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是一種心理問題?求解救?

只要和一個人玩的好,臭味相投就開始心理可粘人可依賴朋友,哪怕是談戀愛也是這樣心裡依賴可重,自己一開始沒意識到,後來經過身邊的人提醒才發覺,個人感覺和自己的成長環境有關,比如說我媽媽就是一個心理依賴可重的人,所以我還怎麼辦?我不喜歡這樣的自己,這樣太容易受傷了……


題主您好,對於是不是有心理問題這個需要看具體程度和一些具體表現出來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依靠確實很造成過很多困擾的。這我簡單說幾個人

1,太過於粘人會導致讓別人遠離你。

尤其是在成人的世界,雖然每個人都需要朋友伴侶,但是每個人也需要私人們空間。由於太粘人,很容易造成打擾別人的隱私空間。很對粘人的人總是需要人陪。感覺一刻都不能沒有她人的陪伴,至於這個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人在哪裡陪你。只要身邊沒有人會感覺的不舒服,甚至是空虛絕望。然而很多粘人的人自己都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一味的想找一個人在自己身邊的。但是大家都需要自己的空間,這就造成不少粘人的人總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朋友陪著自己。這就招人煩了,一旦招人了搞不不是開撕就是被絕交。

怎麼辦:學會計劃自己的獨處時間

(1)對於粘人的人來說獨處是個很難克服的大山。 這能力需要鍛煉。先想想自己能夠獨處時間的極限是多久,一天?幾個小時?鍛煉先從自己可以承受的時間範圍開始。

(2)學會計劃自己的時間。你在哪裡傻呆一天總不能靠刷手機過日子吧。那就越刷越空虛!如果很難完全一個人呆著,先試著出去走走,找一些自己喜歡看的節目。參加一些活動,比如健身課等。獨自去,獨自回。在這個過程那種逐漸的鼓勵自己。不要毫無準備的獨處。也可以慢慢學習一些興趣,比如畫畫,彈琴,跆拳道,等等,反正你喜歡的都可以。

2,粘人了就算你想獨立你也很難獨立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依賴粘人總是和不獨立聯繫在一起?是他們沒有能力讓自己獨立?還是即便自己有能力卻做不到?

對於粘人這個特點,最可怕的不是沒有對能力,是有了也難以發揮!這是因為自己總結的自己不行,總是需要被認可一下,被幫助一下才敢去做什麼事情。最麻煩的事這些需要被幫助的不是什麼很難做到的事情,而是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逛街買衣服到底買還是不買?吃飯點菜到點什麼等等。搞得身邊的朋友跟自己爹媽一樣為自己負責做主。孩兒是自己生的自己養的要負責,誰會隨機撿個已經成年的人當孩子一樣對待呢?

怎麼辦:得鍛煉!

(1)先從小事做起:比較大的決定不敢做,點個菜總可以吧。對,就從這些小事情開始了 當你買衣服的時候,先想好今天決定買什麼衣服,考慮好自己適合什麼衣服,自己打電話多少錢,考慮好了以後看到合適的就買了。點菜的時候就點一次自己喜歡的,出去玩的時候就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線。所有人的決定能力都是要從小練習,即便對於缺乏決定能力的成人也是。開始關注那些生活中最小的需要做決策的事情,然後慢慢鍛煉。

(2)對於大師需要聽取意見,增強判斷力,然後再做決定。

聽取意見不等於讓別人給你決定。我見過問我要不要結婚的,要不要離婚的,要不要生孩子的,要不要出國的.... 對於這樣重大的人生決策除了自己誰能給自己做決定呢?除了你自己誰能給你的決定負責呢?

你也許會說想要一個十全十美的答案在決定。那我告訴你:絕!對!不!可!能!任何一個決定後面都有摺痕多不確定事件的衍生。我們需要做的是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並且克服那些衍生出開的困難們。如果你讓別人做決定,除了麻煩難道要別人回來收拾攤子嘛?這當然不現實。

對於依賴心理強的人來說,首先要認清楚現實。要逐漸學會為自己生活做決定,負責。這個過程對誰來說都不容易。但總要鍛鍊出來,畢竟人生是你自己的。

我是只輸出乾貨的 @周梓緣

關注我的公眾號「得見」有更多內容推出,參與公眾號互動有驚喜。有償投稿!

