾的鼓點。

有網友吐槽說:「人類都移居火星50年了,有理想的少女還在唱村歌?」

但是在我看來,這實際上是刻意的。

現代音樂的走向,其實更多是走向混合化和複雜化,渡邊信一郎在劇中則用AI音樂和電子DJ的大火來表現這個觀點。

而他則更追求一種更簡單、純粹的音樂,就像是劇中的兩位主角一樣。在我看來,他是在尋找像約翰·列儂《Oh My Love》這樣的音樂。

簡單卻不失深情。

但是一部好的動漫,也不能光有鏡頭和音樂,故事的展開也是非常重要的,《卡二》這部作品在音樂製作上,實在付出了太多。而相對的,劇情設計上則差了一點,也有一些地方也經不起推敲。比起骨頭社曾經的成名作《鋼之鍊金術師》,確實也要弱了很多。

不過,作為一部音樂番,閉上眼睛去聽也足夠了。


推薦閱讀:

新番動畫《皿三昧》有什麼細思極恐的細節?

TAG:嗶哩嗶哩 | 渡邊信一郎 | 骨頭社Bones | 卡羅爾與星期二2019年4月新番 | 2019年4月新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