其他相關文章:

周梓緣: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zhuanlan.zhihu.com圖標周梓緣:自殺背後你不知道的心路歷程?

zhuanlan.zhihu.com圖標周梓緣:你控制欲強,請問你控制的了誰?!?

zhuanlan.zhihu.com圖標周梓緣:自卑系列1 之 你以為你很牛就沒有自卑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有一部電視劇可以推薦你看一下,叫《沒關係,是愛情啊》,我記得劇中有一句台詞是這樣說的:「不是愛得更深而變成了戀愛關係中的弱者,而是心靈失去從容才變成了弱者。」在關係中,當我們失去了從容就會變得恐懼、不安。

回到你的問題,這是不是一種心理問題?我覺得是的,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你是個病人,我是想說這是我們需要去提升自己的一個部分,需要去解決的一個問題。

你所描述的這個部分,在心理學中屬於依戀關係這塊的問題。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的依戀風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戀模式分為安全型、多慮型、超脫型與恐懼型。安全型的人對親密關係和相互依賴感覺很自在,他們樂觀外向,並且願意參加社交活動;多慮型的人對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時刻都會保持高度的警惕,他們很希望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但是一旦自己的親密對象與其他人有密切關係,他們就會心生嫉妒;超脫型的人喜歡依賴自己,對親密關係沒有多大的興趣,往往表現得冷漠而獨立;而恐懼型的人則總是擔心遭人拒絕,不能相信別人,同時他們也不信任自己,多疑而害羞。

題主可以看看自己是屬於什麼類型的,當然最終我們都是要且可以往安全型去發展。至於依戀模式形成的因素有:1、童年經歷 2、父母對待你的養育方式 3、個人自身的性格、人格特質

如何改變呢:

1、經常的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在戀愛中的言行。事後問問自己,我的這個舉動、言行是基於我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感受呢?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覺察能力,從而能夠更清晰自己的感受,並區分什麼感受是真實的,什麼感受可能是我們幻想的,並作出新的應對方式。ps:小提示,反思不是反省,切勿進入了自我攻擊、反省的模式,做不到是正常的,會有任何的行為也是正常的。

2、推薦幾本相關的心理類書籍:《親密關係》《情感依附》《家為何會傷人》《自我關懷的力量》

3、我最推薦的方式,直接約心理諮詢師,專業且快速的成長自己。

最後,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是非常非常好的事情,但無需過度的自責。讓這份發現成為一個提升自己的契機吧~


題主把對朋友、戀人的強烈依賴和自己的成長環境做了一個聯繫,說明你其實是蠻有心理學頭腦的。

在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的觀點裡,一個孩子的發展就是從嬰兒出生開始的「完全依賴」過渡到「相對依賴」,然後逐漸「趨向獨立」的過程。說到底,人類是有情感,需要關係的動物,外在的絕對獨立恐怕僅僅是表現為隔離的防禦而已。所以正常的依賴不僅不是心理問題,反而是一個人內心健康成熟的標誌,因為TA能夠允許自己相信他人,並在保持自我的情況下建立和另一個人的情感連接。但過度的依賴對成年人來講就多少有些不合時宜了。

你說你的媽媽就是一個依賴很重的人,聽上去你覺得自己是受了媽媽的影響,變得和她很像。你依賴的實質或許指向你與媽媽在心理上的高度融合:一方面,你內化了媽媽依賴的形象;另一方面,你媽媽依賴重,就是說她的內心還沒有發展到成年人的水平,也就沒法作為成熟的母親給予你足夠好的情感滋養:如果給得太少,你沒吃飽當然長不大;如果給得太多,你就不需要長大(反正不用自己覓食,食物都會送上門)。因此雖然你的現實年紀在增長,心裡卻還是一個很小的孩子,沒法完成和她的分離。而現實中的關係可以說正是你和媽媽之間關係的重複。

你又說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看起來你也想變得獨立一點。而且你說這樣太容易受傷,好像當你極度依賴一個人的時候,你也遭受了很多的失望和挫敗,感到痛苦。那麼也許引出一個值得想想看的問題:懷疑自己依賴太重是問題的原因到底是需求沒有被滿足的一種退縮還是你真的想要成長?前者有可能衍生出的只是「假性獨立」。

冒昧直言,當題主提問自己該怎麼辦時,我的感覺是你正再次將那種習慣性的依賴行動化,即希望能從他人那裡獲得直接的解決辦法。事實上,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你改變你自己的生活。

假如條件允許,不妨考慮嘗試正規心理諮詢。一段長期穩定的內心探索或許能夠幫助你發現真實的自己,開啟一些被過去封印的力量。祝好。


這是存在感缺失症。

是不是從來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

是不是對自己的存在,感覺很模糊?

是不是對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都沒有方向和主見?

有人說這是依賴,其實是沒有自我存在感。

時刻感知自己的手腳在哪裡,自己在哪裡。這樣幾個星期,會感覺到自我的存在感覺。

再看看是不是還那樣需要別人?


心之愛心理諮詢:

無論是戀人或朋友,只要是遇到自己願意親近的人,便發展出無時無刻被對方關注的需求,是種在依附關係中感到不安全,害怕喪失此段情感的焦慮反應。可通過與專業人員的工作,對自身親密關係模式做些認識,促進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


推薦閱讀:

手抖怎麼才能控制
有清晰的自我界限,才有安全感和愉悅感
【心理諮詢】一個「四季」的心理諮詢
如何放下你頭腦中的「萬一」
喜歡沉浸過去,小議懷舊心理

TAG:心理治療 | 心理諮詢 | 心理健康 | 心理醫生 | 心理疾病 |